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钱粮胡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钱粮胡同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中文名称: 钱粮胡同

曾用名: 钱堂胡同

位置: 北京东城区西北部

钱粮胡同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大佛寺东街,南与轿子胡同、人民市场西巷、钱粮南巷、钱粮西巷相通,北与钱粮北巷相通,属景山街道办事处管辖。[1]

2022年3月,入选"首都功能核拘章验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

历史

钱粮胡同,明朝属仁寿坊,称钱堂胡同,因明时钱局设此而得名。清朝管理财政的机关叫户部,下属宝泉局管铸钱。宝泉局有四个厂,东厂在东四四条,西厂在北锣鼓巷千佛寺街.北厂在北新桥三条,南厂就在钱粮胡同,因此地铸钱以发放薪饷为主,清代管薪饷又叫钱粮,所以就把南厂所在地称钱粮胡同。民国时曾作过内城官医院。帛公府在此,帛公为怡贤亲王次子宁良郡王之后。

名字由来

据专家考证:元代就有了钱粮胡同。

明朝属仁寿坊,称"钱堂胡同",是造币所在地,因钱局设此而得名。

清朝入关后,管财政的机构叫户部。户部设有管铸钱的宝泉局,宝泉局下有四个厂,东厂在东四四条,西厂在北锣鼓巷千佛寺街,北厂在北新桥三条,南厂在钱粮胡同。因为南厂铸的钱,主要是发放薪饷的,清朝把薪饷也叫钱粮,因此人们也就把南厂所在地称为钱粮胡同,是达官、贵人衙门的聚集地,豪宅居多。

胡同人家

在胡同中间路西,有一所老宅,章太炎曾在此居住过。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笼络章太炎,给了他一个"东三省筹边使"的头衔,不久,章太炎便借故辞职。章太炎回北京后,民国三年(1914)七月,住进钱粮胡同。他身边的"服役之人",都是袁世凯派来的暗探,他们随意阻隔来客。为对付这帮人,章太炎制定了《约仆规则》,规定每日必须向他请安,见面垂手鹄立,自称奴仆,对来客不得擅自拦阻。为抗议袁世凯的幽禁,章太炎还宣布绝食。袁世凯称帝后,章太炎以七尺宣纸书"速死"二字悬于壁上,以示与袁不共戴天。鲁迅先生曾四次到钱粮胡同看望章太炎。章太炎在此住了大约两年,直到民国五年(1916)六月袁世凯死去,才恢复自由。

北京胡同概述

历史上的北京以胡同众多而著称,民间有“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的说法。元《桥津志》记载元大都有“三百八十四条火巷,二十九条胡同”;明朝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1170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459条;清朝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所列的北京街巷胡同名显示,清朝时北京有街巷胡同2076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978条;1944年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记载,当时北京共有3200条胡同;1949年的统计显示北京城区有名字的街巷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而习惯上,人们把上面提到的胡同、街、巷、道、里统称为胡同。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