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菊 元好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菊
圖片來自搜狐網

野菊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用清新幽美的筆觸,詠唱了野菊無意鬥豔、悄然盛開的美德,抒發了詩人自已超脫於濁塵的情懷。

原文

元好問〔金朝〕

座主閒閒公命作

柴桑人去已千年,細菊斑斑也自圓。

共愛鮮明照秋色,爭教狼藉臥踈煙。

荒畦斷壟新霜後,瘦蝶寒螿晚景前。

只恐春叢笑遲暮,題詩端為發幽妍。

譯文

隱逸柴桑的陶淵明已經離去千年,數量很多的細菊依舊朵朵渾圓。

人們都愛那花色鮮明映照着秋天的景色,又怎能忍心看到它的蕊瓣零亂,偃臥在稀疏的野煙之中。

在這片荒廢的園畦,殘斷的田壠,野菊在初霜之後便盛開;伴着飛舞的瘦蝶,鳴唱的寒蟬,它怒放在夕陽之前。

我只擔憂春天的花叢高傲無知,竟嗤笑野菊的姍姍遲放,因此寫下這詠菊的詩篇,實是為抒發它清幽的嬌妍。

創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元好問的座主,自號閒閒居士的禮部尚書趙秉文邀集元好問以及陳規(字正叔)、潘仲明、雷淵等人雅會賦詩,吟詠野菊。該詩就是當時所作。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用清新幽美的筆觸,詠唱了野菊無意鬥豔、悄然盛開的美德,抒發了詩人自已超脫於濁塵的情懷。首聯以愛菊的高士陶淵明寫起,由人及物,柴桑人去,菊花依舊應時而發,緊扣題目。頷聯緊承首聯,又由物及人,在吟詠古今愛菊高士共同情趣的同時,注人詩人細膩深婉的情感。頸聯筆法一轉,從正面描述菊花開放的環境——荒畦斷壠;菊花開放的時節——深秋新霜,瘦蝶寒蟬,處處突出一個「野」字,從而在其中寄寓着歸隱士人的品行節操。尾聯點明寫作緣由,將上面開放的意緒收了回來,從而在這一放一收中,再次表達出歸隱者的志趣。

  「柴桑人去已千年,細菊斑斑也自圓。」兩句以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起筆,在一種天地悠悠的歲月感中注人了古今愛菊的歸隱者傳承不息的精神意緒。同時,顯示出今日歸隱者高潔的志趣與理想。

  「共愛鮮明照秋色,爭教狼藉臥踈煙。」兩句是詩人在一聲感嘆中點出了古今歸隱士人的共同志趣。上句「鮮明」、「照」等暖色調的詞語與下句「疏煙」、『狼藉」等冷色調的詞語對比強烈,在貌似矛盾的感情色彩中,隱含的卻是古今愛菊之人共同的人生志趣。

  「荒畦斷壟新霜後,瘦蝶寒螿晚景前。」兩句將上一句抒發的感慨進一步引申開來,菊花開放是在「荒畦斷壠」的環境裡,在西風落葉的「新霜後」,夕陽餘暉的「晚景前」,且有「瘦蝶寒盤」相伴。寫景設色,處處突出一個「野」。這樣不僅顯示出菊花暗香幽發的野性美,而且藉此表達出愛菊的歸隱者孤傲脫俗的志趣與超然世外的風範。

  「只恐春叢笑遲暮,題詩端為發幽妍。」兩句以擬人化手法點明了詩作意旨。菊花不是在鳥語花香、暖意融融的春天盛開,而是在寒蟬淒切、萬物凋謝的秋日開放;也不是在麗苑名園裡被人護養,而是在荒野僻壤中自在地成長,這種幽深傲岸、孤芳自賞的品格極其符合歸隱者的志趣。同處亂世,東晉陶淵明在「採菊東籬下」的詠菊志趣中追求的是一種平淡自然、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而元好問在此詩中卻是借詠野菊表達一種雖身處亂世但依然保全名節的人格操守。

元好問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