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銀兩是以銀錠為主要形式的一種秤量貨幣單位。起於漢代盛行於明代。作為法定貨幣單位,止於民國22年(西元1933年)的「廢兩改元」。 民國22年(西元1933年)後仍在民間使用。近代銀兩有實虛之分。實銀兩指實際流通的白銀,大體分為4種: 元寶,中錠,小錠,碎銀。秤量銀兩的平砝,因地區和使用單位各異,全國有170餘種,最主要的是庫平兩、廣平兩、關平兩、漕平兩等。[1]
漢語詞彙
釋義 [silver used as currency] 中國舊時銀子為主要流通貨幣,以兩為單位,故稱銀子為銀兩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 趙員外 取出銀兩,教人買辦物料。」 例句 《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都管領鈞旨,自去關支銀兩,買辦什物,打點完備。」 明 袁可立《報毛文龍戰事疏》:「毛文龍統兵深入閆王寨,與奴賊大戰。斬級三百七十一顆,生擒真夷四名,請發賞功銀兩。」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將一船人身邊銀兩行李,盡數搜出。」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只得把膏腴之產盡數賣掉了,湊着偌多銀兩,與 滿生 帶去。」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既是女流,為甚麼不守閨範,私自逃出,又偷竊了宋家的銀兩,潛蹤在本縣地方做甚麼。 英文 silver used as currency
古代貨幣
以兩為單位,故稱銀子為銀兩。 銀兩指一種以銀錠為主要形式的稱量貨幣,始於兩漢,盛於明清,清又見有實,虛銀兩之分。 實銀兩指實際流通的白銀,如銀錠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虛銀兩則是一種記賬貨幣,雖有一定含銀量,但並無實物,如近代上海的「規元」,天津的「行元」,漢口的「洋例」等。虛銀兩隻用於記帳,實際支付時則需折算成錢元,1933年國民黨政府實行廢兩改元後,銀兩停止使用。 銀兩也稱紋銀是中國古代的貨幣單位。其向上為黃金,向下為銅板也稱之為制錢。 兌換關係: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貨幣價值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裡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一兩白銀、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係: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截止2018年5月10日): 黃金:268.8元/克 白銀:3.3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10752元 1兩白銀:約值132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係,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白面(斤) 九文、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着重參考 2 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 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 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由於《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誇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 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貿易活躍,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以後的事。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