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錘頭雙髻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錘頭雙髻鯊

學名  Sphyrna zygaena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英文名 Common hammerhead shark

別名  Sphyrna lewini、白肉雙髻(澎湖)、

    錘頭丫髻鯊、犛頭沙、雙髻鯊、

    雙過仔、丫髻鮫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500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真鯊 Carcharhiniformes

  真鯊 Carcharhinidae

  雙髻鯊 Sphyrna

錘頭雙髻鯊,體延長,側扁而粗壯。頭前部平扁,兩側特別擴展,形成很寬的鎚狀突出,狀似廣闊之丫髻狀。吻部短而寬,前緣呈波浪狀,中央區不凹入,兩側則明顯凹入。眼小,圓形,瞬膜發達。前鼻溝發育完全,位於鼻孔前方內側。口裂大,弧形;上下頜齒同型,側扁三角形,齒頭傾斜,邊緣平滑或具細弱鋸齒,不具小齒尖。

噴水孔缺如。第一背高大,前緣略傾斜,鐮刀形,起點與胸鰭內角相對;第二背鰭小而低,起點於臀鰭起點後方;腹鰭近方形,後緣稍凹入;臀鰭略小於第二背鰭;胸鰭中大,後緣略凹入;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尖突。

體背棕色,腹部白色。胸鰭、尾鰭下葉前部、尾鰭上部尖端具黑斑;背鰭上部具黑緣。[1]

棲地環境及深度

大洋、深海、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棲息深度0 - 200公尺

棲息於沿岸至外洋大陸棚或島嶼棚的大型鯊魚。夏季時,聚集成大群洄游至北方水域。胎生,每胎29-37尾幼鯊。肉食性,以其他軟、硬骨魚類及頭足類、甲殼類等底棲生物為食。具攻擊性,對人類具有潛在性危險。[2]

分佈

西大西洋: 美國緬因州阿根廷; 也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東大西洋: 葡萄牙幾內亞灣; 可能地出現在地中海印度-太平洋: 紅海而且東非夏威夷薩摩亞大溪地島與 Tuamoto 島。 東太平洋: 美國的南加州祕魯, 包括加拉巴哥島台灣分布東部、西部、北部、綠島[3]

繁殖

胎生,一胎可產下29-37 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50-60公分。

保育

次級保育類動物, 見 IUCN 紅皮書 (VU) (A2bd+3bd+4bd); Date assessed: 01 October 2005

視頻

Oceans Research - Smooth Hammerhead Shark (Sphyrna zygaena)

參考文獻

  1. 錘頭雙髻鯊,fishdb.sinica.edu.tw
  2. 錘頭雙髻鯊,fishdb.sinica.edu.tw
  3. Sphyrna zygaena,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