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锦,读作jǐn,汉字一级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说文》:“锦,襄邑织文。从帛,金声。”本义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奖赏。

简介

形声字。《说文》:“锦,襄邑织文。从帛,金声。”徐锴系传“邑”作“色”。本义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诗·秦风·终南》:“锦衣狐裘。”引申指色彩鲜艳华丽。如:锦霞。南朝宋鲍照《芙蓉赋》:“戏锦鳞而夕映,曜绣羽以晨通。”古指锦袍,引申为奖赏。宋黄公绍《竞渡棹歌》:“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新中国成立后,偏旁“金”简化作“钅”,依简化偏旁类推,“锦”简化作“锦”。

评价

襄邑织文也。《汉·地理志》、《郡国志》陈留郡属县有襄邑,今河南归德府睢州治即故县地。《地理志》云:县有服官。李善引《陈留记》云:襄邑涣水出其南,睢水经其北。传云睢涣之闲出文章,故其黼黻𫄨绣、日月华虫,以奉宗庙御服焉。司马彪《舆服志》云:襄邑岁献织成虎文。按,许以汉法释古,谓若今之襄邑织文即经典之锦文也。毛传:贝(逗),锦文也。《禹贡》:厥匪织贝。郑注云:贝,锦名也。凡为织者,先染其丝,乃织之,则成文矣。《礼记》云:士不衣织。从帛,金声。居飮切,七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居饮切,音𥖜。《说文》:襄色织文也。从帛,金声。徐曰:襄,杂色也。汉魏郡有县能织锦绮,因名襄邑。《释名》: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字从金、帛。《诗·卫风》:衣锦褧衣。传:锦,文衣也。《左传·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拾遗记》:员峤山有冰蚕,霜覆之,然后成茧。其色五采,后代效之,染五色丝,织以为锦。又《五代史·吴越世家》:临安有大树,钱镠幼时戏于此。及贵归,衣以锦,号其树曰衣锦将军。又《南窗纪谈》:中散大夫,旧说谓之十样锦。受命之初,不俟恩赦,便许封赠父母,一也。妻封郡君,二也。不隔郊奏荐,三也。奏子为职官,四也。乘马许行驰道,五也。马鞍上施紫丝座,六也。马前执破木板,七也。宴殿用金器具朵殿上,八也。许上遗表,九也。国史立传,十也。又姓。汉郞中令锦被。又贝锦,虫名。《诗·小雅》:萋兮菲兮,成是贝锦。注:水中介虫,文似锦。又水名。《前汉·司马相如传》:汉宫有木,锦水有鸳。又《广舆记》:成都府城南有锦江,一名汶江,织锦濯此则鲜丽,其地曰锦里,其城曰锦官城。 [1]

参考文献

  1.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