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鑑賞輕圖典:中國茶道從入門到精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茶道從入門到精通

《鑑賞輕圖典:中國茶道從入門到精通(全彩)》是有關茶的從入門到精通的書籍,從了解茶在人間世的歷史開始,對制茶工藝進行詳細的解讀,介紹了六大茶的分類和具體品種。此外,對如何選購、保養泡茶器具也有比較深入的涉獵。關於泡每一類茶都有詳盡的步驟,讀完《鑑賞輕圖典:中國茶道從入門到精通(全彩)》就能輕鬆泡出一杯好茶。在品茶方面,描述了最適合品茶的心境、環境,對中外有識之士對茶的體悟——茶道,也提供了比較詳細的認知。

基本內容

定價:39.80

作者:陳書謙

頁數:159頁

書名:鑑賞輕圖典:中國茶道從入門到精通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類型:烹飪美食與酒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開本:20

ISBN:9787121156700、7121156709

語種:簡體中文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內容簡介

《鑑賞輕圖典:中國茶道從入門到精通(全彩)》編輯推薦:從零開始,輕輕鬆鬆學泡茶,自品入門,悠悠然然悟茶道,了解茶葉前世今生,熟悉經典泡茶手法,品飲茶湯體悟茶道。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理事,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理事,雅安市茶業協會副會長,鑑賞輕圖典。

作者簡介

陳書謙,四川漢源人,1953年生,高級評茶師。雅安市茶業協會、雅安藏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理事,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理事。

2002年赴馬來西亞參加國際茶會,並先後籌辦2004雅安「一會一節」、首屆川藏茶馬古道論壇、南路邊茶(藏茶)高峰論壇、全國茶館年會、全國邊銷茶年會等重大茶事活動,廣結茶緣。負責南路邊茶製作技藝申報國家級「非遺」工作並申遺成功,參加《制茶工》培訓教材、《中國茶業年鑑》的編寫和相關茶葉標準的制定工作,曾主編《雅安藏茶傳承與發展》等書。

媒體推薦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百茶聯》作者 在天

百丈有三訣,吃茶珍重歇。直下便承當,敢保君未徹。

——五代 百丈常和尚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

——散文大家 周作人

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土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茶學家 吳覺農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茶行人間史

茶之為飲的淵源

神農氏嘗百草遇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

茶源自何處

客來敬茶是中國的傳統

茶在中國的歷史沿革

飲用方式的沿革:從咀嚼到煮飲再到沖飲

製作方式的沿革:從蒸青到炒青

茶葉形態的沿革:從緊壓茶到散茶

茶葉種類的沿革:從綠茶發展到七大茶系

茶中思恕

儒家思想:中庸和諧

道家字宙觀:清靜無為

佛家本心:淨心自悟

茶人修養的最高境界:精行儉德

專題

神秘的茶馬古道

陸羽與《茶經》

第二章 制茶工藝賞析

茶樹的生長與採摘

茶樹的形態

茶樹的組成

茶樹的種植條件

採茶時機——天時

茶的種類

不發酵茶

全發酵茶

部分發酵茶

影響成茶品質的十大因素

地理環境

茶樹品種

樹齡

施肥情況

採摘情況

採摘季節

採摘氣候

採摘時辰

製作

儲存

茶葉的製作工序

採摘

晾青與萎凋

殺青

揉捻

發酵

渥堆與陳放

乾燥

緊壓

第三章 好器好水泡好茶

茶具大觀

陶質茶具

瓷質茶具

玻璃茶具

金屬茶具

竹木茶具

因茶而異選茶具

因地制宜選茶具

嗜茶者的茶具清單

茶盤

茶葉罐

煮水器

茶壺

蓋碗

品茗杯

聞香杯

公道杯

過濾網和濾網架

茶巾

杯墊

蓋置

茶荷

水盂

養壺筆

普洱茶針

茶道六用

茶寵

嗜茶者的紫砂情結

陶中奇葩紫砂壺

不同款式的紫砂壺鑑賞

如何選購紫砂壺

如何使用和保養紫砂壺

宜茶之水

古人觀水

今人觀水

第四章 識茶鑒茶賞茶泡茶

我國當今茶葉產區分布

江北茶區

西南茶區

華南茶區

江南茶區

中國各省主要產茶品名

浙江省

四川省

江西省

安徽省

江蘇省

福建省

湖南省

……

第五章 悠悠然然悟茶道

序言

以茶修道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對於中國人而言,並非金貴矯情之物,而是「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的「開門七件事」之常品。茶被認為是一種素素淡淡、朴樸實實、與天地接引而外在於物慾人情的常態生命。

作為「水中至清之味」的茶,雖與柴、米、油、鹽、醬、醋並列,卻自有脫俗之處。生活中,我們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雅心,以茶修禪,以茶祭祀,以茶為媒,以茶禮佛……茶可以說是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宋人杜小山的「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將茶提升到了一種既含蓄又深情的境界。茶是生活的,也是藝術的,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茶者,心之水,飲之暢靈。只有將茶與心完全結合在一起,才能體味到茶的真諦。在喝茶的靜境中,透過茶與心的交融、應和,來達到心茶合一的覺明禪境。從泡茶、吃茶的過程中,回觀自心、六根與茶的相應,回到心和茶的交融,意識清明,心與茶就完全統一和諧了。

人在地上,茶在路上,清清澈澈,沉沉鬱郁。當我們將身心完全放鬆,讓甘洌的茶水,順着舌根滑入喉嚨中,頓時會有種滿足而寂靜的感覺,如同茶水順着心脈,將心靈也撫得平順了。[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