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金融海啸

金融海啸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金融海啸,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1998年,亚太地区发生过金融风暴。

目录

类型

金融海啸financial tsunami 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金融海啸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成因

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1999) [ 2 ] 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国际经济的失衡被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国际游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在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前,国际游资持续大量地进入墨西哥证券市场,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资中,证券投资占70 %~80 % ,但在墨西哥总统候选人遭暗杀事件后的40 多天内,外资撤走100 亿美元,直接导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5 ]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游资首先攻击泰铢,低买高卖,并巧妙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高额回报。

国内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首先会带来心理冲击。这场危机必然会在中国资本市场制造悲观气氛,中国持有的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会缩水、海外投资者也可能大量抛售中国资产回母国自救,从而对中国资本市场施以向下压力。但更主要的,中国的经济是高度外向的,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40%,以前正是由于美国人借钱消费,消化了中国的过剩产能,从而使美国的金融和中国的制造双繁荣,美国金融一倒,必然终结美国人借钱消费模式,中国制造随之受影响。

[ jīn róng hǎi xiào ]

释义:指2008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金融海啸起因于美国次贷危机,次级贷款是指那些放贷给信用品质较差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的贷款。由于信用不良或不足,这些人往往没有资格获得要求借款人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优惠贷款。金融海啸已经席卷房地产、金融、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2009年还将持续。

点评:金融海啸之严重只有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可以相比。但对中国来说,国内产能严重过剩,财富分配悬殊,国内需求严重不足,这是一次工业时代的经济危机。

应对策略

应对金融海啸的策略

中国的解困之道又指向老生常谈——扩大内需

我们无须重复令全世界都羡慕的老生常谈——中国拥有巨大的内需潜力。大算盘不难打:只要国内需求有较大的扩展,这些年来为外需服务的庞大制造业能力,只要有一部分转向对内,中国经济就不但可能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也许对全球经济“过冬”也不无小补。

真正困难的问题只有一个:究竟怎样才能把中国的内需潜力释放出来

所谓内需不足主要是因为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政府收藏了GDP三分之一的财富,居民收入的比例实在太低,如此中国消费率怎能不走低。其次是改革,提高经济效率,把财政收支、金融资本政策控制、价格体系政府控制中相当多低效的地方改进,比如减免进口税费、开放民间金融服务、改革征地制度,开放粮食出口、以采矿权公开招标……,如此必能促进经济增长。

利润缩水

企业利润大幅缩水

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美元、欧元同时贬值,日元此时大幅升值。受影响最大的是汽车和电机行业。

日本汽车对欧美的依存度较高,以马自达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欧洲的销量约占其总销售量的四分之一,日元兑欧元每升值1日元,该公司就会损失15亿日元的营业利润。

电机业也难逃厄运。日元兑欧元每升值1日元,索尼公司营业利润就会减少70亿日元,而佳能公司销售额就会减少40亿日元、营业利润缩水31亿日元。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嶌峰义清指出,此前,日元只对美元升值时,日本企业还可以从日元对欧元贬值中得到补偿,美元、欧元同时贬值,必将严重打击日本企业。[1]

参考文献

  1. 金融海啸MBA智库文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