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水口岩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水口岩群

中文名称;金水口岩群

外文名称;Jinshuikou Gr.

阶代码; Pt1jsk

地区代码;27

金水口岩群(Jinshuikou Gr.)的时代属古元古代。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南缘的东昆仑山北坡,西起祁漫塔格山,经布尔汗布达山,东至鄂拉山一带,为中深变质岩系。

概览

金水口岩群(Jinshuikou Gr.)的时代属古元古代。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南缘的东昆仑山北坡,西起祁漫塔格山,经布尔汗布达山,东至鄂拉山一带,为中深变质岩系。下部以大理岩、片麻岩及麻粒岩为主,厚2238~5672米;上部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各种片岩及变粒岩,厚2757~4847米。变质程度属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受区域混合岩化。混合花岗岩Rb Sr全岩等时线年龄(19.1±0.3)亿年

基本信息

地层名称:金水口群地层名称(英文): Jinshuikou Gr

阶代码: Pt1jsk

地区代码: 27

沿革

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于1968年将青海诺木洪南山一带的中高级变质岩系命名为金水口组,归属震旦系下统。王云山、庄庆兴等(1978)将金水口组改称为金水口群,并划分下、上岩组,归属长城系。庄庆兴、史从彦、陈基娘(1986)将金水口群限定在石英岩之下的原金水口群下岩组,并重新划分为下、上岩组,归属古元古界。原金水口群上岩组命名为小庙群,归属长城系。程裕淇等(1990)将金水口群改称金水口岩群。

特征

该群沿青海柴达木盆地南缘的东昆仑山北坡分布:西起青海新疆交界的祁漫塔格,经布尔汗布达山,东至鄂拉山(青海地矿局,1991)。该群下组分布于东昆仑山北坡的凯木都、塔西尔、白沙河、天台山、金水口及清水泉一带,主要由(含橄榄)白云石大理岩、橄榄石大理岩、不纯大理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麻粒岩、二辉麻粒岩组成,其次为透辉石岩、透辉变粒岩、斜长透辉石岩、(透辉)斜长角闪岩,含少量辉石岩、角闪石岩、黑云透辉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透辉长石石英岩等。厚度2238-5672m。该群上组在东昆仑山分布最广,西自乌兰乌珠尔,向东到白沙河中游、诺木洪南山,主要由(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其次为黑云夕线石英片岩、石榴黑云石英片岩、石榴夕线片岩组成,含少量石榴二云变粒岩、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片岩和黑云角闪石岩。厚度2757-4847m。该群遭受吕梁期中压相系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王云山、陈基娘,1987)和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一些条痕状、条带状、眼球状混合岩及少量混合花岗岩。原岩主要为杂砂岩、泥质岩,其次为碳酸盐岩,含少量中基性到基性火山岩。混合花岗岩Rb-Sr全岩等时年龄为1929±33Ma(王云山、 陈基娘,1987)。与上覆长城系小庙群关系不清楚。[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