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钱小萍

增加 3 位元組, 4 年前
人物经历
== 人物经历 ==
1939年,钱小萍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因为家中经济贫困,初中毕业的钱小萍放弃了升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考进了新成立不久的苏州丝绸工业学校(后改为苏州工学院,1997年并入苏州大学)。在此之前, [[ 中国 ]] 虽然有着悠久的丝织业历史,但一直是手工作坊,师徒相传,既没有人专业去研究,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更没有专业学校培养专业人才。从苏州丝绸工业学校毕业出来的19岁的钱小萍,成为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批丝织专业人才。
在学校学习期间,钱小萍爱上了精致、华美的丝绸,简单的一根蚕丝,能织出各种厚薄、或光滑柔软,或自然褶皱、图案繁复、色彩艳丽的丝绸,爱美的钱小萍从此把自己的一生都和美丽的丝绸联系在了一起。</p>
从学校毕业的钱小萍,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苏州丝绸研究所。当时的研究所刚刚成立不久,只有一间大屋,几张台子,条件非常简陋。钱小萍回忆说:“这里的丝绸资料很多,要研究、设计的东西也多,但研究所的设计人员都是家传手艺人,虽然在丝绸的织造方面有很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真正能做科研、会画图搞设计的人很少,我是第一个从专业学校毕业的年轻人。”钱小萍进入苏州丝绸研究所工作后,学习、分析、研究的丝织物大部分是锦缎类,这类织法繁复、色彩华丽的织品深深地吸引了她,也为她之后进行宋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她设计的处女作“莹波沙”,就以构思巧妙、工艺精良而获得成功,行销到前[[苏联]]和[[东欧]]各国。</p>
与此同时,钱小萍并没有放松科研项目和新产品的开发。她发现,相比南京[[云锦]]和四川[[蜀锦]]的日益兴盛,源于苏州的宋锦却处于濒临技绝的境地,于是,她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历代丝绸织锦的研究复制上,又创建了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由于宋锦失传多年,技术人员和技术资料严重流失,就连实物和图片也难得见到,她看到文献上记载的宋锦代表作《清•菱格四合如意锦》,却为没能见到实物而遗憾。一次,钱小萍路过一家文物商店,不自觉地又走进去问店主有没有宋锦收藏品,店主从箱子里找出几件宋锦残片,钱小萍顿时眼前一亮,发现其中一块正是“菱格四合如意锦”,虽然只是一小片,她却如获至宝。于是她和店主商量先借回去分析研究,并通过进一步设计改进,最后终于仿制成功。当她把仿制品送给店主时,店主惊叹到:“宋锦又复活了!”</p>
由于宋锦流传下来的画样本就很少,技法也大多失传,因此,每得到一个新画样,钱小萍都要拿着放大镜一厘米一厘米的研究,一种花纹都要研究几个月,然后画出图稿,设计织法,如果手工织锦,一天只能织几厘米。20多年来,钱小萍不仅与国家博物馆<ref>[http://www.chnmuseum.cn/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ref>、新疆博物馆和青海博物馆等合作,复制出了宋、明、清时期一度盛行的苏州宋锦,还新开发出了11种面料。她带领课题组完成了“先秦两汉古丝绸文物复制研究”项目中的七件丝织品的复制,荣获国家文物局<ref>[http://www.sach.gov.cn/ 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官网</ref>科技进步奖;之后,她又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难度极大的“四件珍贵唐织物的复制研究”项目,国家文物局鉴定认为:该复制品达到了与原文物“质似、形似、神似”的高水准。20175月8日,中央电视台<ref>[http://tv.cctv.com/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官网</ref>综艺频道《开门大吉》专门为她录制了一档节目《择一事 终一生》。<ref>[http://tv.cctv.com/2017/05/08/VIDEaxjxUlR0vdJORPyrd7Gg170508.shtml?fromvsogou=1  择一事 终一生]央视网</ref></p>
== 荣誉成就 ==
3,2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