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声桥(新加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声桥
Kim Seng Bridge

新加坡河上最短的桥
图片来自navalants
跨越    新加坡河

地点    新加坡市中心

类型    水泥结构平顶桥

全长    一辆半巴士车的长度

开通日   1850年代

金声桥Kim Seng Bridge新加坡河上最短的一座桥。

简介

桥身长度仅为一辆半巴士车的长度,桥为双向单车道两侧设有人行道。是由19世纪的华族社会名流和富商陈金声于1850年代出资建的,桥梁也已他的名字命名。陈金声也是新加坡自来水供应系统的监造者[1]

结构

金声桥为水泥结构平顶桥[2]。金声桥的建成,便利了许多这一地区的普通民众,他们无需渡河或绕远道通行。 新加坡河到此画上句号,过后便成了亚历山大沟渠(Alexandra Canal)。金声桥畔的最大的商业中心就是世界城。

历史

金声桥是新加坡河上两座以华人命名的桥梁之一,另一座是若锦桥。金声桥旁边的Great World City 就是从前的大世界所在地了。

陈金声是陈若锦的祖父,也是新加坡前总统陈庆炎的六代大父。他是一名出色的慈善家,创建萃英书院、捐款兴建蓄水池等。[3]

名称由来

造桥、修路、挖井是传统华人社会的三大功德,陈金声出资兴建跨越新加坡河上游的金声桥,于1862年建成后,民众渡河不需要再搭渡(好像现在的河上德士)或绕远路,出入方便多了。

无独有偶,国人喜欢去的古城马六甲,从红色建筑物的荷兰广场(Christ Church)前往鸡场街(Jonker Street)必须越过一道马六甲河上的桥梁,那就是金声桥了。

陈金声(1805 - 1864)从马六甲来到新加坡,知道靠牛车运水不足以解决日渐繁荣的新加坡的水供,于是捐钱兴建麦里芝蓄水池。由于殖民地政府的效率不高,他看不到完工后的蓄水池,也看不到有自来水供应的新加坡市区。

1877年麦里芝蓄水池落成的时候,陈金声已经过世十多年了。政府为了安抚华社,于1882年兴建一座陈金声喷泉来纪念他。喷泉坐落在Battery Road,后来搬迁到伊丽莎白道现址。

陈金声在马六甲私塾学中文,能讲流利的英语和荷兰语,通晓多种语言让他在经商时占尽优势,跟欧洲的贸易伙伴合作愉快。

陈笃生于1850年去世后,陈金声取代陈笃生的地位,受委为太平局绅(Justice of the Peace),成为本地福建人的领导。太平局绅的职责是维持社区安宁,以及处理一些较简单的法律职责。

华人节庆多,仪式复杂,出殡大锣大鼓,节日烧大香烧元宝金银纸等,洋人觉得不可思议,很难适应。还好由陈金声向殖民地政府争取,让华人在大街上进行节庆仪式。

1854年的义福和义兴的帮会械斗,造成几百人死伤。英国人由李德桥(Read Bridge)那位李德负责,陈金声以福建帮领导人出面,跟潮州帮的佘有进和义兴帮会老大蔡茂春谈判,化解一场危机。陈天蔡地佘皇帝传为佳话。[4]

参考文献

  1. 林金枝编;庄国土总主编. 南洋文库闽侨古今名贤事略选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5: 27. ISBN 978-7-5598-0686-4. 
  2. 曾铁忱著. 新加坡史话.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75.06: 287. 
  3. 新加坡河上的金声桥,navalants,March 12, 2021
  4. 新加坡河上的金声桥,navalants,March 1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