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链式反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链式反应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名词解释

事件结果包含有事件发生条件的反应称为链式反应。如有焰燃烧都存在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但一般地,链式反应指核物理中,核反应产物之一又引起同类核反应继续发生、并逐代延续进行下去的过程。

铀核裂变

铀核裂变的假说一经提出,所有的物理实验室立刻沸腾起来了,对这一现象展开了紧张的研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发表的有关核裂变的科学论文,总共达一百多篇,这在物理史上是没有前例的。在很短的时期内,不但搞清楚了核裂变的基本特性,并且揭示了这一发现的深刻意义。铀核裂变的基本特性是不对称裂变。

不对称裂变

铀核吸收一个中子以后,按30多种不同的方式发生裂变,生成的碎片又发生一系列的β衰变,因此,一共产生30多种元素的近300种同位素。难怪费米、伊伦·居里、哈恩等当时第一流的科学家都被这种现象迷惑了那么长的时间。

旁图所示是铀235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曲线。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分布曲线有两个峰,一个在质量数95附近,一个在质量数138附近。双峰曲线表示,铀核裂变时,绝大部分是不对称裂变,对称裂变的几率是很小的(质量数118附近)。这种不对称裂变,在裂变现象发现后不久就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得到确证,但是在核理论已经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这种不对称裂变的原因,依然是一个谜。

中子过剩

铀核裂变时,分裂成两个碎片的情况是最常见的,也曾观察到分裂成三个(甚至四个)碎片的情况,不过发生的几率很小,只有千分之几。这种所谓“三裂变”现象,是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于1946年首先发现的。三裂变的几率虽然很小,但由于它能更清楚地说明裂变机制,所以目前仍在对它进行研究。

核裂变所生成的碎片一般都是中子过剩的,它们以发射电子(β衰变)的方式逐渐将过剩的中子转变成质子,即通过一连串的β衰变而到达稳定状态。由于这个缘故,大多数裂变产物通常都是β放射性同位素。为什么核裂变产生的碎片通常是中子过剩的呢?为什么不是缺少中子或中子数与质子数正合适呢?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组成的。核子之间存在一种很强的作用力,叫做核力,这种力是一种短程吸引力。在原子核内,这种作用力很强,在原子核外,迅速降到零,核子就是靠这种力保持在原子核内的。另外质子间还存在静电斥力,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即随着原子核内质子数的增加,静电斥力也增大。因此,为维持核的稳定性,需要更多的过剩中子所产生的核力来平衡这一斥力。因而,稳定原子核的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的比值,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大。例如轻元素碳、氧等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为1,中等质量的元素溴、钡等为1.3,而铀、钍等重元素则增大到1.6。原子核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比若小于或大于相应的合适比值,都将是不稳定的。

对于铀核裂变的情况来说,铀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约为1.6,那么,生成的碎片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当然也是1.6左右。但是裂变生成的是中等质量的元素,它们在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为1.3左右时才是稳定的。显然,这些碎片是中子过剩的,必然会以β衰变的方式,使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降到1.3左右,从而达到稳定状态。

次级中子和质能转换

不过由此也自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在铀核裂变的过程中,是否会有一些过剩的中子不留在碎片内,而直接以自由中子的形式发射出来呢?这个重要问题曾由许多科学工作者加以研究,结果表明,铀核裂变时确实会放出一些自由中子,这些中子通常叫做次级中子。在讲述这一事实所蕴含的巨大意义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另一个重要的事实:在铀核裂变放出次级中子的同时,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请看下面的计算:

假定铀235吸收一个中子后,裂变成一个溴85核和一个镧148核,同时放出三个中子。

铀235的质量为235.124u,溴85的质量为84.938u,镧148的质量为147.96u,中子的质量为1.009u。u为原子质量单位,1u=1.66x10^(-27)kg。

因此裂变前的质量总和为:235.124u+1.009u=236.133;

裂变后的质量总和为:147.96u+84.938u+3×1.009u=235.925u;

裂变过程中质量的减少为:236.133u-235.925u=0.208u。

这些损失的质量到哪儿去了呢?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可知,它们变成了能量。爱因斯坦推导出一个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 ,其中c是光速(约等于每秒30万公里),m是静止物体的质量,E是静止物体所含的能量。由这个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铀核裂变放出的能量约为194兆电子伏。近似地说来,每次裂变大约释放200兆电子伏的能量。

这个数值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说,1克铀235完全裂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0,000克(2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也就是说,裂变能大约要比化学能大二百万倍!

铀核裂变时,一是放出中子,二是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两种可贵的性质紧紧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每次裂变究竟能放出多少个中子,因为这关系到究竟能否实现链式反应,也就是关系到能否在实际利用原子能方面开辟一条道路的问题。

经过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很快就确定了每个铀235核发生裂变时平均约放出2.5个中子。大自然为我们作了这—具有特殊意义的安排:次级中子数大于1!从而使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成为不平凡的发现。如果每次裂变产生的平均次级中子数小于1的话,那么这一发现的价值和我们对它的兴趣就完全不同了。

一个铀核在一个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如果裂变时放出两个次级中子,这两个次级中子又引起两个铀核发生裂变,放出四个次级中子,这四个中子再引起四个铀核发生裂变……。如此下去,反应的规模将自动地变得越来越大,一幅铀核链式反应的图景,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