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铜普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铜普镇,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位于乌兰县东北部,东与茶卡镇相邻,南接都兰县,西与希里沟镇、柯柯镇为邻,北与天峻县相连。2018年,铜普镇区域面积2047.6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有4318人。

2019年10月,铜普镇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

2017年,铜普镇企业个数共20个,企业从业人数1192人,其中工业企业6个,规模以上2个;

2018年,铜普镇工业企业个数共6个,规模以上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1]

中文名: 铜普镇

行政区划代码: 632821103000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

地理位置: 乌兰县东北部

面 积: 2047.66 km²

下辖地区: 1个社区、6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上尕巴村

电话区号: 0977

邮政区码: 817100

气候条件: 高寒干早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都兰寺

车牌代码: 青H

户籍人口: 4318人(2018年)

历史沿革

清雍正三年(1725年)至1949年为青海蒙古左翼盟和硕特部西前旗(俗称王家旗)驻牧地。

1958年5月,建王家旗乡;同年9月改为铜普公社。

1963年4月,改为铜普乡。

1966年9月,更名为前进乡。

1968年1月,更名为五七公社。

1970年1月,更名为铜普公社。

1981年,公社农牧分离时,都兰河大队分为都兰河、上尕巴2个大队,察汉河大队分为察汉河、河北2个大队,察汉诺大队分为察汉诺、河南2个大队。

1984年7月,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

2005年12月,撤销铜普乡,设立铜普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铜普镇辖察汗诺1个居民委员会,都兰河、上尕巴、河南、河北、察汗诺、察汗河6个村(牧)民委员会;下设19个村民小组。

2019年10月,铜普镇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

2019年10月,铜普镇下辖明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铜普镇位于乌兰县东北部,东与茶卡镇相邻,南接都兰县,西与希里沟镇、柯柯镇为邻,北与天峻县相连。

2018年,铜普镇区域面积2047.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铜普镇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海拔3000—4500米;地形分为山地、丘陵、河谷。主要山脉有柯柯赛山、铜普山、阿移嘎山、阿汉达来山。

气候

铜普镇属高寒干早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漫长、干燥寒冷,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短暂温凉,秋季逐渐变冷。全年降水量少,无霜期短,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3.5℃,1月平均气温-11.6℃,7月平均气温15.7℃。生长期年平均160—180天,无霜期年平均94天,最长达97天,最短为9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67.5小时,年总辐射157.6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10天(一般为3月22日—10月21日)。年平均降水量187.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水文

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都兰河,河流总长度51千米,发源于阿汉达来山和高捷根好绕山北坡,由东向西南流经察汗河村哈里哈图、上杂巴村、河南村和都兰河村,至都兰河水库,径流总量3340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霜冻、洪水、干旱、大雪、冰雹等。

人口

2011年末,铜普镇辖区总人口4295人,其中城镇人口171人;总人口中,男性2217人,占51.6%;女性2078人,占48.4%;总人口中,以蒙古族为主,达1615人,占3.6%;汉族1422人,占33.1%;另有藏、土、回、朝鲜、裕固等7个民族,共1258人,占29.3%;其他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藏、土、回3个,其中藏族597人,土族545人,回族100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2.8‰,人口死亡率7.45‰,人口自然增长率5.35‰。

2017年,铜普镇常住人口有3975人。

2018年,铜普镇户籍人口有4318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铜普镇企业个数共20个,企业从业人数1192人,其中工业企业6个,规模以上2个。

2018年,铜普镇工业企业个数共6个,规模以上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第一产业

铜普镇农业耕地面积5952.2亩,人均1.4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81.8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青稞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蔬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

2011年,铜普镇农业总产值5922.9万元;生产粮食821吨,人均190.3千克,其中小麦376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628亩,产量254吨;蔬菜种植面积142亩,产量313吨,主要品种有菠菜、芹菜、菜花、莴笋、油菜、菜瓜、萝卜、番茄、大葱等;生猪饲养量859头,年末存栏900头;羊饲养量11.7万只,年末存栏11.8万只;牛饲养量5233头,年末存栏4882头;家禽饲养量621羽;生产肉类1631吨,其中猪肉264吨,牛肉286吨,羊肉1081吨∶禽蛋8吨,鲜奶160吨;畜牧业总产值5117.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6.4%;农民人均纯收入5228元。

截至2011年末,铜普镇退耕还林地面积2488.8亩。

第二产业

作为乌兰煤化工业园核心区域,铜普镇初步形成了以煤焦化为主的煤基多联产工业体系;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青海庆华煤化有限公司,职工0.4万人,被列入省级工业10强企业。

社会事业

文化体育

2011年末,铜普镇有镇综合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藏书1005册,农(牧)家书屋6个,每个书屋藏书1000册、报刊3种以上以及50盘(张)的电子音像制品,有网络条件的还配备了计算机。

2011年末,铜普镇体育活动器材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五子棋等。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铜普镇有九年义务制学校1所,在校生281人,其中小学生164人,初中生117人;专任教师31人,其中小学教师17人,中学教师1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1%;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铜普镇有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6个,病床10张;专业卫生人员7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人、执业(助理)医师0.4人、注册护士0.9人。

2011年,铜普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955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65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铜普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0户,人数328人,支出39.31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6人次,共支出11.78万元;农村临时救济38人次,支出3.1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人。

交通

青藏铁路线经过铜普镇境内,境内长51千米,无客运列车停靠;茶德高速公路、315国道过境,境内长51千米,茶德高速公路有察汗诺、上杂巴2个出口。

名胜古迹

铜普镇境内有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兰寺1处。

视频

乌兰县铜普镇都兰河村:产业发展 脱贫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