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万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万昌
梅花调金派创始人

金万昌(1870年-1942年),梅花大鼓演员

他13岁向韩万祥学唱木板大鼓,17岁开始在"堂会"上唱票,非职业艺人。20岁向文玉成学习梅花调,后与弦师苏起元合作,以此为业,悉心揣摩书情词意,刻苦钻研,革新曲调,五十余年从未中辍,在京、津、宁等城市演出,负有盛誉,成为梅花调金派创始人。

梅花大鼓的第一流派是金派梅花大鼓,创始人金万昌等。他的嗖音颚音多,干脆潇洒,吐字发音讲究,不拙不飘,底字低音沉浑有力,听之绕梁。鼓套子打得出神入化,变击多彩,时称金万昌为"梅花鼓王",是梅花大鼓里程碑式人物。唱金派梅花大鼓的京津两地演员曾有很多,男演员有尹福来、贾凤祥、曹宝禄、屈振庭、刘连玉、荣寿昌、等,女演员有方红霞、郭小霞、关翠兰、宋大红、刘淑慧、孙砚琴、王淑琴、闫丽云、李志义等。当时还出了不少唱红了的名家,特别是有一大批女演员很适合演唱梅花大鼓,从而形成了京朝派梅花的浓厚风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金万昌

职业;梅花大鼓演员

主要成就;梅花调金派创始人

代表作品;《探晴雯》、《宝玉探病》

性别;男

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探晴雯》、《宝玉探病》、《黛玉悲秋》、《摔镜架》、《鸿雁捎书》等。[1]

梅花大鼓简介

梅花大鼓在发展中,先后形成两大流派:金派与卢(或花)派,金派创始人为金万昌曾与刘宝全、王佩臣(铁片大鼓演员)被天津观众誉为"鼓界三绝"。卢(花)派创始人卢成科,瞽名弦师,根据第一个弟子花四宝嗓音高亮、音色纯美的特点,开辟了梅花大鼓的高腔音域,形成了悲、媚、脆的演唱风格,也称卢派或花派。卢(花)派演员有花五宝、花小宝(史文秀)、周文如,青年演员籍薇等。

梅花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于京津地区。解放前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艺人演唱则多见于拆唱节目中,专演此曲种者很少。最早有钟万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宝禄、王子玉等。自金万昌出,经其加工创新,这一曲种才焕发了新的青春。从此,它也就分成了北板、南板两个流派;前者守旧,唱腔简单,上下句无何异样儿的区别,平淡无奇,王宪臣、刘荩臣等善唱之;后者则为金万昌所创演的梅花调,唱腔娓娓动听,且有许多出色的创新,深为听众所欣赏,逐渐成为此曲种之正宗。梅花大鼓唱词为七字句和十字句,有慢板、二六板、上板三个基本板式与以这三个板式的名称命名的三个基本唱腔。

2014年11月11日,梅花大鼓经国务院批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特点

梅花大鼓各个艺术流派的共同特点,是长于在叙事中抒情。它的慢板、中板,声腔婉转动听;快板、紧板,活泼有力;收束时的慢板稳重而又有余音。句式基本上为七字句,偶尔加三字头,快板中有时有五字句。有时也依据内容穿插长短句的曲牌。个别节目如《怯绣》,除头尾唱梅花调本调外,通篇为〔太平年〕、〔银纽丝〕、〔湖广调〕等牌子曲。梅花大鼓多为一人演唱,有的传统节目如《湘子上寿》,新编节目《秋江》、《张羽煮海》等也可以二人对唱。演员自击鼓板,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琵琶以及扬琴等。梅花大鼓传统曲目中有不少取材于《红楼梦》,如《探晴雯》、《劝黛玉》、《黛玉悲秋》、《黛玉葬花》、《宝玉探病》等。此外还有《鸿雁捎书》、《摔镜架》、《目连救母》等。新编曲目有《绣红旗》、《江姐进山》、《千里堤送别》、《半屏山》、《悲壮的婚礼》、《二泉印月》等。

一个梅花大鼓演员,必须具备"唱功",还要有"打功"(打鼓的功夫),表演动作无所谓多少。它的可听处在于这个曲种音乐性强,三弦的定位度是同度不高不低,指法声音都好发挥。在唱段中有较大的"上下三翻、过门和鼓套子",听起来很过瘾。这些都是它的魅力。演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除一般的一人演唱外,还有"双唱梅花"、"男女对唱梅花""群唱梅花"、"叼灯梅花(含灯大鼓)"等。此外还有换手"五音联弹梅花",即演奏员换手弹、拉、打、击曲牌[柳青娘]、[万年欢]、[鬼拉腿]、[马号]、[夜深沉]。这种联弹发明者是在清末的子弟票房内产生的。经过数百年一代传一代,各名家大都不断地发展,韩德寿先生(韩德福长兄)就发展出了[马号]的曲牌,据说是从军队的军歌和军号曲调中借鉴来的。霍连仲先生加上双琴换手梅花联弹,桂秋华加上风琴换手梅花联弹,都是各有千秋。芦成科先生在四十年代时弹"三翻"曾加弹"流行歌曲"腔调,很受听众欢迎满场轰动。

因有以上这些特点,梅花大鼓才是京、津两地不可少的一个曲种。唱至今天盛时是过去了,北京专业曲艺团体中专门唱梅花大鼓的演员已几乎将要绝迹。梅花大鼓在票房中虽不多见但也不乏有几位票友登台演唱,李燕生十几年如一日不断努力追求"梅花",每排必唱《黛玉葬花》、《宝玉探病》《黛玉思亲》等曲目,志在发奋学习梅花,欲要高攀一层。志淑燕和那欣对唱的新梅花《龙女听琴》动听悦耳,徐少兰、张雅君以及徐存智等先生也喜唱梅花大鼓,更有王文瑞先生弟子七十高龄的老艺人杜三宝先生到票房走票击鼓高唱《目莲僧救母》和《百鸟朝凤》,由此可见北京票友中"梅花大鼓"这朵花不致败落。京城现实的"梅花"虽然处在淡季,我想,既称是梅花,就不惧寒时,傲雪能开,兴许蓓蕾有日。希望喜爱梅花大鼓的票友们更加努力多学多练,决对会唱出更好的成绩。"清口大鼓"本于票友中发展起来,决对不会在票房中绝灭。[2]

视频

金万昌-梅花大鼓:大观园(百代唱片)

参考资料

  1. 金万昌-梅花大鼓:大观园(百代唱片) 腾讯视频,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7日
  2. 梅花大鼓 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