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塘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下辖镇,位于茂南区北部,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万亩,山地面积8.9万亩,是茂南区农业大镇,也是中国冬季北运蔬菜生产基地大镇。金塘圩距市中心16公里,距茂名火车站19.5公里。

2016年底,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城镇人口3700多人,下辖2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205条自然村。逢农历1、4、7为圩期,圩日赶集人逾数万。

金塘镇地下蕴藏丰富优质红粘土、花岗岩、石英沙,同时该镇拥有丰富的油页岩、高岭土等矿藏;盛产荔枝、龙眼、芒果、杨桃、树菠萝、木瓜等岭南佳果。

交通便利,除了原有的两条省级公路,省道S291(高七公路)和S280(高水公路)外,2017年底,汕湛高速公路茂名段通车 ,金塘进入有高速公路的时代。[1]

历史沿革

金塘,古属高凉地。

隋朝开皇十年(590)设茂名县,属高凉郡。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为潘州治。宋朝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潘州废,茂名县属高州。

明朝时设有文田乡,是金塘镇的前身。

明朝时期,称高州府茂名县文田乡;满清统治时期,行政区域不变,继续称为高州府茂名县文田乡;

民国元年(1912),撤高州府,改称高州绥靖处(后改名高雷道、南路绥靖专员公署等)茂名县文田乡;

1936年,改称广东省第七区茂名县文田乡;

1941年茂名县设5区46乡,改称广东省第七区茂名县二区文田乡[5] ;

新中国成立初期,茂名县先后属南路专区、高雷专区、粤西行署、湛江专区,改称茂名县二区文田乡;

1950年5月,改称茂名县三区(区府设在公馆墟)文田乡;

1953年茂名县农村划为21区261乡,改称茂名县十区(区府在金塘墟);

1957年12月茂名县改设34乡1镇,改称茂名县金塘乡;

1958年9月茂名县按中央要求施行人民公社化,全县划为8个农村人民公社1个镇公社,公馆乡与金塘乡同属茂名县卫星公社;

195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茂名工矿区市,1959年茂名市(县级)成立[2] ,茂名县改称高州县;茂名市与高州县并立,期间,卫星公社全部和火箭公社大部分划归茂名市管辖;金塘乡改称茂名市金塘人民公社;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茂名市由省直管,辖信宜、高州、电白、化州四县,茂名市下辖多个公社改区,金塘改称茂名市金塘区;

1985年茂名市茂南区成立[5] ,金塘划归茂南区管辖,金塘改称茂名市茂南区金塘区人民公社;

1987年金塘区人民公社改为金塘镇,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

行政区划

截止2018年1月,金塘镇辖22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5] 。镇政府驻金塘圩人民路2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塘镇,位于茂名市茂南区北部,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中心镇,东邻山阁镇、东南邻新坡镇、南邻露天矿街道和公馆镇、西及西北邻高州市石鼓镇、北及东北邻高州市金山开发区(高州市金山街道)。

地理经纬度范围:北纬21°42′25.12″--21°49′27.10″,东经110°45′45.66″--110°54′25.43″,总面积113平方公里 。

金塘镇政府与茂名市政府直线距离12.7公里,若沿省道S291(高七公路)--油城路计算,金塘镇政府与茂名市政府距离17公里、距离茂名西站8.7公里、距离茂名火车站19.5公里、距离水东港38公里。

地形地貌

金塘是鉴江平原的一部分,地貌属于台地平原,地势平缓[5] 。西北部、北部以及东北部,以低矮山林地为主,东部有茂名露天矿排土场已堆成低矮山地并栽种有绿化树林。

北部有连片3万亩果带,西部是3万亩自然丰产林,东部有北排土场1万亩自然林,中部有国家立项的3万亩文林农业示范垌 。

耕地面积5.2万亩,山地面积8.9万亩,是茂南区农业大镇,也是中国冬季北运蔬菜生产基地大镇 。

气候特征

金塘镇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短夏长,阳光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900小时),热量丰富,年均气温23℃,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1600毫米)。有洪涝(汛期5-9月,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81%)、有寒露风、台风、干旱等气象。[3]

自然资源

地下矿藏

地下资源丰富,主要有高岭土、油页岩、花岗岩等,其中高岭土探明储量2亿多吨,质量和储量都排在全区前列,是茂名石化油页岩炼油开采基地和茂名市高岭土开采加工基地。

河流水系

水源丰富,属鉴江中上游,白沙河贯穿镇中部,在金塘内长约10公里;有鉴江河流引水渠流经金塘境内;有高州水库西干渠和东干渠,8个流量的"小东江引水工程"流经该镇中部;境内有山塘背水库、洪山水库、南塘水库、苏沥水库、夹丫水库、垭陂水库、黄京塘水库等7座中小型水库。

自然河流

金塘境内自然形成的河流有:白沙河、泗水河、邓屋排河、谭屋排河、金塘大排河、宋村排河、白土河、桂山河、妃子河、大塘坑排河、塘桥河。

引鉴水渠

引鉴水渠,金塘人民称之为引鉴河,灌溉金塘农田面积达45000亩是金塘镇最重要的农业用水来源,每年春秋两季播种水稻期间,高州引鉴管理所都会开闸从鉴江引水,使金塘的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保障。

高州引鉴总干渠,属高州引鉴管理所管理,源头位于高州市市区荔枝墟村委会边上,附近有高州著名的景点宝光塔(文笔塔),流经高州市区和石鼓镇21.5公里,后到达金塘镇桥东村委会境内的苏村引鉴管理站,再分成两条干渠:引鉴南干渠和引鉴东干渠。引鉴河水网在金塘镇境内总长度约有32.5公里。由于地势落差,引鉴水渠在金塘镇境内全部都是地上河,河堤在不同的地段与农田形成落差,落差从3m到5m不等。

域内山峰

锡塘岭,主峰海拔152米,是茂南区第一高峰 。位于金塘镇西部锡塘村委会境内,距金塘镇政府直线距离大约6公里。面积0.3平方公里,因近锡塘村而得名。山体由花岗岩组成,表层为赤红壤,生长着松树和茂密的杂草丛,东面山腰有"仙人洞",石壁上留有不少历代文人逸士的诗词。山岭北麓是苏沥水库。

白蚁公岭,在金塘镇东北部智深塘村委会境内,高水公路西侧,是金塘镇与山阁镇交界处,距金塘镇政府直线距离6公里。面积0.06平方公里,因两小山峰前后相连,状似爬行白蚁而得名。山体由黄色半沙泥土组成。西北一东南走向,中间主峰呈球状,海拔52米。

犀牛岭,在金塘镇北部民主村委会北部,距金塘镇政府直线距离8公里,为二十四岭之巅。面积0.3平方公里,因山形似犀牛,"牛头"东南有两山重叠矗立,前低后高,形如半月,曾有"犀 牛望月"之称,山体由红砂岩组成,海拔 多在50米以上,主峰海拔70米。

簸箕岭,在金塘镇南部白沙河旁塘桥村委会境内,距金塘镇政府直线距离2.7公里。面积0.12平方公里,因形似簸箕而取名。山体由高岭土构成,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7米。表层为沙质土和鹅卵小石。

鹩哥岭,位于金塘镇东南部牙象村委会黎山村村边(现属于茂名露天矿生态湖公园管辖),距金塘镇政府直线距离6.4公里,南邻露天矿,海拔47米,昔日多栖鹩哥鸟,因此得名。

人口民族

2016年底,金塘镇户籍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城镇人口3700多人。全镇户籍人口绝大部分都是汉族。

金塘的方言为白话。白话是粤方言的次方言,是茂南区分布最广、使用最多的方言。[4]

经济状况

总体概况

根据2017年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金塘镇是农业大镇,2016年全镇共有贫困户数930户,贫困人口数2571人。另外,根据广东省扶贫信息网的公告,2017年6月广东省扶贫办公室将金塘镇下辖的5个行政村:上垌村、南塘村、天安村、洪山村、金塘村,列为省定贫困村。

2016年,金塘镇生产总值14.09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1.25万元,比上年增长82.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4亿元,比上年下降6.4%;农民人均纯收入7062.8元,比上年增长4.3%。

第一产业

金塘镇是农业大镇,农作物以水稻、花生、蔬菜、番薯为主,经济作物有荔枝、龙眼、香蕉、甜玉米、首乌等。坚持农业现代化,塘桥金桥农场、上垌金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 家农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抓好农业产业链建设,依托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和汕湛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便利条件,培育牙象、桂山、低山、桥东、南方等村委会进行现代农业生产,打造农业休闲观光片区。

金塘甜玉米基地始建于2002年冬,到2007年,甜玉米种植初具规模,金塘镇甜玉米基地发展到7000多亩,2008年,成立了金塘镇南野甜玉米专业合作社。截止2017年底,金塘镇冬天种植甜玉米的规模仍然保持有2万亩左右。

金塘镇创建了以文林村文林垌平原为中心的全省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管理水平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的国家级万亩甜玉米创高产示范基地,金塘镇成为甜玉米生产专业镇,金塘镇南野成为甜玉米生产专业村。

第二产业

通过制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以及企业依法纳税奖励办法,2016年全镇共有千万规模以上企业13 家,2016 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5 亿元,比上年增加13.8%。

2016年,广东高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 ;2016 年1 至10 月"茂名市金诚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茂名市恒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个大型加工企业建成投产,营业额共达5 亿元 。这两家公司在2017年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生产企业称号。

茂名首个地面光伏能源发电站,100兆瓦光伏电站位于茂南区金塘镇(天安村委会)东侧北排土场上。

绿树环抱中,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电板在日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里曾经是露天矿开发的油页岩废渣堆放场所,如今摇身变成了2017年广东省最大、茂名首个地面光伏能源发电站--广东粤电茂名露天矿"林光互补"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100亩,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10321万度电,相当于节约标煤3.93万吨,减少灰渣排放量约1.21 万吨。光伏电站于2016年底实现并网发电,至2017年9月已累计安全运行240多天,发电量约6950万度。

第三产业

自东至西贯通金塘镇全境的汕湛高速公路,给金塘镇带来全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为此,金塘镇委、镇政府及早谋划,调整思路,2017年工作报告为全镇的发展制订了新的目标、方向。

汕湛高速在金塘桂山村设有出入口,金塘镇规划利用周边几百亩空地引进资金发展物流仓储企业,建立物流仓储基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计划在汕湛高速靠近S280高速出口处兴建南方国际汽车物流园,占地约3300亩,规划建设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和文化体验公园等四大板块功能。

积极推进"三旧"改造项目,全力推进金塘综合市场建设。计划在圩镇建成区东南面新征土地162亩作为商住用地,通过扩容提质发展房地产业,与露天矿生态公园连成一片,形成宜居宜商的商住片区。

随着建馆、修路、引水、植树等建设工程顺利推进,2017年底露天矿生态公园已初具规模,金塘镇计划利用露天矿生态公园自然环境优势,引进企业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旅游观光片区,建立一批"农家乐"旅游项目,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对接。

省定贫困村

2017年6月广东省扶贫办公室发出公示公告《全省2277个相对贫困村名单及联系方式》,金塘镇5个行政村:上垌村、南塘村、天安村、洪山村、金塘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

2017年7月广东省扶贫办公室发出公示公告《关于加强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启动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这5个行政村获得200万元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启动资金,用于编制整治规划和示范村提升规划、村道巷道硬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和雨污分流设施、长效管护等,或用于政策性金融机构新农村建设专项贷款贴息及激励奖补投入。[5]

社会事业

城乡建设

2010年,金塘镇已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电、通电话、通网络的基础建设。

2016年完成23个村(居)公共服务中心"一厅四室"规范建设,推进"一门式网格化"政务服务改革。

落实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有160条自然村完成任务,完成率达95%。

强力推进 " 城乡清洁工程 " ,实施门前 " 三包 " ,坚持垃圾日产日清,落实乡村环卫服务收费制度,收缴率达 95%,建设垃圾屋64个,增加摆放垃圾桶313个,建立牙象、谭屋、金塘、居委4个垃圾分类试点村委,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露天矿生态公园环湖公路建成通车,种植红桂等景观树木2300多棵。牙象、谭屋等村委会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000多盏。依托露天矿生态公园带来的便利条件,在牙象村委会成功打造780亩农业科普园,形成农业休闲观光景点。

全面整治圩街环境,大力拆除违章建筑,加强乱摆乱卖整治,圩街环境面貌得到改善;落实道路两侧违法建筑三年拆除计划责任制,严控城乡道路两侧违法建设行为,2016年需拆除23宗,已拆23户,拆除率100%。

社会保障

2016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1131人次,医疗保险参保68315人次,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完成率101.14%。

2016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365661元,累计发放五保供养款2468715元,受理送审医疗救助199人次,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20410元,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681420元。

教育事业

金塘镇教育办辖有25所教学点,1所中心幼儿园,20所中心幼儿园的分园。2016年金塘镇教办支出教育经费3570.05万元。

2016年金塘镇共有小学25所、中学2所。[6]

风景名胜

露天矿生态公园

茂名露天矿,位于金塘镇东南部,是茂名市区西北角一个面积达10.07平方公里、最深处距地表超过百米--中国第二大、南方最大的露天矿坑,为共和国石油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油页岩矿,从卫星上俯瞰茂名,在城区西北角呈现出一块巨大的"疤痕"。

2013年12月31日,茂名露天矿移交茂名市政府。2014年初,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拉开序幕。

2017年底,露天矿生态公园已初具规模,矿坑湖水体面积达6.8平方公里,逐渐展现出碧波荡漾、苍翠欲滴、繁花似锦、鸟儿啾鸣、文化荟萃、游人如织的休闲娱乐美景。

分布在露天矿生态公园周边的金塘镇村委会有上垌村委会、金塘村委会、谭屋村委会、牙象村委会,自然村则有十几条村。

牙象村花海

在茂南区金塘镇东南部,有一处美丽的乡村--牙象村,该村距金塘墟镇4公里,村西南面毗邻露天矿生态公园。该村凭借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的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6年初,省级高科技现代农业项目食为天农业科普园落户牙象村,到2016年底农业科普园面积已达780亩 。

食为天农业科普园内种植了格桑花120亩,格桑花的花期大概50天左右,每年大约在农历的十一月下旬开始盛开。该园还种植了草莓20亩,向日葵50亩,油菜花60亩 。另外还有桃花、荷花、睡莲、樱花等,到了花期,迎风怒放、异常美丽。

金塘冼太庙

金塘冼太庙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冼太庙位于金塘镇圩中心位置,西侧是金塘中心小学,两者之间的那一段正南街,是金塘墟最古老的街道,正南街在现代化建设中旧貌换新颜,只有冼太庙保留了古典气息。该庙重建于1992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廿四冼太诞辰,金塘墟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

朱也赤纪念馆

朱也赤纪念馆位于金塘镇白土新村凤凰岭 ,2017年12月8日建成开馆并举行开馆仪式 。[7]

文化习俗

年例是盛行于粤西地区(茂名、湛江为主)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有一个比春节还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年例大过年,是指年例的隆重。

2012年,茂名年例正式上榜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塘镇22个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各村都有自己的年例日。

历史名人

朱也赤(1889-1929),原名朝柱,又名克哲。1899年出生于茂名县文田乡(今属茂南区金塘镇)白土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高州中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医药专门学校。在青年时期,他就追求真理,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是粤西最早的中共领导人和农民运动领导之一。在艰苦的革命生涯中,奠定粤西农民运动的伟业,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南部革命武装斗争的历史篇章。

1914年,朱朝柱到高州中学求学,由于品学兼优,被推选为学生会会长。

1918年,朱朝柱中学毕业,回本乡肇南小学任教师。第二年秋,他考上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靠亲友的资助和借贷,到广州读书。1920年秋,转读广东公立医药专门学校。

1921年,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开始建立;1922年5月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朱朝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改名为"也赤"。

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茂名县党部执行委员,6月改任常务委员(即负责人,相当于后来的书记长)。他发展了一批先进分子参加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中共茂名县支部(朱也赤担任书记)。成立茂名县农协筹备会,他任主任。这期间,他以中共、国民党、农协三方面领导人身份,领导全县革命工作。

1928年底,由于叛徒的出卖,朱也赤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他在《就义诗》中写道:"为主义牺牲,为工农死节。不负天地生,无污父母血!"

朱栋材

朱栋材(1888-1937),今茂南区金塘镇五联人。

朱栋材曾任国民党驻海南部队营长。民国14年(1925)任茂名县县长,刚到任,便率领团队警察深人边地荷垌堡进行剿匪,经过诱攻强攻和强大的政治攻势,捕获了匪首,抑制了匪患。民国14年夏~15年(1925~1926)冬,他发动乡民,筹集资金先后修通"高州一金塘一水东"和"高州一荔枝圩一化州"两条公路的路基,其中大部分路段可以通行汽车。

朱在任期间,倒卖军火发了财,兴建了庭园式的住宅,雇长工、用婢女,开发家乡的荒山野坡。山岗上种松,山腰种车桉树,山坡、山脚,山谷、山坳种荔枝,给后人留下老虎园、三角塘园、担窿园、山背园、车园,荔枝品种有黑叶、白腊、新兴、进奉、贵妃红、桂味、糯米糍、六月霜、牡丹、香荔、美丽、鸡春果、五代同堂、挂绿等28种。此外还种植梨子、万寿果、黄榄、菠萝蜜等一大批水果。群众称他为"荔枝县令"、"水果县长"。 民国26年(1937),病逝于家乡五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