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钢琴家

增加 36 位元組, 1 年前
里赫特
===[[阿圖爾·魯賓斯坦]]===
[[File:阿圖爾·魯賓斯坦.jpg|缩略图|阿圖爾·魯賓斯坦]]
(波蘭語:Artur Rubinstein,英語:Arthur Rubinstein;{{bd|1887年||1982年}}),美籍[[波蘭]]裔[[猶太人]],著名鋼琴演奏家。5歲登台演奏。到[[蘇俄|俄國]]、[[波蘭]]等地旅行演奏,獲得熱烈讚譽<ref>[http://www.arims.org.il/hommage.htm {{lang|zh|以色列「阿圖爾·魯賓斯坦——國際音樂學會」(ARIMS):致敬專頁}}] 國{{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0060708/http://www.arims.org.il/hommage.htm |date=2014-10-20 }}</ref>。 [[ 阿圖爾·魯賓斯坦 ]] 在大眾的眼光中,以演奏[[蕭邦]]音樂最被認同,這歸因於他有著和 [[ 作曲家 ]] 相同的國籍及廣泛的錄音。然而他的 [[ 音樂 ]] 特質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對於常備曲目的全然掌握從改編的[[巴哈]]、[[莫扎特]]和[[貝多芬]],到所有浪漫時期作曲家,以及許多重要的 [[ 二十世紀 ]] 作曲家。阿圖爾·魯賓斯坦的偏好沒有限界,為自己的獨奏會和錄音所選取的獨奏作品顯示了他鑑賞家的品味能力。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
(VladimirHorowitz,{{bd|1904年||1989年}}),[[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很早就顯露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ref>[https://www.sohu.com/a/230278991_100116480 最負盛名的钢琴家之一: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搜狐</ref><ref>[https://www.sohu.com/a/207803978_718430 浪漫派鋼琴泰斗丨霍洛维茨]搜狐</ref>。1924年到[[柏林]]、[[巴黎]]舉行旅行演出,獲很大成功。1928年赴美,一舉成名。之後定居美國。曾停止演奏達12年之久,1960年在[[卡內基]]大廳舉行重返舞台的獨奏音樂會,轟動世界樂壇。霍洛維茨的演奏技巧輝煌而瀟洒,音樂更趨向深刻完美,表現手段更豐富。有樂評家認為,他的鋼琴音色如同七種基本顏色,可以調出各種不同的色調,從而表達各式各樣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現出樂曲的內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他像是一位熟練的編輯,能把樂曲作者的「錯別字、漏字」等失誤加以訂正,使作品得臻完美無瑕,這是他最難能可貴之處。
他的演奏曲目相當廣泛,其中尤以彈奏 [[ 蕭邦 ]] 、[[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里亞賓]]等名家的作品見長。霍洛維茨的音樂演奏極其富有鮮明的個性,他的音樂是如此的獨特,以至於只要聆聽過其演奏的人,以後就可以輕易地將他的音樂與其他眾多的鋼琴演奏家區分開來;而從未領略他琴音魅力的人,是很難憑藉經驗來臆測的。
===[[里赫特]]===
[[File:里赫特-0.jpg|有框|右|'''里赫特''',世界著名鋼琴家,圖片來源:[https://kknews.cc/zh-tw/culture/v8oe562.html 現代著名的十大鋼琴家,你看你知道幾個?]每日頭條,2017-12-12]]
[[ 蘇聯 ]] 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1933年起,在奧德薩歌舞劇院任音樂指導,1934年首次公開演出,1937年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1945年獲全蘇演奏家比賽一等獎。四十年代常在蘇聯各地巡迴演出,五十年代後又曾前往歐美各國表演。1961年獲前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他還是[[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名譽博士。里赫特的演奏技巧純熟、以富於鮮明的戲劇性表現力及構思深刻著稱。他演奏曲目非常廣泛,從古典派到浪漫派和印象派乃至現代派。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手指的堅韌性,像前蘇聯著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許多作品中那尖銳的連續強音,那種宏大氣勢只有里希特的雙手才能夠演奏出來。他通過自己的透徹分析,完美、細膩地表現音樂,對於樂譜中極其細微的音符,他都能惟妙惟肖的加以表現。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
[[File:弗.jpg|缩略图|右|'''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https://p1.ssl.qhmsg.com/t01180229a976cdadf4.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5637293-5849920.html 来自央视网]]]
冰島 居民 ,後住英國發展,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阿什肯納齊的演奏風格以詩意的情調和細膩的技巧為特點,在自己的風格里融入了很多倫敦派所特有的意識美。
人們從他所彈奏的技巧絕倫的鋼琴練習曲中可以發現他琴藝造詣之價值,他可稱為能完滿再現李斯特那絕頂技巧的權威。他演奏的曲目範圍很廣,彈奏[[普羅科菲耶夫]]第三、第四鋼琴協奏曲不同凡響;演奏斯克里亞賓作品,可與名家[[霍洛維茨]]媲美。錄製唱片之多在同代鋼琴家中也是少見的。阿什肯納齊演奏的浪漫主義時期和俄國作曲家的作品尤為出名。他錄製了蕭士塔高維奇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斯克里亞賓的奏鳴曲、蕭邦和舒曼的全部鋼琴作品、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和莫扎特、貝多芬、巴托克、普羅科菲耶夫以及拉赫瑪尼諾夫等人的鋼琴協奏曲。同時他演奏錄製室內樂。他仍活躍在國際舞台上。[[阿什肯納齊]]從鋼琴家生涯的中期開始涉足指揮界。他指揮錄製的[[西貝柳斯]]、[[拉赫瑪尼諾夫]]、[[蕭士塔高維奇]]和[[斯克里亞賓]]等人的管弦樂作品受到好評。
[[
===[[馬爾塔·阿格里齊]]===
[[File:马尔塔·阿格里齐33.jpg|缩略图|右|马尔塔·阿格里齐|250px|'''馬爾塔·阿格里齊''',[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504231857,28692588&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yueqiquan.com/gangqin/mingjia/22853_3.html 图片来源于乐器圈]]]
'''馬爾塔·阿格里齊'''(Martha Argerich,1941-),阿根廷女鋼琴家。1957年在 [[ 布索尼 ]] [[ 日內瓦 ]] 鋼琴比賽會上獲獎,1965年在第七屆蕭邦鋼琴比賽中獲一等獎。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熱情奔放,彈奏[[ 蕭邦]] 二十四首《前奏曲》和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都十分出色<ref>[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15/apr/30/argerich-film-review-classical-pianist-music-documentary  Argerich評論–女兒對古典鋼琴家母親'''阿格里齐''' 的誠實肖像]支持衛報,2018-03-31</ref>。阿格里奇曾從多位名師學琴,當今最傑出的鋼琴家之一。由她演奏的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技術精湛,是她的保留曲目,她的演奏讓人感覺樂曲變的簡單但豐富流暢。這幾年,除了上述的室內樂和雙鋼琴之外,馬爾塔·阿格里齊倒是很少見她新的獨奏曲目<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v8oe562.html 現代著名的十大鋼琴家,你看你知道幾個?]每日頭條,2017-12-12</ref>。
===[[塞爾金]]===
被讚譽為是當代最偉大鋼琴家之一。過去已有太多鋼琴家專長於演奏 [[ 海頓 ]] 、莫扎特、貝多芬、 [[ 舒伯特 ]] [[ 布拉姆斯 ]] 。有的學富五車、見聞廣博,有的更具備多種取悅聽眾的特殊技巧。塞爾金特別可貴而值得驕傲的特點則是,他對作曲家始終抱著堅貞忠實的態度,配上他超凡的演奏技巧及對音樂的熱愛。通常,所謂鋼琴大師的外在形象是穩重、平和、高雅,當他們施展其音樂魅力時,應該顯得談笑自若、遊刃有餘。畢竟對他們來說,演奏一個 [[ 奧林匹克 ]] 級的顛峰之作,該如同家常便飯般平易,收放自如。但對塞爾金來說,他雖從年幼就嶄露頭角,而且擁有傲人的學習經歷,但他卻時時顯露出認真、賣力演奏的模樣。演奏技巧堅實準確是塞爾金理念中要求極其嚴格的一環,可以見到他費勁讓鋼琴發出所要的光采效果,還不時帶點哼唱、作鬼臉、高潮段落用力頓足……等。有些反對者常對這點做文章,對他這種自我陶醉的表現不以為然。但實際上,塞爾金在演奏時,他的專注與激情通常能很好他結合在一起,讓欣賞者得到相當大的滿足。
===[[米凱蘭傑里]]===
擁有「音樂哲學家」的美譽。也是當代著名的鋼琴教育家。米凱蘭傑里的演奏技術無懈可擊,善於恰到好處地把握音色和多聲部層次的控制,有條理地處理整體與細節的關係,追求音色清澄、乾淨的演奏靈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樂派的內在與平衡,又注入了浪漫樂派的熱情與感染力,極具強烈的藝術魅力。米凱蘭傑里一生雖然留下了近40年的錄音,但因為選擇曲目挑剔,對演奏的要求又近乎苛刻地高,所以演奏曲目並不廣泛,錄音數量相對其他同時代的演奏家來也少的可憐。正因為這樣,雖然他的唱片很少,但只要有的都是極品。米凱蘭傑利也正是因為對自己的演奏質量要求甚高,決不輕易舉辦獨奏會。他演繹的貝多芬作品,擺脫了任何一種巴洛克風味的彈奏方式,將自己的音樂個性隱藏在樂曲自身的內涵下,完美地表達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繹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軟圓滑的線條歌唱,絲毫不帶鋼鐵的森冷,已達 無槌之音」的佳境,因而獲得「音樂哲學家」的美譽。此外,他還是一位卓有貢獻的鋼琴教育家,指導和培養出了一批鋼琴家,其中不少已名揚世界,如義大利鋼琴家波利尼,阿根廷鋼琴家阿格里奇以及捷克鋼琴家伊萬·莫拉維茨。
===[[古爾達]]===
[[ 奧地利 ]] 鋼琴家,從七歲開始學琴,師從 [[ 帕佐夫斯 基Felix 基]]Felix Pazofsky。1942年進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賽德爾霍費爾,分別在 Bruno Seidlhofer 與 Joseph Marx 門下學習鋼琴以及音樂作曲理論。十六歲那年,他在日內瓦贏得他的第一項國際鋼琴競賽比賽獲一等獎,旋即展開世界性的鋼 琴演奏會之旅。二十歲的古爾達即能夠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彈奏全本的貝多芬奏鳴曲,因此被稱為傑出的貝多芬鋼琴演奏家。1962年開始醉心於 [[ 爵士樂]],建立爵士樂隊,1966年在維也納創辦了現代爵士樂比賽.古爾達演奏時強調節奏的彈性,他在醉心於爵士樂之前,以演奏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作品見長。他錄製的巴赫平均律,強調觸鍵的清晰與透明;貝多芬的《月光》與《熱情》是經典錄音,他在演奏中往往加進一些裝飾,尤其是在處理莫扎特的作品時。
===[[波利尼]]===
波利尼天生一雙大手,微微張開就可以輕鬆地覆蓋鍵盤上的八度音程,有人戲稱"波利尼有11根手指"。波利尼演奏曲目廣泛而多樣,演奏風格清晰明快,具有豐富的色彩變化和深厚的音樂涵養。從 [[ 巴洛克 ]] 、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直到近現代作品均有涉獵,演奏的貝多芬、蕭邦、 [[ 李斯特 ]] [[ 普羅科菲耶夫 ]] [[ 斯特拉文斯基 ]] [[ 巴托克 ]] [[ 貝爾格 ]] [[ 曼佐尼 ]] 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深受好評。他演奏的古典作品精益求精,並對現代作曲家的鋼琴作品也有廣泛的涉獵,如勛伯格的全部鋼琴作品、普羅科菲耶夫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鋼琴作品等。 [[ 毛里奇奧·波利尼 ]] 與很多當代鋼琴大師一樣,波利尼也是一位既彈琴又指揮的"雙料音樂家",自1978年首次指揮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演出後,成功指揮過多場音樂會和歌劇的演出。波利尼還錄製了大量的唱片,最經典的是蕭邦《夜曲》全集,據說在波利尼之前,還沒有一位義大利鋼琴家演奏過蕭邦《夜曲》全集。波利尼被譽為是演繹蕭邦音樂的權威。不僅如此,波利尼也擅長演奏幅度、力度較強的作品,波利尼在演奏中總是在竭力追求音樂的最完美呈現。
==視頻==
[[Category:媒體影視人物]][[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Category:钢琴家]]
[[Category:主題]]
[[Category:音樂家]]
4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