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史·韩企先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史·韩企先传出自于《金史》。该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记载女真族所建金朝兴亡始末的一部史书。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 [1]

原文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辽为中书令.徙居柳城,世贵显。 乾统间,企先中进士第,回翔不振。都统杲定中京,擢枢密副都承旨,稍迁转运使。宗斡为都统经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天会六年,刘彦宗薨,企先代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七年,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

十二年,以企先为尚书右丞相,召至上京。入见,太宗甚惊异日:“朕畴昔尝梦此人,今果见之。”于是,方议礼制度,损益旧章。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皇统元年,封濮王。六年,薨,年六十五。正隆二年,例降封齐国公。大定八年,配享太宗庙廷。 十年,司空李德固孙引庆求袭其祖猛安,世宗日:“德目无功,其猛安且缺之。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他不及也。”十一年,将图功臣像于衍庆宫,上日:“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关决大政,与大臣谋议,不使外人知之,由是无人能知其功。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十五年,谥“简懿”。 (节选自《金史•韩企先传》)

译文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韩知古,在辽朝为官,做中书令,移居柳城,世代富贵显赫。 乾统年间,韩企先考中进士,等待很久,不得进用。都统完颜呆平定中京,提拔韩企先为枢密副都承旨,后升为转运使。完颜宗斡任都统经营治理山西时,上表让韩企先代理西京留守。天会六年,刘彦宗去世,韩企先代替他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七年,升任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为楚国公。

天会十二年,任命韩企先为尚书右丞相,召他进京。韩企先入宫朝见,太宗十分惊奇地说: “我以前曾经梦到过这个人,今天果然见到了他。”在这时,朝廷正讨论礼仪制度,增补和删除以前旧的规章。韩企先学识渊博、贯通经史,知晓以前朝代的旧制,有的沿袭,有的更改,都使之调和适中、没有偏颇。韩企先做宰相时,常常想为官府选拔人才,专门以培养扶植奖励后学者为己任。推荐读书人,鉴别人才,一时间,台省官府里有很多有德行的君子。弥补政事的遗漏和不足,在进行秘密的谋划和公开的劝谏时,韩企先必定向诸王征求意见。完颜宗斡很敬重他,当时的人称他为贤明的宰相。

皇统元年,韩企先被封为濮王。六年,韩企先去世,终年六十五岁。正隆二年,依照旧例降封为齐国公。大定八年,诏令韩企先配享太宗庙廷。 大定十年,司空李德固的孙子李引庆请求继承他祖父的猛安爵号,世宗说:“李德固没有什么功劳,他的猛安称号姑且空缺。汉人宰相只有韩企先最为贤明,其他人比不上。”

一年,将在衍庆宫画功臣像时,皇上说: “丞相韩企先,本朝的典章制度多是由他制定的,至于处理和决定国家大事,都与大臣们谋划商议,没有让外人知道,所以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的功劳。前后汉人宰相中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把他的画像放置在功臣画像中,也足以昭示和勉励后人。”十五年,赐韩企先谥号为“简懿”。[2]

作者简介

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改任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镇压抗元红巾军。

脱脱在执政期间还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由于更化政策的推行,伯颜专权时辞归的儒臣这时纷纷应召入国史馆,脱脱受命为三史都总裁官,以中书平章政事、康里人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经过挑选淘汰确定了一批修史官,他们之中除汉人外,还有畏兀儿、哈剌鲁、唐兀、钦察等族的史学家。

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学者参加修史,这在全部二十四史中是仅见的。脱脱虽然没有秉笔修史,但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都总裁。他以江南三省前南宋的学田钱粮为修史费用,解决了经费困难问题;辽、金、宋三朝谁为“正统”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影响修史开展,脱脱主张三史分别撰写,各为正统,一律平等对待,“议者遂息”。

至正十五年(1355年),脱脱被革职流放云南,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令其自尽,年四十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三史于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至正四年三月完成《辽史》,脱脱命掾史仪礼鼓吹导从,自史馆进至宣文阁,甚为隆重。四年十一月《金史》成,五年十月《宋史》成。三史总共只用了两年半时间,除因有前朝修史基础外,主要是因为脱脱这位都总裁官用人得当,措施有力。《金史》《宋史》完成之时,脱脱已辞去相位,故以中书右丞相阿鲁图、中书左丞相别儿怯不花为“领三史事”。[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