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钱小萍

增加 6,1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钱小萍, | 外文名 = Xiaoping Qian|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cache.cjmx.com/star/201609/20160929211939793.jpg 原图链接] [https://star.cjmx.com/201609/1182431.shtml 来自明星网]]]| 图像说明 = 钱小萍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39年 | 出生地点 = 江苏常州| 国籍 = 中国| 职业 = 丝绸专家}}'''<big>钱小萍</big>''',女,汉族,1939年出生于江苏 常州 武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宋锦织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简介 ==钱小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的传承 ,1957 。19岁那 她从苏州丝绸工 于浒墅关蚕丝 学校 毕业进入了 苏州丝绸 研究所 学院 作后,就一辈子和丝绸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复活”了濒临绝技 前身)。 宋锦技艺,创建了中 家级有突出贡献的 第一所 丝绸专 家,研究员; 业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同时,她也是中国 第二代 纺织 人造血管 发明者; 。她被台湾中华文化馆聘为技术顾问,被法国维也纳丝绸博物馆聘为名誉主席,在日本群马丝绸博物馆序厅的介绍里,她是在世界上有影响、有成就的四位丝绸专家之一。她还是 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苏州丝绸博物馆和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创始人;首届全国茧丝绸行业 " 终身成就奖 " 获得者; == 人物经历 ==1939年,钱小萍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因为家中经济贫困,初中毕业的钱小萍放弃了升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考进了新成立不久的苏州丝绸工业学校(后改为苏州工学院,1997年并入苏州大学)。在此之前,中国虽然有着悠久的丝织业历史,但一直是手工作坊,师徒相传,既没有人专业去研究,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更没有专业学校培养专业人才。从苏州丝绸工业学校毕业出来的19岁的钱小萍,成为新中 培养出的第一批丝织专业人才。在学校学习期间,钱小萍爱上了精致、华美的丝绸,简单的一根蚕丝,能织出各种厚薄、或光滑柔软,或自然褶皱、图案繁复、色彩艳丽的丝绸,爱美的钱小萍从此把自己的一生都和美丽的丝绸联系在了一起。从学校毕业的钱小萍,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苏州丝绸研究所。当时的研究所刚刚成立不久,只有一间大屋,几张台子,条件非常简陋。钱小萍回忆说:“这里的丝绸资料很多,要研究、设计的东西也多,但研究所的设计人员都是 级非 传手艺人,虽然在丝绸的织造方面有很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真正能做科研、会画图搞设计的人很少,我是第一个从专业学校毕业的年轻人。”钱小萍进入苏州丝绸研究所工作后,学习、分析、研究的丝织物大部分是锦缎类,这类织法繁复、色彩华丽的织品深深地吸引了她,也为她之后进行宋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她设计的处女作“莹波沙”,就以构思巧妙、工艺精良而获得成功,行销到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与此同时,钱小萍并没有放松科研项目和新产品的开发。她发现,相比南京云锦和四川蜀锦的日益兴盛,源于苏州的宋锦却处于濒临技绝的境地,于是,她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历代丝绸织锦的研究复制上,又创建了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由于宋锦失传多年,技术人员和技术资料严重流失,就连实 和图片也难得见到,她看到 献上记载的宋锦代表作《清•菱格四合如意锦》,却为没能见到实物而 憾。一次,钱小萍路过一家文物商店,不自觉地又走进去问店主有没有宋锦收藏品,店主从箱子里找出几件宋锦残片,钱小萍顿时眼前一亮,发现其中一块正是“菱格四合如意锦”,虽然只是一小片,她却如获至宝。于是她和店主商量先借回去分析研究,并通过进一步设计改进,最后终于仿制成功。当她把仿制品送给店主时,店主惊叹到:“宋锦又复活了!”由于宋锦流传下来的画样本就很少,技法也大多失传,因此,每得到一个新画样,钱小萍都要拿着放大镜一厘米一厘米的研究,一种花纹都要研究几个月,然后画出图稿,设计织法,如果手工织锦,一天只能织几厘米。20多年来,钱小萍不仅与国家博物馆、新疆博物馆和青海博物馆等合作,复制出了宋、明、清时期一度盛行的苏州宋锦,还新开发出了11种面料。她带领课题组完成了“先秦两汉古丝绸文物复制研究”项目中的七件丝织品的复制,荣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之后,她又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难度极大的“四件珍贵唐织物的复制研究”项目,国家文物局鉴定认为:该复制品达到了与原文物“质似、形似、神似”的高水准。== 荣誉成就 ==从2005始,钱小萍就至今致力于研究挖掘、传承和弘扬宋锦,创制了不少宋锦的复制品和仿制品,开发出了多种新型宋锦工艺品和实用品,并联合多家企业,推出相关宋锦 代表 品,以期为宋锦的重振作出更大的贡献。退休后,钱小萍创办了“钱小萍丝绸复制研究所”, 2005年5月,由钱小萍撰写的《宋锦结构和制 工艺》文稿被列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 “丝绸织染”卷》正式出版。 2006年5月20日, 宋锦织造技艺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 钱小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 代表性传承人 名单。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宋锦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初,钱小萍的新书《中国宋锦》正式出版面世,系统介绍了宋锦的起源、形成和各朝代的发展。2014年11月在北京雁栖湖召开的APEC晚宴上,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们及配偶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统一亮相一起拍摄“全家福”。他们穿的宋锦“新中装”面料,便是产自苏州吴江的鼎盛丝绸。这位古稀老人说,接下来的日子,她还会继续为理想忙碌,奔赴在累并快乐着的宋锦传承之路上
3,2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