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螺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鐘螺科 |
中文學名:鐘螺科 拉丁學名:Trochidae 別 稱:馬蹄螺科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綱:腹足綱 目:原始腹足目 科:鐘螺科 |
鐘螺科(學名:Trochidae)也稱馬蹄螺科, 貝殼多呈圓錐形或蝸牛形,有的呈耳形。殼表常雕刻有顆粒、瘤結或棘等。貝殼底部較平坦,多具同心肋。殼口方圓形或馬蹄形,臍孔大耳深,或無臍孔。殼內珍珠層厚,厴角質,圓形多旋。種類較多,全部為海產。多棲息於潮間帶至淺海岩石、沙或泥沙質海底。以藻類為食。大的貝殼可作紐扣或貝雕工藝;有的貝殼可藥用,中藥名「海決明」。中國沿海已發現80餘種,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該科在台灣稱為鐘螺科。 [1]
鐘螺科外形特徵
鐘螺科的大部 草莓鐘螺 分種類的貝殼殼型為圓錐形。殼口內面有強烈的珍珠光澤。口蓋為多旋性的角質。貝殼與蠑螺非常相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們的口蓋。鐘螺的口蓋為圓形角質;蠑螺的口蓋則為半圓球形和石灰質。這些都是較原始螺類的特徵,但鐘螺較翁戎螺進化,在軟體上鐘螺的名鰓退化,呼吸時海水從左側進入,經過左鰓,從身體右側排出。齒舌式為n-5-1-5-n。貝殼面上通常有顆粒狀或網狀雕刻,殼緣不呈稜狀突起,殼口內無一順着螺軸生長的溝。
鐘螺科分布範圍
世界各大洋都有鐘螺的分布,從潮間帶至超過1000m的深海均可發現。
鐘螺科習性環境
淺海珊瑚礁、岩石底。鐘螺主要是刮食岩石上的藻類,但也有少數種類會啃食腔腸動物。
鐘螺科經濟價值
鐘螺的形狀、大小、厚薄、雕刻及色澤有很大的變化 單齒鐘螺 。大型鐘螺的數量通常很多且有漁業上的經濟價值,如銀塔鐘螺、黑鐘螺等常被撿拾作為食物,馬蹄鐘螺的外殼常成為工藝品或紐扣的材料。
鐘螺的種類非常多,全世界有800餘種,台灣記錄的鐘螺有60種以上。
鐘螺科科內種屬
綠口鐘螺亞科——殼口常有螺旋紋雕刻,殼緣有明顯稜狀龍骨,殼口略呈菱形,殼口內無任何齒狀突起,如台灣鐘螺。
階弟鐘螺亞科——殼面有螺旋紋雕刻,縫合處呈階弟狀,螺層膨脹,通常有明顯的臍孔,如芝麻鐘螺。
白鐘螺亞科——顏色通常呈銀白色,殼面有螺旋紋雕刻及顆粒狀突起,殼底膨脹,如白鐘螺。
單齒鐘螺亞科——通常分布於潮間帶,殼近似圓形,殼面多少有一些方塊狀雕刻,最明顯的是有一枚明顯的軸齒,如草蓆鐘螺。
黑鐘螺亞科——貝殼通常呈黑色或深褐色,殼底顏色較淡,殼面有縱走的鱗片狀雕刻,如黑鍾犀。 花斑鐘螺 琥珀鐘螺亞科——貝殼通常小型,大多棲息於潮間帶,附著于海草上,殼面光滑,螺塔高使貝殼呈 長型,多少有一些螺旋紋,如玫瑰鐘螺。
鐘螺亞科——殼面雕刻多變化,但是螺層下方近縫合處通常有顆粒狀至瘤狀突起,殼緣通常有稜狀龍骨,殼底平,有一順著螺軸生長的溝,殼口內有時有齒狀突起,如銀塔鐘螺。
(蟲昌)螺亞科——殼面扁型平滑光亮,殼面有時有螺旋溝,如彩虹(蟲昌)螺。
太陽鐘螺亞科——螺塔低,殼面通常平滑光亮,有發達的臍孔,殼口近似圓形,如光輝鐘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