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融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融學(Financial Studies)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金融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該專業培養系統掌握金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備能進行金融實際業務操作和金融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並注重強化外語和計算機教學,成為具有深厚的金融理論知識,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金融人才。[1]

[]

培養目標

金融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為:熱愛祖國,維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具備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合作精神;具備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系統掌握金融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能夠滿足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用人的一般要求,或者具備在中國國內外教育科研機構繼續攻讀更高等級學位(或從事學術研究)的資格條件。 在滿足基本培養目標的同時,各高校還應結合學校特色和社會需求,在培養研究型、應用型或技能型人才上各有側重,對實際開設專業制定相應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並根據中國國內外經濟金融發展需要,定期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和完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應保持相對穩定。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金融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包括理論課程、實踐教學和畢業論文三個部分。其中,理論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實踐教學包括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和專業實踐。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提高學生認識社會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專業實踐包括專業類實驗、專業類實訓和專業類實習 。 實行學分制的學校,學生畢業時應取得160學分左右。與此同時,鼓勵控制課程,壓縮學分,提高課程質量。學分具體構成為:課堂教學140學分左右,非課堂教學(包括專業類實訓、專業類實習、社會實踐、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畢業論文等)20學分左右;課堂教學中的必修課程100學分左右,選修課程40學分左右;選修課程中,專業選修課程20學分左右,跨學科選修課程20學分左右 。 未實行學分制的學校,應在折算後滿足上述學分要求。課堂教學可按照16~18學時折算1學分,專業類實訓、專業類實習和社會實踐可按照1~2周折算1學分,畢業論文等環節可參照實行學分制學校的相關規定。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規模與結構 開設金融學本科專業的高校,教師數量應能滿足教學需要。每個專業應至少配備10名專任教師,每門專業必修課程應至少配備2名專任教師。對於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必修課程,鼓勵聘請金融業界專家參與教學過程,形成創新創業教學指導團隊。 專任教師隊伍應保持合理結構。講授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的教師,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比例不低於80%,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比例不低於30%。採取積極揩施優化專任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將最後學歷為本校的教師比例保持在合理水平。 背景與水平 專任教師應具有良好的金融學專業教育背景,知識結構合理,能夠滿足金融業和金融教育發展的要求。通過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幹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建立專任教師到對口實務部門掛職鍛煉製度。鼓勵各高校吸收有金融業從業經歷的人才從事教學工作 。 教師應具有高尚的師德;掌握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通過學習、研究與實踐,提高教學創新能力;具有科研創新能力,善於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 教師發展規劃 開設金融學本科專業的高校應按照「培養與引進並重」的原則積極引進高水平教師,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推進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在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幹作用的同時,各高校應着力培養年輕教師,有效整合師資力量,穩定教師隊伍,發揮教師潛力,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師發展與激勵機制,全面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建立起一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均衡合理的專任教師隊伍。 教師行為規範 從事金融學本科專業教學的教師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對教師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 。 設備資源 信息資源 開設金融學本科專業時,學校圖書館應有大致覆蓋金融學類專業各領域數量充足的圖書、刊物和資料。學校圖書館應擁有金融學類專業教學和科研所需的數字化資源,並且能夠提供簡便暢通的檢索和獲取服務 。 教學設施與實習基地 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台共享 。 學校基礎實驗室座位數量充足。單個專業實驗室的座位數不得少於金融學本科專業類1個自然班的學生人數。專業實驗室的生均固定資產淨值不少於本專業學生學費標準的50% 。 金融學本科專業的學生實習需要有穩定的實習基地,原則上須至少配設1個實習基地。實習基地以金融機構為主,以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為輔 。 教學經費 金融學本科專業的教學四項經費,包括業務費、教學差旅費、體育維持費、教學儀器設備維修費,占學費收入的比例應不低於25%。教學經費增長至少要與學費收入增長同步 。 質量保障 組織保障 完善系、教研室和課程小組等基層教學組織,健全老中青教師傳幫帶機制,加強教學研討,理順教學流程。學校應加強教學管理與督導,積極開展教學觀摩和教學諮詢,鼓勵小班教學,切實保障教學質量 。 制度保障 制定和完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等基本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排課調課、教材選用、成績考核、試卷與論文等教學檔案管理制度 。 建立和完善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與獎懲制度;建立和完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探索學生評教、同行互評和社會評學等多元評價體系 。 制定和完善學生守則、課堂規範、課外實踐等學生管理制度 。 建立健全畢業論文質量保證體系,確保畢業論文質量 。 質量監控 學校應建立教學質量狀態數據平台,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按專業建設實時教學質量狀態信息庫。制定質量保障實施規範,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和調控改進機制,開展經常化和制度化的質量評估,確保教學質量的全程有效監控。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評估指標體系。應定期發布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鼓勵引入第三方評估,保證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 。 培養效果 (1)課堂教學效果 建立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學生評價與同行評價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教學效果評價結果應當作為教學工作考核、年終考核、教學獎勵以及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 (2)教學成果推廣與應用 學校應重視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並將教學成果定期向金融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報備。成效顯著的教學成果,應及時推廣應用 。 (3)生源與創業就業 學校應根據自身學科優勢制定相應的生源戰略與招生政策,以優良的培養效果吸引優質生源,確保可持續發展。按照師資規模、教學條件等合理確定招生規模。高度重視學生創業就業工作,建立健全學生創業就業指導服務體系。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保證培養質量,提高就業率 。

培養模式

金融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確立人才培養目標 針對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應該包含課堂知識學習、課堂實操與較長時間的實踐教學等完備的環節。在課堂知識學習環節,對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和業務性較強的課程設置不同強度的課堂實操環節。比如金融學、微觀經濟學、經濟學基礎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可以設計專項小型場景實驗,通過情景演示加強學生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證券投資實務、會計學基礎、保險學等業務性較強的課程,可以設計小型工作項目,讓學生們在模擬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在理論課程的學習結束之後,需要設計較長時間的獨立實踐教學環節,結合之前學習的各科理論課程和相應的崗位需求,設計一個綜合的實踐項目,讓學生共同參與其中,提升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 。 (二)加強校內實驗室建設 根據專業特色和側重點,首先,校內實驗室首先需要配備完整的電腦終端設備與數據傳輸設備等硬件設施;其次,應當建立完整的商業銀行業務模擬系統進行銀行儲蓄、信貸、國際業務等實訓,以及證券投資模擬交易軟件系統模擬證券公司的工作環境,以便於學生們在校內實驗室就可以掌握實時股市行情與交易信息,進行模擬投資訓練;最後,對於實驗室硬件建設應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至少應該滿足幾年內實驗軟件不斷升級的要求,對教學軟件的購置與更新,應參考教師、學生多方建議,選擇業務操作流程擬真程度較高、並且具備相關實戰案例的軟件 。 (三)優化實踐指導隊伍 針對高校教師缺乏從業經驗的現狀,應該加強實踐教學教師的業務技能培訓,加強高校與行業的聯繫。一方面,運用制度鼓勵高校教師投身校企合作單位的進行實際鍛煉,總結行業現狀,了解各個崗位的實際需求,將行業觀察融入專業實踐教學設計中,讓教學時的理論知識講解得更加直觀深刻,學生可以直接運用於工作之中。另一方面,積極邀請行業內人士進入高校舉辦相關專業講座及教學指導,讓學生們直接接觸到行業前輩,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們鑽研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升 。 (四)加強校企深度合作 實踐教學場地分為課堂實操、校內實驗室和校外企業,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可以同步進行企業實習、專業競賽、項目合作等等形式。金融學專業需要應用型的專業人才,更應該加強與金融企業的聯繫與合作,將企業的優質實踐經驗和資源引入學校供學生們進行有效的學習,拉近課堂與企業的距離,同時將優秀的專業人才送進金融企業進行切身實踐,加深對專業知識的認知程度和應用能力,推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五)開發實踐教學特色教材 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應該針對職業實踐能力進行特色的教材設計。首先,除了高校教師等主要的教材編寫人員之外,還可以邀請行業精英等前輩共同參與,既能保證理論知識體系的完整,又能兼顧培養學生們的職業能力,滿足行業各崗位的實際需求。其次,編寫教材時,可以專門設計具體的工作項目,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加強工作項目的目標導向,實現僅依靠純粹的理論教學無法實現的教學效果。 (六)加強實踐教學管理 高校應該明確教學管理體系各個環節的責任和義務,從系統上改善實踐教學效果。首先,院級主管人員應該擔負主管責任,如院長或主管教學的副院長應該強抓教學指導方案的制定方向和執行進度。其次,各系與各專業的教學人員應該嚴格按照教學指導方案設計教材,認真進行教學活動,達到專業教學目的。最後,後勤行政管理人員,如教務處、行政中心等應該全力配合,提供及時全面的後勤行政保障,助力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新商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課程設置反映社會需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在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應用型本科高校應以強化崗位能力為主軸,重構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金融學專業應在開設新國標課程設置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的層次定位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充模塊化課程(如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期貨與期權、擔保理論與實務等)和新金融業態衍生課程(如互聯網金融、跨境電商、大數據市場調查與分析、行為金融學、區塊鏈金融、財富管理、雲營銷等)。高校可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金融風險管理師(FRM)、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證券或期貨從業資格證等考試的相關課程,開拓學生眼界,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考取行業證書。此外,新商科提出要系統開設多學科課程,構建文理交叉、相互融合滲透的課程體系。金融學專業可適當增設與計算機、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相關的課程,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人文素養,提升學生協同工作、溝通交流和為人處世能力。此外,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積極邀請金融機構或企業參與其中,針對課程設置、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 (二)校企合作、合力培養創新型實踐人才 首先,應用型本科高校應重建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體系,可考慮按照商業銀行業務模擬、證券投資分析實務、期貨與期權實操、投資理財案例分析、保險實務等項目模塊來劃分課程,再將每個項目模塊細分為若干相關課程,藉助獨立的課程編號來合理安排這些課程的先後授課順序並注意剔除課程之間的重複交叉內容。其次,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構建金融仿真模擬實訓室,使用或自主研發金融業務模擬軟件。高校與企業可每年定期組織以金融機構或企業冠名的大學生金融創新創業大賽,為學生的實踐創新搭建平台。同時,高校也要鼓勵學生多參加「挑戰杯」系列競賽、大學生投資理財大賽、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實訓大賽等相關競賽。最後,高校應積極與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小貸公司等金融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建成一批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創造不少於3個月的真實工作場景和機會。 (三)改進課程考核方法,注重過程考核 新商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學專業建設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學生跨專業、跨學科解決複雜現實問題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各門課程應根據自身的課程特點採取多種多樣的期末考核方法,採用「標準+非標準」的課程綜合評價機制,僅將期末試卷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或者徹底摒棄單一憑藉期末試卷進行考核的評價方法,合理設置課程考核難度,提高學生過程考核所占的比重。根據課程及知識的差異性,教師可採用慕課、團隊合作、翻轉課堂、項目制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授課。過程考核可以適當設置一些較為複雜的討論題目和實踐環節,組織學生深入生活、走近社會,考核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和能力 。 (四)注重師資培育,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一方面,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加大對專職教師的培育力度,鼓勵本校專職教師定期到各類金融機構和企業實習或掛職實踐,一線工作經驗能夠幫助教師更新知識、增強業務操作能力、增加教學新內容。高校應鼓勵專職教師通過橫向課題研究、實踐課程研發、指導學生競賽等多種方式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高校應完善教師聘任與職級晉升、年終考核與評價等制度,構建科學有效、多元化的教師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提高教學改革和教育創新意識,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藉助校企合作平台,應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從金融機構或企業引進專業骨幹以充實外聘教師隊伍。高校可酌情適當降低學歷門檻、提高薪資待遇,吸引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金融行業業務骨幹擔任兼職教師 。 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優化專業課程設置 為了更好地體現金融學專業的應用型,各高校應該對於原有專業課程的設置進行調整。增加與當前金融行業適應的新興課程,比如量化投資、PYTHON數據分析等課程。當前社會,擁有數據意味着擁有財富,因此處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至關重要,尤其對於金融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因此,金融學專業的學生至少需要掌握一種或兩種數據處理軟件。 (二)建設金融實訓平台,適度增加實踐課程 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各高校可以構建金融模擬實驗室,主要包括商業銀行日常業務模擬平台、股票市場模擬交易平台、投資交易模擬平台、ERP金融仿真實習等平台。通過這些實訓平台和實驗室的建設,目的是為了呈現最真實的金融實訓環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為以後的順利就業打下紮實的基礎。 (三)優化教師結構,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一方面,學校在招聘教師時,可以降低學位方面的要求,吸引一批有業界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由這些具有業界實踐經驗的老師負責學生的實驗教學部分,能夠更清晰、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鼓勵在崗專業教師深入企業掛職、交流,或者參加培訓的方式,鼓勵教師考取執業資格證書,更好地指導學生提升專業素質和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