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铲齿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铲齿象

中文学名: 铲齿象
拉丁学名: Platybelodon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动物纲
目: 长鼻目
科: 嵌齿象科
属: 铲齿象属
种: 同心铲齿象,谷氏铲齿象等
分布区域: 中新世到上新世的亚欧大陆,非洲
已灭绝

铲齿象是属于嵌齿象科的一种象类。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故得名铲齿象。铲齿象生活在河湖边,用铲齿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再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铲齿象当时广泛分布于欧亚非等各个大陆,数量众多,但是直到400万年前的上新世却全部灭绝。[1]

基本简介

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铲齿象化石发现于中国宁夏的中新世地层中,它的化石还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被多次发现。铲齿象生活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的中新世时代。
铲齿象生活在水边,每当吃食时,它就用铲齿割断浅水中的植物,然后再铲起来,和长鼻子配合把食物送入口中。

分类

铲齿象在当时数量还是挺多的,只是分布得比较广,所以虽然长得都比较相似,但那把铲子的样子却不一样。古生物学家根据它们铲子形状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了三兄弟:铲齿象,锯铲齿象和板齿象。

外形特征

亚洲、北美洲、欧洲非洲都发现了铲齿象类的化石。板齿象的铲板较短而宽,上门齿比铲板短,而铲齿象的铲板长而窄,上门齿长于下门齿。在中国宁夏的同心县发现了世界第一具完整的板齿象骨架化石。牙齿磨损图案表明,它利用其下面的暴牙剥去树皮,并可能使用了尖锐的门牙形成“铲”的边缘,就像一个现代的镰刀,抓住树枝并用下齿将其从树上切断。

化石证据

铲齿象可能曾经穿越过连接北美洲西北部和西伯利亚东部的大陆桥,并在两块大陆上都留下了它们的化石。铲齿象巨大下颔的前端有两颗扁平的长牙。两颊内的牙齿会将叶片磨碎,然后再吞下肚。铲齿象还有两根锋利的、尖头朝下的长牙。它的长牙可能用来剥下树皮作为它们的食物;而当地面干涸时,则可用来挖地取水;或是作为武器。

生活习性

最新的铲齿象研究显示铲齿象的外貌和习性可能并不像外貌原来想像的那样。铲齿象可能长有和今天象一样的狭长鼻子,并不一定是侧扁的。这样铲齿象可能以下颌和鼻子配合拉扯植物进食,而不是靠下颌铲取水生植物。这样就能解释铲齿象为什么可以在当时比较干旱的西北地区生活。铲齿象以前被认为生活在草原的沼泽地区,用其牙齿铲水生植被和半水生植被。

铲齿象很可能在中新世时游荡于亚洲、非洲和北美。它们只是嵌齿象科大家族的一个属类,这个大家族的成员普遍具有改进的、不同风格的下门牙。铲齿象属独有15个种类。密歇根大学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威廉·桑德斯表示,铲齿象达到了“下门牙发展阶段的顶点。”铲齿象极为平坦的下门牙表明,“它们选择了特定范围的植物作为食物”,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大部分时期,同一个地区往往有三至五个甚至更多属类的长鼻目动物共同生活并争夺食物。”

著名古生物学家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在1932年的一篇论文和四年后的著作《长鼻目》中提出,铲齿象就像一个水中的清道夫。在书中,奥斯本还引述了同时代另一位生物学家阿列克谢·波瑞斯科(Alexei Borissiak)的观点。阿列克谢认为,铲齿象的“没有象鼻”,但它能够在水中“用它强健的上颌攫取食物。”阿列克谢推断,铲齿象的鼻口看起来有点像河马,虽然更加长一些。

十大最古老绝种动物,别光想着恐龙,还有铲齿象巨型跳蚤史前龙虾阳

TAG标签: 灭绝动物 铲齿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