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铛(高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铃铛》是中国当代作家高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铃铛
最早引起我注意的是我家大黄脖子下的铃铛,它一跑,便会发出一长串叮叮当当的声音。很有些节奏感,韵律感。它快,铃铛快。它慢,铃铛慢。它停止,铃铛就消失了。有时候,还真有点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感觉。
后来引起我注意的是生产队里牲口的铃铛,牵出牵入,犁地,或者驾车,总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特别清脆,特别悦耳。譬如枣红马吧,那叮铃铃的铃声和嘚嘚的马蹄声时常欢快的交织在一起,很有些生活和生产的快乐感。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里也有一副铃铛,悬挂在刚刚进校门的左侧的大皂荚树上。上课,下课,骨瘦如柴且驼背的黑如炭一样的老校工陈老头就会弯着腰,走到树底下,拽着从树上吊下来的麻绳,有节奏的拉着,那铃铛便发出了一种有力的号令。校长说,老陈是全校的总司令,铃声就是命令。可不是,只要他拉一下铃铛,上课,下课,上学,放学,全校的师生全凭他指挥。有一次,下课铃响了,大家一哄儿从教室里跑出来,校长也急忙从房子里跑出来,老陈,还有十分钟,校长大声的喊,很有些愤怒。老陈看看握在手里的钟表,说,对着哩,就是这个时间点。校长抬了抬手腕,又看了看表,说,哦,对着哩,今天刚改了时间。呵呵,校长也得听老陈的。
去县城的宝塔游玩,我发现宝塔四个挑起的角檐下也各自悬挂着一个风铃。那天刚好吹着风,风铃叮铃,叮铃,很像是一种梵音,与古塔的格调,与古塔周围开阔空旷的环境,十分搭配。我看见有一只褐色的鸟雀站在一个角的风铃上面,纹丝不动,偶尔它也唧啾的叫两声,我觉得这叫声很像一种队铃声的回答,只是它听懂了,我却没有听懂。
我上师范的时候有一首歌很流行,那就是《梦驼铃》。歌者那沙哑的嗓子,配着那沙漠里的情景,那一路跋涉,一路寂寞,我能想象出在这种背景下,可能唯有这驼铃最能撩人心怀了。这首歌所道出来的人生艰难与执着,豁达与开阔,一下子就深深的打动了我。以后的以后,我常把这首歌作为我励志的一个动力,在我艰难困苦的时候,在我委屈受难的时候,不自由的唱起。
去清凉寺,是我第一次进寺庙。里面有一口洪钟,比老瓮还粗,比人还高,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我着实被震惊了,因为和以前的铃铛相比,这实在是太大了。庙里专门用铁链子悬挂了一个粗壮的木杠,专供有人撞钟。有人用木杠撞击,声若沉雷,浑厚有力。据说,撞击它,能够给人带来好运,我就使劲的撞击了几下,果然不仅声音传递的很远很远,而且我的内心也收到了一种安慰,仿佛吉祥就在不远处等着我。
我最经意的铃声是我热恋的时候,我的女友送我的一串风铃。那是一串湖蓝色的高高低低的小圆形铁桶做成的风铃,用金丝线穿着,长短不一,色彩诱人,工艺精美,它是她从工艺商店买的,上面印着各色的花形和图案,我把它悬挂在我教书的单身宿舍的一条挂衣服的铁丝上,来来去去,有意无意的碰触到它,便叮铃铃,叮铃铃,发出一串清脆悦耳的声音。那声音,很像她说话的声音,想她了,我便用手轻轻的拨弄一下,立即叮铃铃,叮铃铃,仿佛她就在面前。
见过的铃铛太多了,大的小的,远的近的,高的低的,轻巧的笨重的,不管咋样,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都能发出一种让人陶醉的声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从一开始我就喜欢上了铃铛。
我喜欢铃铛,喜欢敲打宁静的铃铛,让生活发出一种声音。也喜欢坐下来,和停下来的铃铛一样,和岁月相依相伴,很安静的享受生活的宁静,有一种宁静美,和谐美,十分惬意。
日子像风一样,无形无影,但有声有味,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在寻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意的去创造一点声音,这声音最好就是风铃的声音,被我们撞响,或者我们与之一起结伴而行。
后来我想,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岂不就是一个个铃铛么?在各自的范围内,路径上,通过各自的行为,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或沉闷,或轻巧,发着不同的声音,这声音有时候就撩拨着另一个人,让生活有了一点点涟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