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錢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錢莊

網易 的圖片

  • 錢莊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出現的一種金融組織。最初業務主要是貨幣兌換,後漸增加存款、放款和匯兌業務。到清乾隆年間,錢莊已有相當規模。錢莊大多分布於長江流域及江南各大城市,但錢莊業中心在上海。上海錢莊視資本規模的大小劃分為匯劃莊(參加錢業公會的錢莊)、非匯劃錢莊 (不能參加錢業公會的元、亨、利、貞字號錢莊)。錢莊有獨資經營亦有合資經營的,實行無限責任制。 [1]

簡介

  • 中國信用機構之一,從銀錢兌換業務發展而來。清代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上海等地,與北方各省及華南等地的銀號性質相同。很多地方兩種名稱並存,也有把規模較大的稱銀號,較小的稱錢莊或錢鋪。經營錢幣兌換和存放款業務,有的還發行銀錢票。晚清為錢莊、銀號最盛時期。其活動中心先在北京,同治後漸移上海。1876年(光緒二年),上海單是加入錢業公會(所)的匯劃莊就達一百零五家。1908年頒布《銀行則例》所列舉的票據貼現、短期折息、存款放款、買賣生金銀和兌換、代收票據、發行匯票及銀錢票等業務,多為錢莊所經營。上海等地錢莊還得到外國在華銀行的信用貸款。後主要業務為中國民族資本銀行所取代。建國後大多停業。1952年,上海等少數地區未停業之錢莊,與私營銀行、信託公司一起組成公私合營銀行。 [2]

起源與發展

  • 錢莊起源於銀錢兌換業,這一點和西歐的銀行相同。在中國,最早是銀兩和銅錢的兌換,後來則主要是銀元和銀兩的兌換。錢莊起始的尚難定論。在寧波,據說明隆慶元年(1567)開放海禁後,洋錢(銀元)大量流入,「嗣後」即有每天不同的銀元和銅錢的兌換率,「以大同南貨店每天掛牌作為根據」。這記述雖早,但還不是專業的兌換店。在北京,清雍正九年(1731),戶部議「五城十廠糶賣成色米所得錢文,發五城錢鋪,照定價九百五十文兌換(銀兩)」。這裡錢鋪早已專業化,但不知它們是否已從事信貸。乾隆五十九年(1794),官方文獻中有吉林協領諾穆三寄存「錢鋪銀二千兩」;嘉慶十四年(1809),又有戴衢亨欠德泰錢鋪銀650兩的記載。說明錢莊已從事存放業務了。乾隆以來,錢莊簽發錢票,在一定範圍內流通;嘉慶時,已廣泛流行南北各省;道光十八年(1838),在清廷引起一場關於錢票利弊存廢的爭論。至此,錢莊存放、發行等業務上都已具務了銀行的職能。
  • 上海的錢莊,傳說是由紹興人所開煤炭店兼營貸幣存放而來,但也有錢米店。錢布店之稱,即米、布店兼營兌換。1776年,即在城隍廟內設有錢業。1841年,上海縣的一個文件說:「治錢莊生意蔌買賣豆麥花布,皆憑銀票往來,或到期轉換,或收劃銀錢」,匯劃成為錢莊一項重要業務。上海錢莊分匯劃錢莊(大同行)和非匯劃錢莊(小同行政,後者又分元、亨、利、貞四級;最小的「利」字號「貞」字號直到抗日戰爭前還是專營匯兌,稱零兌錢莊。不過,一般所稱錢莊不包括這些小店。
  • 上海錢莊是在乾隆,嘉慶間,隨着沙船業和豆米貿易發展起來的。原來集中在南市,1843年上海開埠後,北市(租界)商業轉盛,錢莊也「悄悄北移,初與南對峙,繼軼南而上之」。它們的發展,是和上海成為外貿中心、外商洋行和銀行接受錢莊所開莊票並予以拆款支持分不開的,下面將再詳述。這是指在錢莊,即上述匯劃錢莊,它們開業時須經同業認可,加入內園錢業公所。小錢莊,外商不接受它們的莊票,但它們也給國內貿易提供信用,早期並投放於鴉片貿易。1858年,上海錢莊增於120家,其中匯劃錢莊約占半數;1866年有錢莊116家,其中匯劃錢莊58家。1876年,上海的匯劃錢莊增到105家,進入一個繁榮的高峰。到80年代初,中法戰雲密布,1883年發生倒帳風潮,大商號紛紛倒閉,涉及錢莊擠兌,倒閉近半。風潮繼續到1886年,以後逐漸恢復。甲午戰爭後,中國銀行興起,錢莊未受影響,或受其拆票之利。惟1897年因小錢莊投機發生貼票風潮,一時倒閉者20餘家。匯劃錢莊雖不作貼票,亦因提款關係擱淺者甚多。八國聯軍之役,上海錢莊未受影響;戰後賠款及外債款集中上海,部分存錢莊生息,錢莊實力大增。加以貿易繁榮,1905年,匯劃錢莊復增至100餘家。1910年,上海發生橡皮股票風潮,錢莊周轉不靈,倒閉、擱淺者十餘家。辛亥革命爆發,上海發生金融恐慌,銀根奇緊,1911年上市時,匯劃錢莊已減至51家。革命中歇業27家,到1912年上市時只有24家,年內又新設、復業4家。不過,此後中又逐步恢復,繼續發展,以至出現「黃金時代」。現將各時期上海錢莊的家數列為表4—52;以後本書不再列錢莊專題,故此表數字列到1937年。
  • 福州的錢莊是在1844年開埠後,隨着茶葉貿易發展起來的。據外國人記載,1848年,福州有錢莊100餘家,都收受存款,簽發票據;外國商人也接受錢莊票據。1867年,福州城內有錢莊20家,最大的有資本4.5萬兩;城外有錢莊70家,其中有12家大錢莊,資本各在15萬到20萬兩左右,有兩家在外地設有分號。這種資本規模,在上海錢莊中也少見。福州錢莊大量從事收茶貸款,到80年代,據說它們的茶貸已足以左右中國茶商的活動。不過,此後茶葉出口衰退,錢莊的業務也衰落。1906年的一個調查,福州城內有錢莊8家,城外有30家,資本則只有5,000兩至5萬兩不等。
  • 寧波錢莊的發展,則主要由國內貿易所致。早在1858年,有一則記載稱:「當年寧波殷實富室所開錢莊,凡有錢者皆願存錢於莊上,隨莊主略償息錢;各業商賈向莊上借錢,亦略納息錢;進出只登賬薄,不必銀錢過手也」。「故寧波商賈,只能有口信,不必實有本錢,向客買賣,只到錢店過帳;無論銀洋自一萬以至數萬、十餘萬,錢莊只將銀洋登記客人名下,不必銀洋過手」。又「民間日用,亦只到錢店多寫零星錢票以應零用,倒比用錢方便,免較錢色也」。這已是頗為發達的金融業務,存放、清算、票據等近代銀行功能已具備,並且給居民日常支付提供方便。以後寧波幫成為各地錢來中的大幫,並在近代銀行業興起後占有優勢。
  • 長江口岸中,原以蘇州的錢莊發展最早,因那裡早已是糧食、布、絲等貿易中心。錢莊兼作兌換,「私立洋拆,買空賣空」之事也日趨活躍,1889年官府曾令錢業公所逐日填報各錢莊進出洋數,以資查核。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洋貨大量行銷內地,以鎮江為中轉地,鎮江的錢莊發展起來。1868年,鎮江有錢莊27家,資本各在5,000至2萬兩之間,其中幾家大的能吸收6—10萬兩的存款。70年代,鎮江的8家主要錢莊都在蘇州設有機構,兩地匯劃往來密切。商人向上海進貨,由鎮江的錢莊開出由上海代理莊付款的五至十日匯票;他們又在蘇州採購土產,運上海發賣,抵付上海錢莊的墊款。上海、鎮江、蘇州的錢莊聯合經手這種貿易的信貸和收付。類似貿易往來,也存在於蘇州、杭州、南京之間。1906年的調查,蘇州有大錢莊17家,資本從數萬元到十餘萬元,以至數十萬元。杭州有銀號、錢莊100家,南京有大錢莊60家,這些錢莊都互有代理關係。
  • 漢口是清代發展起來的長江中游貿易中心,它主要是東南與西南、以及兩湖和陝南貨物的中轉站。在鴉片戰爭前,漢口已有一大套由票號、錢莊組成的金融體系。在太平天國戰爭中,這種金融組織幾乎全部停業。1861年,漢口開埠後逐漸恢復,仍以票號勢力大,錢慶規模較小,資本多不足一萬兩。四川商人在漢口採購洋貨,由錢莊開出三至六個月長期匯票,由漢口和重慶兩地的票號或錢莊匯劃清算。但到70年代,四川商人大都改向上海直接採購,這項生意為上海的錢莊所奪。不過漢口和重慶間土產貿易日趨發達。重慶的資金調動也是以票號為主,錢莊規模甚小,靠票號融通資金。但每年陰曆三四月間,鴉片上市,匯劃極盛,是重慶錢莊一筆大生意。70年代,漢口有錢莊40家,到辛亥革命前有105家。1907年調查,有111家,其中以江西幫資力較大,每家資本四、五萬兩,其餘多隻數千兩。同年調查,重慶有錢莊約3000家,但大者不過200家,大錢莊仍兼營兌換,有的設有銀爐,代票號作生意。
  • 長沙是湖南貿易的中心,漢口、重慶的錢莊都和長沙往來密切。據1906年調查,長沙有銀號6家,錢鋪24家,另有小錢店約100家。銀號均江西幫,每家資本竟達五六百萬兩。錢鋪也有兩家大的。資本為100萬兩和80萬兩。其餘錢鋪,資本3萬兩者2家,資本2萬兩者6家,資本1萬兩以上者7家,余均數千兩。這大約是用湘平銀計算,其每兩約合上海規元0.946兩。
  • 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市場,它集納的上海和南方各口貨物,大部行銷直隸和山西,部分運往張家口,路途較長,需有較長期信用。1867年,天津大約有錢莊100家,全部資本只60萬兩,其中資本在1萬兩以上者約40家;地區間匯劃主要靠票號。辛亥革命前,山西票號在天津勢力大於錢莊,但錢莊資本亦有發展。1906年調查,天津有稱銀號者14家,有稱錢鋪者18家,兩者都有資本達5萬兩者,共4家;資本3萬兩者,共5家,資本1—2萬兩者,共18家。
  • 北京的錢鋪,據《都門紀略》所述,到鴉片戰爭前後仍是以兌換為主;不過,另有浙江紹興幫商人建立的銀號會館,其原建築正乙祠則可追溯到1667年。北京也是票號勢力中心,銀號因票號而發展,1900年前已有恆和、恆利、恆源、恆裕「四大恆」。八國聯軍之役,銀錢業餘部被毀,京中銀源奇缺,清政府撥出100萬兩銀子,借給「四大恆」復業。

業務經營

  • 莊票,即錢莊所簽發的銀錢憑證,是錢莊業務活動的核心,也是它最重要的信用工具。莊票有即期和遠期(定期)兩種。銀票、錢票都是即期莊票,它們雖只是代替銀和銅錢的流通,作為支付手段,但錢莊的信譽胥在於此。錢莊發即期莊票不僅可獲得兌換收益,還能增加銀儲務和存款。因為,即期莊票雖是「見票即付」和「收到作實」,實際常流通於市面,一如銀行券;又如是經過同業匯劃,亦須隔日付款,因錢莊間的匯劃是在下午四時以後,當日不能取現。在上海,外商曾反對這種隔日付款辦法,由於錢莊堅持,亦無可奈何。
  • 表現錢莊信用更重要的是遠期莊票。1859年,上海錢業公所的一個文件稱:「上海各業銀錢出入行用莊票,百餘年矣」。百餘年前即18世紀中葉的莊票是否遠期莊票,尚難定論。

視頻

揭秘地下錢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