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翼白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翼白眉
原图链接  

金翼白眉 是 种鸟又名玉山噪鹛[1]

((学名:Trochalopteron morrisonianus,英文名:White-whiskered Laughingthrush)为雀形目噪鹛科彩翼噪鹛属的鸟类,

又叫金翼白眉,英文名直译为白须噪鹛,

由于不惧人当地人俗称“高山老鼠”。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具有白色长眉纹和髭纹。

主要栖息于温带森林、幼竹以及矮柏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玉山。

典型栖息于温带森林、幼竹以及矮柏丛中。以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该鸟活动于高山丛林,

又不惧生人,故被土著戏称为“高山老鼠”。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中国台湾

繁殖方式

繁殖期自3月下旬至8月下旬。婚配为一夫一妻制。雌雄亲鸟皆参与筑巢、孵卵、孵雏、育幼和照顾已离巢幼鸟的工作。

筑巢于离地1.2至1.3米高的灌木树上或芒草丛中,巢由嫩枝、箭竹叶、芒草、地衣和草的细根编织成碗状,其大小为高110毫米、口直径90毫米、深67毫米。

一窝产卵2枚,平均大小为21×31毫米,淡乳青色,有灰黑色污斑,

钝端污斑较浓密。孵卵期 13至15日,雏鸟同日出壳,晚熟性,

出壳时口腔和舌橘红色,无斑点,喙缘橘色,在9至12日龄时,仍受亲鸟保护以保持体温

外形特征

雌雄鸟同色。自额至后颈榄灰色,各羽羽缘黑色。

眉斑由上喙基部经眼、耳羽上方至颈侧白色,颏线由下喙基部至喉侧白色,颜面浓栗色。

上背、肩榄栗色,羽缘淡白色呈鳞片状,腰、尾上覆羽和覆羽榄褐色。

小翼羽灰青色,初级覆羽黑色,初级飞羽外瓣基部金黄色,末端苍灰色,

内瓣黑褐色,三级飞羽苍灰色。尾羽外瓣金黄色,内瓣和羽端鼠灰色。

腮、喉、胸、颈侧与上背同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栗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跗跖暗肉色,脚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71~81克,♀69~83克;嘴峰♂18.8~19.3毫米,♀17.6~19.4毫米;翼长 ♂104.3~107.5毫米,♀100~102毫米;尾♂136~139毫米,♀136~139.5毫米;跗跖♂39.3~40.6毫米,♀38.4~39.39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栖息于高山海拔2,300米以上的针阔叶混合林至林线以下针叶树林的底层灌丛,亦常见于山路小径和登山小屋旁的垃圾堆。

生活习性

  • 习性:大多成对活动,即使在非繁殖期亦然。

玉山噪鹛善鸣而不善飞,平时不是自树丛上滑落,就是在地上跳行;

即使是在林间向上移动,也是向上跳,若不细看还会误以为是一只松鼠!它们主要活动于浓密的树叶和草丛中。

  • 食性:杂食性。以无脊椎动物为主,也啄食植物的果实和游客丢弃的米饭、面包。

雌雄鸟在觅食高度上有差异,雄鸟多在8米以上的高处,雌鸟喜在8米以下的丛薮间觅食。

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觅食高度也有别,繁殖期多在2米以下或8米以上觅食,非繁殖期则多见于2至8米之间觅食。

  • 迁徙:留鸟。寒冬时会向下迁移至海拔1,500米的山区越冬。
  • 鸣叫:雌雄鸟鸣叫声有别。雄鸟鸣叫声宏亮、婉啭,似在宣告领域和警告入侵者;

雌鸟为连续似铃声的“啼、啼、啼”,在回应雄鸟的鸣叫,以告知自己所在的位置。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物种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 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