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锦衣卫」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6 次修訂)
行 1: 行 1:
<small>一袭飞鱼服,绣一池春水,刀起云落——锦衣卫<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POCLFPM0516RMB1.html 一袭飞鱼服,绣一池春水,刀起云落——锦衣卫.网易网.2018-08-21] </ref></small>
+
* <small><small>一袭飞鱼服,绣一池春水,刀起云落——锦衣卫<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POCLFPM0516RMB1.html 一袭飞鱼服,绣一池春水,刀起云落——锦衣卫.网易网.2018-08-21] </ref></small></small><br>
 +
<br>
  
 +
[[File:1c3f51409a204ed2a5a6b4bbce544caf.jpg|缩略图|右|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5/1c3f51409a204ed2a5a6b4bbce544caf.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28329759_594411  来自搜狐网]]]
  
[[File:1c3f51409a204ed2a5a6b4bbce544caf.jpg|缩略图|右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5/1c3f51409a204ed2a5a6b4bbce544caf.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28329759_594411  来自 狐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 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 朱元璋]] 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File:Bw8h% 3D1fxsaGPsXNU1Z8VTkJxJmJJeBbH3nmIc9g8UN6Q11534838675697.jpg|缩略图|左   http://dingyue.ws.126.net/bw8h=1fxsaGPsXNU1Z8VTkJxJmJJeBbH3nmIc9g8UN6Q11534838675697.jpeg  原图链接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POCLFPM0516RMB1.html  来自网易网]]
 
  
[[File:1226e2188e2b494ba30eea94962ee608 th.jpg|缩略图|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4/1226e2188e2b494ba30eea94962ee608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59619168_526303  来自搜狐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NoteTag| 《明史》:“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 、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 万历朝鲜战争]] 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File:20171003193254 mTtNJ.jpg|缩略图|左 https://c-ssl.duitang.com/uploads/item/201710/03/20171003193254_mTtNJ.thumb.1000_0.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duitang.com/blog/?id=829871518  来自堆塘网]]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POCLFPM0516RMB1.html 飞鱼服,绣 一池 ,刀 起云落 ——锦衣卫]<br>
+
<p style="text-indent:2em;">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https://www.sohu.com/a/228329759_594411 明朝锦衣卫都是穿飞鱼服吗?此两样东西太牛,堪称最强大特务机构 ]
+
==基本信息 ==
== 参考资料 ==  
+
{|
 +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文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锦衣卫||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设立时间'''||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洪武十五年(1382年)
 +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性    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军政特务机构||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职    能'''||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侦察、逮捕、审问等
 +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裁撤时间'''||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顺治二年(1645年)||
 +
|}
 +
 
 +
== 设置原因 ==
 +
 
 +
 
 +
<p style="text-indent:2em;">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驾驭不法群臣为目的,《明史·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
 +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明初两代皇帝重用锦衣卫,其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
 +
 
 +
== 机构发展 ==
 +
 
 +
* '''明初时期'''
 +
<p style="text-indent:2em;">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初始职能为三项:其一,守卫值宿;其二,侦察与逮捕;其三,典诏狱。此三项职能在一段的时期内并未设立供其稳定实施的制度。 {{NoteTag|马艺洋.明朝锦衣卫的权力运行与评价:《法制与社会》,2018 (2)}}洪武二十年(1387 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便此时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将内外刑狱从锦衣卫职责中废除,交由法司处理。
 +
 
 +
* '''权力强化'''
 +
<p style="text-indent:2em;">正德初期,太监[[刘瑾]]操握政权,将心腹布于朝廷各要位上,锦衣卫指挥使[[石义文]]也常对刘瑾阿谀奉承。随着刘瑾权势的进一步扩大,锦衣卫不得不依附于[[东厂]],厂卫格局形式发生变化。在由[[钱宁]]治理卫事时,锦衣卫权势再一次上升。
 +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世宗嘉靖时期是锦衣卫权力鼎盛时期。此期的锦衣卫权力程逐步上升趋势,待陆炳执掌卫政之时,锦衣卫权力达到顶峰,卫权甚至超越厂权,东厂亦为之低头俯首。史书上对隆庆、万历时期的锦衣卫人事变迁少有记载。万历初期,[[朱希孝]]为锦衣卫指挥使。其对权力的行使可谓规规矩矩,不扩大事态,严格遵守规矩,对事物的处理比较谨慎。万历十年,[[刘守]]为锦衣卫都督,其与东厂狼狈为奸,作威作福,虽对锦衣卫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了锦衣卫与东厂互利互惠、相互合作的局面。万历后期,神宗久久不理朝政,此时非法羁押、长期监禁的情形普遍存在。此时锦衣卫权力不及东厂之势。{{NoteTag|马艺洋.明朝锦衣卫的权力运行与评价:《法制与社会》,2018 (2)}}
 +
[[File:1226e2188e2b494ba30eea94962ee608 th.jpg|缩略图|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4/1226e2188e2b494ba30eea94962ee608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59619168_526303  来自搜狐网]]]
 +
* '''明末时期'''
 +
<p style="text-indent:2em;">锦衣卫权力低于东厂,沦为其附庸。自万历年间,明朝的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朝廷分崩离析,大臣们结党自拥,大太监[[魏忠贤]]权倾内外。熹宗初期,[[刘侨]]为锦衣卫镇抚司指挥,因为人正直,“不肯献媚,不肯杀人” ,遵纪守法,魏忠贤便借势将其削馆免职。随后,田尔耕投靠魏忠贤,甘愿作其义子。其为人“阴险狡诈”,又因其“缉捕有功”升为锦衣卫都督。{{NoteTag|马艺洋.明朝锦衣卫的权力运行与评价:《法制与社会》,2018 (2)}}
 +
 
 +
<p style="text-indent:2em;">崇祯初期,[[朱由检]]虽已拨乱反正,但社会矛盾一时并未消除。此期由[[董琨]]治理锦衣卫之事,此人急功近利,不久便被罢免。随后由吴孟明掌管锦衣卫,此人虽公正,但为不阿,行事时总观望东厂之态。
 +
 
 +
== 军事编制 ==
 +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初军制为“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五千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四十八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
 
 +
== 主要职能 ==
 +
 
 +
* '''侍卫仪仗'''
 +
<p style="text-indent:2em;">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将军初名“天武”,永乐时改称“大汉将军”,选取体貌雄伟、有勇力者充任,作为殿廷卫士。校尉、力士拣选民间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的男子充任,校尉掌管卤簿、伞盖,力士举持金鼓、旗帜。
 +
平日里没有朝会活动时,各卫亲军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唯独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总共100人。皇帝在奉天门(今故宫太和门)御门听政的时候,锦衣卫堂上官一员侍立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每年正旦、冬至、万寿节三大朝会,锦衣卫与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侍卫和仪仗职责。朝会期间距离皇帝最近的就是锦衣卫,随时侍奉左右,听候调遣。每当皇帝因祭祀或巡游而出宫时,锦衣卫也要在驾前扈从。他们有的负责沿途巡视,有的负责在銮跸与京城之间传报消息,有的在驾旁侍骑,传奏御辇的起落。
 +
 
 +
* '''侦缉廷杖'''
 +
<p style="text-indent:2em;">廷杖就是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门杖打。负责行刑的就是锦衣卫校尉,监刑的是司礼监太监。受杖官员被扒掉官服,用草绳捆绑,趴在地上,受杖80棍,行刑校尉每5棍一换,共用16人。行刑校尉以司礼监太监的表情动作为下杖轻重的依据:若太监两脚成外八字张开,受刑之人尚能留下一条性命;若太监两脚尖靠拢,受刑之人就要毙命杖下。
 +
 
 +
<p style="text-indent:2em;">洪武时期,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这项职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他设置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成化年间又增铸了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毋须通过指挥使转达,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极致。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
[[File:107672506.jpg|缩略图|右|  [http://img1.gtimg.com/ent/pics/hv1/31/220/1655/107672506.jpg  原图链接] [https://ent.qq.com/a/20140717/044979.htm  来自腾讯娱乐]]]
 +
* '''军事特务'''
 +
<p style="text-indent:2em;">作为皇帝的贴身卫队,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锦衣卫必须防患于未然。他们于是时时出动,刺探可能威胁皇权、危害朝廷的行为和言论,并捉捕和审讯嫌疑人。他们的这项任务被皇帝特许,并逐渐演变为军事特务的职能。明初,“ 胡蓝之狱” 、“ 郭恒案” 、“空印案” 多有锦衣旗校奉命活跃其间。{{NoteTag|廖元琨.锦衣卫与明代皇权政治:《北方论丛》,2008 (4):87-91}}
 +
 
 +
== 配置装备 ==
 +
 
 +
 
 +
* '''锦衣卫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
<p style="text-indent:2em;">蟒袍, 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
<p style="text-indent:2em;">飞鱼服,次于蟒袍的一种隆重服饰。至正德年间,如武弁自参(将)游(击)以下,都得飞鱼服。嘉靖、隆庆年年间,这种服饰也颂及六部大臣及出镇视师大帅等,有赏赐而服者。官员要有一定品级才允许着 飞鱼 服。
 +
<p style="text-indent:2em;">斗牛 服, 明朝赐予一品官员的官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
 +
 
 +
* '''锦衣卫、御林军佩刀:绣春刀'''
 +
<p style="text-indent:2em;">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御林军概念性质的佩刀。  绣春 刀外形综合了堪合时期日本输入中国的倭刀的特点 到中晚期更偏向于明代本土特殊定制的工部腰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史》有记,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 —— 张爵的墓志里有写“赐四兽麒麟服、銮带绣春刀、银鎁瓢方袋三事”,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张爵“充前驱使事,—切机务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挥佥事俸。自发驾以至回銮,飞鱼蟒衣、帑金、厩马、酒饭之赐,及宣召面谕之优,不可枚举。”由此可见飞鱼服绣春刀是皇帝赏赐的,不是锦衣卫里上下全员人人有份的。
 +
 
 +
== 影响评价 ==
 +
 
 +
<p style="text-indent:2em;">由于 锦衣卫 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员多畏惧锦衣卫。但是,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所以一般不会审讯以及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刑、民事案件只通过正常的司法进行处理。
 +
<p style="text-indent:2em;">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
 
 +
 
 +
== 热议话题 ==
 +
 
 +
* [https://www.sohu.com/a/332322750_120246654 解读大明王朝最神秘的军事组织 ]<br>
 +
* [https://www.sohu.com/a/228329759_594411 明朝锦衣卫都是穿飞鱼服吗?此两样东西太牛,堪称最强大特务机构 ]<br>
 +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8015213460986026&wfr=spider&for=pc 锦衣卫只是皇帝保镖,为何这个锦衣卫能获得六大宰相级爵位]<br>
 +
* [https://www.sohu.com/a/228329759_594411 朱元璋建立了锦衣卫,为什么后来又撤销了呢]
 +
 
 +
== 与东厂、西厂异同 ==
 +
 
 +
<p style="text-indent:2em;">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
 
 +
<p style="text-indent:2em;">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被撤销,只相隔一个月明宪宗又恢复西厂。明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
 
 +
<p style="text-indent:2em;">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属于外臣。而东厂、西厂的首领是宦官,即内臣。
 +
[[File:Bw8h% 3D1fxsaGPsXNU1Z8VTkJxJmJJeBbH3nmIc9g8UN6Q11534838675697.jpg|缩略图|右|   [http://dingyue.ws.126.net/bw8h=1fxsaGPsXNU1Z8VTkJxJmJJeBbH3nmIc9g8UN6Q11534838675697.jpeg  原图链接]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POCLFPM0516RMB1.html  来自网易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锦衣卫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东厂可口头直达;皇帝还赋予东厂督主以监督锦衣卫人员的权力。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
 
 +
<p style="text-indent:2em;">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共同点是 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即“巡查缉捕”。
 +
 
 +
<p style="text-indent:2em;">总之,出于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皇帝需要一个独立于官僚机构之外的势力供自己使用,东厂、西厂与锦衣卫都是这样的机构。
 +
 
 +
== 注释 ==
 +
{{NoteFoot}}
 +
 
 +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Reflist}}  
  
<ref>[ 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ref>
+
[[Category:政府组织]][[Category:中國通史]]

於 2020年4月7日 (二) 16:17 的最新修訂

  • 一襲飛魚服,繡一池春水,刀起雲落——錦衣衛[1]


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搜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註 1]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有明一代,錦衣衛一直存在。延續至1661年南明永曆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於咒水之難被殺才可說是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歷史。清朝入關以後,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設立錦衣衛。順治二年(1645年),改稱鑾儀衛。清朝的錦衣衛僅存在一年。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錦衣衛                  設立時間            洪武十五年(1382年)
                  性 質           軍政特務機構                  職 能            偵察、逮捕、審問等
                裁撤時間          順治二年(1645年)

設置原因

朱元璋設置錦衣衛以駕馭不法群臣為目的,《明史·刑法志》記載:「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 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毀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明成祖時,錦衣衛又得以恢復,並由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明初兩代皇帝重用錦衣衛,其後,有明一代,此弊終難去矣。

機構發展

  • 明初時期

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朱元璋設置錦衣衛。初始職能為三項:其一,守衛值宿;其二,偵察與逮捕;其三,典詔獄。此三項職能在一段的時期內並未設立供其穩定實施的制度。 [註 2]洪武二十年(1387 年),朱元璋認為錦衣衛有濫用職權,依勢作寵之態,便此時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將內外刑獄從錦衣衛職責中廢除,交由法司處理。

  • 權力強化

正德初期,太監劉瑾操握政權,將心腹布於朝廷各要位上,錦衣衛指揮使石義文也常對劉瑾阿諛奉承。隨着劉瑾權勢的進一步擴大,錦衣衛不得不依附於東廠,廠衛格局形式發生變化。在由錢寧治理衛事時,錦衣衛權勢再一次上升。

明世宗嘉靖時期是錦衣衛權力鼎盛時期。此期的錦衣衛權力程逐步上升趨勢,待陸炳執掌衛政之時,錦衣衛權力達到頂峰,衛權甚至超越廠權,東廠亦為之低頭俯首。史書上對隆慶、萬曆時期的錦衣衛人事變遷少有記載。萬曆初期,朱希孝為錦衣衛指揮使。其對權力的行使可謂規規矩矩,不擴大事態,嚴格遵守規矩,對事物的處理比較謹慎。萬曆十年,劉守為錦衣衛都督,其與東廠狼狽為奸,作威作福,雖對錦衣衛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造成了錦衣衛與東廠互利互惠、相互合作的局面。萬曆後期,神宗久久不理朝政,此時非法羈押、長期監禁的情形普遍存在。此時錦衣衛權力不及東廠之勢。[註 3]

  • 明末時期

錦衣衛權力低於東廠,淪為其附庸。自萬曆年間,明朝的社會矛盾逐漸加深,朝廷分崩離析,大臣們結黨自擁,大太監魏忠賢權傾內外。熹宗初期,劉僑為錦衣衛鎮撫司指揮,因為人正直,「不肯獻媚,不肯殺人」 ,遵紀守法,魏忠賢便借勢將其削館免職。隨後,田爾耕投靠魏忠賢,甘願作其義子。其為人「陰險狡詐」,又因其「緝捕有功」升為錦衣衛都督。[註 4]

崇禎初期,朱由檢雖已撥亂反正,但社會矛盾一時並未消除。此期由董琨治理錦衣衛之事,此人急功近利,不久便被罷免。隨後由吳孟明掌管錦衣衛,此人雖公正,但為不阿,行事時總觀望東廠之態。

軍事編制

明初軍制為「衛」和「所」,每衛轄正規軍士約五千人,其下設所,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為四十八處。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

主要職能

  • 侍衛儀仗

錦衣衛首先是皇帝的侍衛親軍和儀仗隊,由將軍、校尉和力士組成。將軍初名「天武」,永樂時改稱「大漢將軍」,選取體貌雄偉、有勇力者充任,作為殿廷衛士。校尉、力士揀選民間身體健康、沒有前科的男子充任,校尉掌管鹵簿、傘蓋,力士舉持金鼓、旗幟。 平日裡沒有朝會活動時,各衛親軍分別值守皇城四門,唯獨錦衣衛將軍在午門外晝夜守衛,總共100人。皇帝在奉天門(今故宮太和門)御門聽政的時候,錦衣衛堂上官一員侍立在御座西側,負責傳旨。每年正旦、冬至、萬壽節三大朝會,錦衣衛與其他親軍一起承擔侍衛和儀仗職責。朝會期間距離皇帝最近的就是錦衣衛,隨時侍奉左右,聽候調遣。每當皇帝因祭祀或巡遊而出宮時,錦衣衛也要在駕前扈從。他們有的負責沿途巡視,有的負責在鑾蹕與京城之間傳報消息,有的在駕旁侍騎,傳奏御輦的起落。

  • 偵緝廷杖

廷杖就是把觸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門杖打。負責行刑的就是錦衣衛校尉,監刑的是司禮監太監。受杖官員被扒掉官服,用草繩捆綁,趴在地上,受杖80棍,行刑校尉每5棍一換,共用16人。行刑校尉以司禮監太監的表情動作為下杖輕重的依據:若太監兩腳成外八字張開,受刑之人尚能留下一條性命;若太監兩腳尖靠攏,受刑之人就要斃命杖下。

洪武時期,因為錦衣衛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為,朱元璋下詔焚毀錦衣衛刑具,廢除了他們的這項職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恢復了錦衣衛的所有權力,並有所加強。他設置了北鎮撫司,專理「詔獄」,可以直接逮捕和拷問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些司法機關無權過問。明憲宗成化年間又增鑄了北鎮撫司印信,一切刑獄專呈皇帝,毋須通過指揮使轉達,使錦衣衛北鎮撫司成為皇帝直轄的司法機構,權力達到極致。負責偵察、緝捕的錦衣衛官校稱為「緹騎」。由於權力缺乏限制,他們為了邀功請賞而羅織罪名,不擇手段地擴大牽連範圍,製造的冤假錯案不勝枚舉。

  • 軍事特務

作為皇帝的貼身衛隊,為了保證皇帝的安全,錦衣衛必須防患於未然。他們於是時時出動,刺探可能威脅皇權、危害朝廷的行為和言論,並捉捕和審訊嫌疑人。他們的這項任務被皇帝特許,並逐漸演變為軍事特務的職能。明初,「 胡藍之獄」 、「 郭恆案」 、「空印案」 多有錦衣旗校奉命活躍其間。[註 5]

配置裝備

  • 錦衣衛高級官員有三種服飾:蟒服、飛魚服和鬥牛服

蟒袍,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飛魚服,次於蟒袍的一種隆重服飾。至正德年間,如武弁自參(將)游(擊)以下,都得飛魚服。嘉靖、隆慶年年間,這種服飾也頌及六部大臣及出鎮視師大帥等,有賞賜而服者。官員要有一定品級才允許着飛魚服。

鬥牛服,明朝賜予一品官員的官服,上繡虬屬獸鬥牛,故名。

  • 錦衣衛、御林軍佩刀:繡春刀

繡春刀是明朝特務機關錦衣衛、御林軍概念性質的佩刀。 繡春刀外形綜合了堪合時期日本輸入中國的倭刀的特點,到中晚期更偏向於明代本土特殊定製的工部腰刀。

《明史》有記,嘉靖年間的錦衣衛指揮使——張爵的墓誌里有寫「賜四獸麒麟服、鑾帶繡春刀、銀鎁瓢方袋三事」,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張爵「充前驅使事,—切機務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揮僉事俸。自發駕以至迴鑾,飛魚蟒衣、帑金、廄馬、酒飯之賜,及宣召面諭之優,不可枚舉。」由此可見飛魚服繡春刀是皇帝賞賜的,不是錦衣衛里上下全員人人有份的。

影響評價

由於錦衣衛是由皇帝直接管轄,朝中的其他官員根本無法對他們干擾,因而使得錦衣衛可以處理牽扯朝廷官員的大案,並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員多畏懼錦衣衛。但是,錦衣衛的刑訊範圍只針對官員士大夫,所以一般不會審訊以及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刑、民事案件只通過正常的司法進行處理。

另外,錦衣衛擁有特權,無形中令他們可胡作非為、貪贓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護,造成了社會的混亂不堪。所以說,明之亡於廠衛,是間接引起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熱議話題

與東廠、西廠異同

東廠、西廠和錦衣衛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這三個司法機關以外設置的直接聽命於皇帝,執掌「詔獄」的特務機構。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地點位於京師(今北京)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

西廠在明朝歷史上只短期存在過,明憲宗成化年間成立了一個新的內廷機構——西廠。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被撤銷,只相隔一個月明憲宗又恢復西廠。明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西廠復開,劉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銷西廠。西廠作為一個臨時產品,就這樣在歷史上永遠地消失了。

明中葉後期錦衣衛與東西廠並列,活動加強,常合稱為「廠衛」。

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或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很少由太監擔任。屬於外臣。而東廠、西廠的首領是宦官,即內臣。

在與錦衣衛的關係上,東廠後來居上。由於東廠廠主與皇帝的關係密切,又身處皇宮大內,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錦衣衛向皇帝報告要具疏上奏,東廠可口頭直達;皇帝還賦予東廠督主以監督錦衣衛人員的權力。東廠和錦衣衛的關係,逐漸由平級變成了上下級關係 。在宦官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

東廠、西廠與錦衣衛共同點是 監視、偵查、鎮壓官吏的不法行為。即「巡查緝捕」。

總之,出於專制政權的內部需要,皇帝需要一個獨立於官僚機構之外的勢力供自己使用,東廠、西廠與錦衣衛都是這樣的機構。

注釋

  1. 《明史》:「明初,置拱衛司,秩正七品,管領校尉,屬都督府。後改拱衛指揮使司,秩正三品。尋又改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為親軍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後五衛軍士,而設儀鸞司隸焉。四年,定儀鸞司為正五品,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罷儀鸞司,改置錦衣衛,秩從三品……」
  2. 馬藝洋.明朝錦衣衛的權力運行與評價:《法制與社會》,2018 (2)
  3. 馬藝洋.明朝錦衣衛的權力運行與評價:《法制與社會》,2018 (2)
  4. 馬藝洋.明朝錦衣衛的權力運行與評價:《法制與社會》,2018 (2)
  5. 廖元琨.錦衣衛與明代皇權政治:《北方論叢》,2008 (4):87-9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