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钱仲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钱仲联(1908-2003),原名萼孙,号梦苕,祖籍浙江吴兴,生于江苏常熟[1]。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2]。1926年冬毕业于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先后执教:上海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科学校,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院,苏州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评聘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1986年经国家教委审批,评聘为首批指导国内访问学者的导师[3]

[图片来自网络]

人物简介

1926年,钱仲联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解放前,任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建国后,历任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小组成员,《中华大典·文学典》编纂委员会顾问,《全清词》编纂研究室顾问,《续修四库全书》学术顾问,《全宋诗》编委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中华

诗词学、中国近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诗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会副主任,中国韵文学会第一届副会长,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

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1984年获江苏省政协委员会“祖国统一、撰写文史资料工作”成绩显著奖;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二等奖,同年被江苏省教委定为

普通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1995年被教委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时成果奖;1996年被苏省教委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教师。

钱仲联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人生经历

1908年9月26日,钱仲联生于江苏常熟城内,1914年入本县琴南初等小学,课余在父亲指导下抄写和吟诵祖父母遗稿。1916年从舅父沈企棠学习古文、唐诗,辨平仄声,

开始试写五言绝句。

1918年夏,于琴南初小毕业,秋进入儒英高等小学,1922年初,考入县立师范。1923年以第一名成绩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26年冬,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踏上社

会,从事教育与写作生涯。

钱仲联作品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

中文名:钱仲联


1927年春,至上海谋生,两年后,与王蘧常先生合刊《江南二仲集》,并陆续和海上文坛名人谢王岑、张大千、潘飞声、陈诗、冒广生、夏敬观、李宣龚等缔交往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钱仲联参用虞山诗派和清末诗界革命的创作方法,写出了一批反映现实、感咏国事的诗篇。诸如《哀沈阳》、《哀长春》、《马将军

歌》、《书愤》、《哀锦州》、《飞将军歌》、《李营长死事诗》、《胡烈士诗》、《虹口义屠诗》等。

1932年秋,经陈拄及黄炎培介绍到大夏大学任教。1934年,又被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唐文冶校长聘为专任教授,年仅26岁。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钱仲联又写了许多感

咏时事战局的作品,如《初闻冀北消息》、《平津沦陷感赋四首》、《佟赵二将军殉国诗》、《大刀勇士诗和无恙》、《八百壮士诗》等;同年冬,因抗日战争随无锡国

专内迁桂林。

1940年,由广西经香港抵达上海,执教于国专分校。1945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从教,并担任文学院院长。1948年至全国解放后,在常熟、昆山乡间中学教书。

1956年,先在扬州行政干部学校就职,第二年调往南京师范学院。1958年秋,调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执教,潜心学术研究。


1981年,经国务院评定委员会审批,为首批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同年,当选为苏州市第六届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

会中央监察委员。

1986年,经国家教委审批,又被评聘为首批指导国内访问学者导师。 1981年-1989年,由他主持的1100万字的《清诗纪事》出版齐全。 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

特殊津贴。

2003年12月4日,钱仲联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6岁。

国学成就

钱仲联专于诗文词赋,尤其对明清诗文有较深的研究。主编的《清诗纪事》,获国家古籍整理评比和全国图书学会评比一等奖。还主编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

卷》、《中国文学大辞典》等大型工具书。主要著作有《人境庐诗草笺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剑南诗稿校注》、《鲍参军集注》、《近代诗钞》等,著述多

次获得国家级大奖。钱仲联被收录于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的《国际人物传记辞典》和国内《文学家辞典》、《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等。

人才培养

钱仲联一生培养了诸多学生,如马茂元、汤志钧、杨廷福、姚奠中吴孟复陈祥耀等,都成了学者,与钱先生一样在各地的高校担任过教授。钱仲联晚年,又招

收了两位常熟籍的博士研究生:马亚中和马卫中。 1996年,被江苏省教委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教师。 [4]

外部链接

1.一代名师钱仲联——纪念钱仲联先生逝世13周年 [1]

2.钱仲联先生吟诵录音_诗歌_喜马拉雅FM [2]

荣誉表彰

1984年,获江苏省政协委员会“祖国统一、撰写文史资料工作”成绩显著奖。

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二等奖,同年被江苏省教委定为普通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

1995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家庭生活

钱仲联的祖父钱振伦,是道光十八年(1838)二甲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扬州、淮安书院山长,著有《不朴斋骈体文》、《示朴斋骈体文续》、《不朴斋随笔》等,是晚清骈文家。

钱仲联先生的祖母翁端恩,字璇华,亦非一般女流,乃大学士翁心存之女、协办大学士翁同龠禾之姐,擅长诗词,乃一代才女。叶恭绰编《全清词钞》选入其《花阁

词》;徐世昌编著《晚晴诗汇》,亦入选其《花阁诗钞》多首佳作。钱先生之母沈氏,乃清代著名诗人沈汝瑾之妹,虽不似其婆母那样才华出众,但亦熟悉唐诗、山

歌、弹词故事,时学吟唱,讲述给四五岁的钱仲联听。

钱仲联一生爱诗,具有诗人的情怀,他寄予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这都得益于家庭的熏陶。

1928年春,钱仲联与青梅竹马的表姐沈毓秀结婚,而家却安在了常熟,没有随他飘萍般的踪迹到处搬迁。因此,钱仲联的子女,也都操着一口纯正的常熟话。每年冬夏

两季放寒暑假的时候,钱仲联总要返回常熟,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人物评价

文学评论家王元化:"吾民族所承受之文化,为一种人文主义之教育,贤者多以文学创造为旨归,而传统文学创造之主流,端在诗歌一脉,虞山梦苕庵钱公仲联先生,一

代诗豪也!"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周秦:钱氏一生擅长和致力的笺注和年谱之学,决不是单纯罗列材料的考据评点可与同日而语,也不是单靠翻翻类书、查查典故就能解决问题,而是一门学术性和科学性都极强的学问。正是依靠广博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严肃谨细的科学态度,钱氏在他的著作中能够发前人之所未发,纠正历来注家的谬误。

视频

一代名师——钱仲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