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铜锣乡 (台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铜锣乡

图片来自journey

铜锣乡台湾客家语四县腔:tungˇ loˇ hiongˊ),是台湾苗栗县的一个,位于苗栗县南端。气候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雨季主要在5月至9月。人口以客家人为主要族群,约占94.5%。[1]

历史

铜锣乡开拓始于清乾隆初年,粤人蓝之贵率族人三十馀户,垦荒地、斩荆棘、辟田园,结庐舍于竹仔林(现在的竹森村一带)。

乾隆十年(1745年),彰化豪强王桂麟嫉其有成,乃向官府伪报蓝之贵为匪首,其庐全为匪窝,即率领官兵征剿。因寡不敌众,所过之处被焚掠一空,最后残馀庐舍三栋,故有“三座屋”之称。

乾隆十二年广东镇平人,吴士贵、吴荣芳,继蓝之贵之后,广招移民,跟循其垦辟旧迹,由芎蕉湾(今朝阳村)向南扩展,至田洋(今铜锣火车站前,尖丰公路以南地方)樟树林等地,一面将居住于该地原住民驱逐于鸡隆深山,一面开垦田园,逐渐形成村落。 同年,广东陈国兴与曾朝速、巫朝刚、曾俊珀、曾东兴等人组织“五大股”,开辟牛角坑、早坑、山水坑、长潭坑(均在九湖村)等地。

乾隆年间 (1736~1795年),广东吴潮光率吴、彭姓壮丁,创建老鸡笼与新鸡笼庄(兴隆、新隆村)。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嘉应州人赖联辉开拓三座屋(竹森村)。 乾隆末年,嘉应州人李应龙开拓三座屋,为铜锣李姓始祖;吴琳芳率兄弟五入,开辟樟树林。

咸丰初年,惠州人吴立传(吴友宗后裔)率族人由高埔入垦新鸡笼(新隆、盛隆村)。

同治十一年(1872年),广东吴同麟开拓老鸡笼(兴隆村),拓地百馀甲。后来,清廷解除汉人携眷渡台禁令,自广东来台的垦民接踵而至,垦民大多聚集在老街(今福兴村)一带,铜锣市街也因而初具规模。

昭和十年(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造成銅鑼庄327人死亡、约1322户住家全坏;同时也破坏了鸡隆公学校等设施。[2]

经济

工业

商业

  • 铜锣老街-福兴村附近一带。

教育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旅游

景点

自然生态

  • 铜锣公园:位于县道128线、铜锣地政事务所旁,上方至高处观景台,可眺望公馆乡及中平村。
  • 双峰山:座落铜锣乡樟树村,标高538公尺,于铜锣台地东南隅,原为关刀山山脉的支棱,被三义断层于南端横断后,形成四周低陷,山体凸起的突出地貌,由苗栗平原南望,双峰并峙,竣峭美丽,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在昔亦为双峰山苗栗八大景之一。
  • 石虎(保育类动物)

特产

作物

美食

其他

参考文献

  1. 各乡镇客家人口统计 (PDF). [2017-1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0). 
  2. 昭和十年 台湾震灾志. 台湾总督府. 1936-03-25. 
  3. 纳姆内弹珠汽水
  4. 万力食品厂的弹珠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