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色狗尾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色狗尾草

中文学名: 金色狗尾草
学名:Setaria glauca (L.) Beauv.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科:黍亚科
族:黍族
亚族:狗尾草亚族
属:狗尾草属
组:密穗组
种: 金色狗尾草
命名者及年代:(L.) Beauv.,1812

金色狗尾草[1](学名:Setaria glauca (L.) Beauv.)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单生或丛生。秆高可达90厘米,光滑无毛,叶鞘下部扁压具脊,上部圆形,光滑无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上面粗糙,下面光滑,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狭圆锥状,直立,主轴具短细柔毛,刚毛金黄色或稍带褐色,粗糙,第一颖宽卵形或卵形,第二颖宽卵形,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或微短,第二小花两性,外稃革质,6-10月开花结果。

简介

【别名】金狗尾、狗尾巴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金色狗尾草的全草

【性味】味甘;淡;性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止痢。主目赤肿痛;眼睑炎;赤白痢疾[2]。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化学成份】种子油中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3]

形态特征

金色狗尾草,一年生单生或丛生草本。秆直立或基部倾斜膝曲,近地面节可生根,高20-90cm,光滑无毛,仅花序下面稍粗糙。叶鞘下部扁压具脊,上部圆形,光滑无毛,边缘薄膜质,光滑无纤毛;叶舌具有1圈长约lmm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40cm,宽2-10mm,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光滑,近基部疏被长柔毛。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狭圆锥状,长3-17cm,宽4-8mm(刚毛除外),主轴具短细柔毛,刚毛金黄色,粗糙,长4-8mm,通常在一簇中仅具1个发育的小穗;第1颖宽卵形或卵形,长为小穗的1/3或1/2先端尖,具3脉;第2颖宽卵形,长为小穗的1/2-2/3,先端稍钝,具5-7脉;第1小花雄性或中性,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或微短,具5脉,其内稃膜质,等长且等宽于第2小花,具2脉,通常含3枚雄蕊或无;第2小花两性,外稃革质,等长于第1外稃,先端尖,成熟时,背部极隆起,具明显的横皱纹;鳞被楔形;花柱基部联合。花、果期6-10[4]

生长环境

金色狗尾草为一年生野生禾草。适应性较强。为广布性植物。最适应的是温暖环境。对水分的反应较敏感,大量生长是在湿润的沟边,路旁、田间、丘陵、谷地和河漫滩。它也可以进入山地草本植被中,但数量极少,进入田间的也不如普通狗尾草量大,多数可以进入粟地及玉米地内,但频度和多度最大的还是田边,地头、沟渠等环境,撂荒地也多出现,数量仍不及狗尾草。所以它的喜湿程度较狗尾草大,且抗旱力则较差,生态幅度较狗尾草低。金色狗尾草多分布于农耕区,为一年生田间杂草,或称伴人植物。在中性及微酸、微碱土壤中生长良好,抗盐性较差,重盐碱地不能生长。金色狗尾草为玉米枯萎病的中间寄主,危害玉米的生长。金色狗尾草为上繁型草类,叶量较大,一般茎、叶比率可达1:1.2-1.5。本身含水量大,接近豆科草类,而高于一般禾本科草类,为中生性禾草。但它失水较快(持水力弱),强于普通栽培豆科牧草,也比一般禾草快,因此,调制干草比较容易,速度快,干草质量也更佳,绿色度较高,且不易霉烂。在山西晋中山区作牧草持水力试验。

分布范围

金色狗尾草为世界广布种植物,中国的温带、暖温带,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山西省的晋中、晋南,晋东南尤为广泛,在国外广布于南,北两半球的温带、暖温带、亚热带。

栽培技术

播种不宜深。土壤水分充足或开沟浇水浇足低水,则发芽整齐。金色狗尾草喜钙。基肥以10千克/亩过磷酸钙或5千克或石灰+750千克厩肥或其它有机肥对增产有利。每次刈割后施速效肥(氮肥为主)有利于高产稳产。但施氮肥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增产效果不显著。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全草(金色狗尾草):淡,凉。清热明目,止泻。用于目赤肿痛,眼弦赤烂,痢疾。

饲用价值

金色狗尾草对农区家畜饲料有一定补充意义。放牧与刈割青饲或调制干草都适宜,尤其是青刈或调制千草最为理想,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尤为大家畜所嗜食。春、夏的采食率更高。金色狗尾草的草质优良,柔嫩;粗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抽穗初期含11.63%,粗纤维含量低(34.33%),但与其它禾本科草比较仍较高。

视频

拍美景何必远行,家门口的金色狗尾草把人带进梦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