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镇远楼俗称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楼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台基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基座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与四条大街衔接。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
中文名:镇远楼
别 名:鼓楼,又名靖远楼
位 置:张掖市中心
始建时间:明正德二年(1507年)
目录
简介
镇远楼,俗名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是仿西安钟楼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庄重,完全是中国民族形式的传统建筑。楼下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可以通过行人和小型车辆。洞门上方嵌刻着匾额,东"旭升",西"贾城",南"迎熏",北"镇远"。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晴雪",北"居延古牧"。清顺治四年(1647年),米喇印、丁国栋反抗清廷,曾因诱杀巡抚都御史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烧毁此楼。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竣工后,亦悬额四面:"九重在望"、"万国咸宾"、"声教四达"、"湖山一览"。
位置
镇远楼俗称鼓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楼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台基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基座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与四条大街衔接。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现鼓楼东南角悬唐钟一口,是以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工艺精湛,浑厚雄伟。钟高1.3米,口径1.15米,重600公斤。钟身饰有飞天及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图案。此钟古代多用来报时或火灾报警。
兴建
镇远楼于明正德二年(1523年)由都御史才宽负责兴建,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曾数次维修。楼东南角悬有唐代铜钟一口,铸造工艺精湛,形体浑厚雄伟,钟的外壁略呈黄色,又带铁青色。钟高1.3米,直径1.1米,上细下粗,略呈喇叭口形,下口六耳。钟身有三层图案,每层六格。上层其中三格为飞天。飞天头戴花冠、袒上身、下着裙、赤脚、手捧花束,形象优美,颇似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飞天的风格。中层亦六格,其中三格是朱雀、玄武。朱雀是长颈、长腿、长尾、展翅;玄武是长嘴、长尾、展翅,作奔走状,下层为六格,其中三格为青龙白虎。这口大钟铸造用合金;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它既能承受重击,又能产生宏亮的声音,钟声可传至金城的各个角落。楼上北侧树立重修甘州吊桥及镇远楼碑一块,至今保存完整。
特色餐饮
镇远楼的东北角就是夜市小吃市场。可以选择在小广场上,也可以选择去大蓬里的华谊小吃市场。肉类主要以烤为主,主食自然是各种各样的面食,消夏的有灰豆汤,酸奶、杏皮茶、啤酒等。
镇远楼住宿由镇远楼南行一站地就是大佛寺的后门。所以这条街上有很多旅馆。条件也都不错,通常60-80元就可以住上很舒适的标准间了。离夜市小吃和几个景点都很近,是不错的住宿选择。
购物
张掖地方土特产品很多,植物类主要有小河红枣、甘浚楸子、苹果梨、张掖柰子、乌江大米、发菜等。主要中药材有甘草、锁阳、姜活、黄芪、大黄、麻黄、鹿茸、麝香等80余种。主要的地方性食品有甘州挂面、张掖南酒、张掖黄酒、丝路春系列白酒等,其中丝路春酒连续5年获甘肃省优质产品奖,行销国内及台湾、香港地区。
主要手工艺品
夜光杯,具有悠久的历史,用质地优良、花纹美观的祁连山玉石琢成,器质细腻,造型优美,历来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特色活动
张掖节庆活动: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也称灯节与上元节。据《新修张掖县志》记载,每逢元宵“村歌社舞,极一时之盛,元宵日,家家张灯,户户栽小树,以线缀香于枝上,名曰火树”,“城内通衢遍立木坊张灯,各焚香斗。皮坊街有鳌山灯,以木板作楼阁型高楼,楼前用纱罩画神像,内照灯四五百盏,庶民做花炮、竹马、龙灯、踏歌戏于街中,以庆丰年,如是者凡三日”。建国后,保留彩灯、秧歌。“文化大革命”时,纱灯、社火作为四旧破除,元宵佳节冷冷清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每年举行灯展、灯赛、社火秧歌调演。入夜,爆竹齐鸣,焰火四起,城乡民众涌向街头,摩肩接踵,如流如云,盛况空前。
当地旅游注意事项
张掖跨纬度很大,所以南北气候有明显差别。北地区夏天炎热,冬季严寒,日夜温差大,干燥少雨,到这些地区旅游除必备太阳镜、帽子等防晒品外,最好再带件厚实的外套,以抵御早晚的寒气。甘南地区天然草场是重要旅游资源,夏季游甘南要备雨伞、雨鞋,这里天气多变,常有风雨。
唐钟
现在悬挂在张掖市镇远楼上,且以铜为主的合金铸成,铸造工艺精湛,形体浑厚雄伟。钟的外壁略呈黄色,黄中又带铁青色[1] 。钟高1.3米,纽高15厘米,孔径10厘米,唇高9厘米,口径1.15米。上细下粗,略呈喇叭形,口沿为六耳,口耳较直。重约600公斤。钟身饰图案,分铸三层,每层又分六格,其中三格为物像图,三层共九图,图像间的格内以“”纹将图像隔开。上层三图为飞天,飞天头戴花冠,上身袒露,下着长裙,露脚,手持花束,轻盈飘逸,飞舞翱翔,颇有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唐飞天的风格。中层三图二格为雀,一格为玄武。朱雀曲长颈,伸长腿、翘长尾,展翅欲飞;玄武长嘴、长腿、展翅,作奔走状。下层三图,二格为白虎,一格为青龙,龙腾而虎跃。这口钟铸造为合金,是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它既能承受重击,又能产生宏亮的声音,钟声可传至全城。解放前张掖没有消防设施,城内发生火灾,就靠这口钟报警。此钟1963年公布为省级保护文物。
特色餐饮
张掖饮食以面食为主。在位于张掖市民主东街的甘州小吃一条街上,你可以品尝到当地的各种美味小吃。小吃街一般从清晨六时开张到翌日凌晨三、四点收摊。整个街道两边是一字排开的小吃摊,花样繁多,价格低廉,在小吃街两端还有拔地而起的仿古牌楼,古朴别致,再现了昔日张掖风貌。
旅游资源
今年随着我国开发大西北的政策的实施,到张掖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张掖市内有很多专为游客准备的不同档次的宾馆,服务对象从外国友人、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到广大国内游客,服务热情周到,价格也十分合理,保证游客可以游得开心,住得放心。购物张掖地方土特产品很多,植物类主要有小河红枣、甘浚楸子、苹果梨、张掖柰子、乌江大米、发菜等。主要中药材有甘草、锁阳、姜活、黄芪、大黄、麻黄、鹿茸、麝香等80余种。
地方性食品
有甘州挂面、张掖南酒、张掖黄酒、丝路春系列白酒等,其中丝路春酒连续5年获甘肃省优质产品奖,行销国内及台湾、香港地区。主要手工艺品夜光杯,具有悠久的历史,用质地优良、花纹美观的祁连山玉石琢成,器质细腻,造型优美,历来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节庆活动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也称灯节与上元节。据《新修张掖县志》记载,每逢元宵“村歌社舞,极一时之盛,元宵日,家家张灯,户户栽小树,以线缀香于枝上,名曰火树”,“城内通衢遍立木坊张灯,各焚香斗。皮坊街有鳌山灯,以木板作楼阁型高楼,楼前用纱罩画神像,内照灯四五百盏,庶民做花炮、竹马、龙灯、踏歌戏于街中,以庆丰年,如是者凡三日”。建国后,保留彩灯、秧歌。“文化大革命”时,纱灯、社火作为四旧破除,元宵佳节冷冷清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每年举行灯展、灯赛、社火秧歌调演。入夜,爆竹齐鸣,焰火四起,城乡民众涌向街头,摩肩接踵,如流如云,盛况空前。当地旅游注意事项张掖跨纬度很大,所以南北气候有明显差别。北地区夏天炎热,冬季严寒,日夜温差大,干 燥少雨,到这些地区旅游除必备太阳镜、帽子等防晒品外,最好再带件厚实的外套,以抵御早晚的寒气。甘南地区天然草场是重要旅游资源,夏季游甘南要备雨伞、雨鞋,这里天气多变,常有风雨。
周边旅游
张掖焉支山: 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时,登此山谒见西域27国使臣,甘、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史书多有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也使焉支山名扬华夏。该区重峦叠嶂,松林密布,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总面积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整个区域为葱郁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登高望远,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腹地,獐、鹿、獾羊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直,奇石岩岩。尚有古寺--钟山寺、古亭点缀于山林巅峰之中。秋日,在悬崖峭壁上盛开的山丹花红艳艳一片,竞相怒放,争奇斗妍。晓日初升,云蒸霞蔚,丛雾飘渺,气象万千。这里日均气温20.3℃,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有"小黄山"之称。为消夏避暑、度假游览不可多得的自然风景旅游胜地。系甘肃省森林公园。张掖肃南马蹄寺简介:马蹄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
马蹄寺
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马蹄寺石窟的独特之处在于千佛洞有500多个摩崖佛塔窟龛,规模宠大;金塔寺中的大型肉雕飞天古朴稚雅,为国内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层二十一窟,宝塔形排列,内有佛殿,外有回廊,共开内外窟龛达49孔之多,造型奇特。马蹄寺环境秀丽,山青、水秀、峰奇、洞异堪称四绝。游客在这里旅游还可以住裕固族帐逢,喝青稞酒,吃手抓肉,体验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张掖山丹县博物馆
简介:又名山丹县博物馆,坐落在山丹县城东南隅,占地面积1126平方米,呈四合院建筑形式,为砖混结构建筑。艾黎是新西兰人,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于四十年代在山丹创办了培黎学校,在山丹生活和从事教育工作近10年,为中国和甘肃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并与山丹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视山丹为第二故乡。他在中国五十多年期间,精心收集珍藏了3800多件中国历史文物,其中有不少是国家珍宝,艾黎将全部文物捐献给山丹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国际友人的突出贡献和陈列捐赠的历史文物,甘肃省人民政府拨款49.3万元,修建了艾黎捐赠文物纪念馆,并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于1982年6月竣工开馆,第二期工程于1984年9月完工。陈列馆主要设有艾黎生平事迹展览室,捐赠历史文物陈列展室,常年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客。张掖西来寺简介: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寺寺巷。是张掖市佛教协会所在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甘州府志》载:此寺建于隋朝。后称"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08部。康熙五十一(1712年)国师将自己的住宅慈云精舍改为寺。建楼五楹,以作藏经之所。清雍正十年(1732年)守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公务之暇,临幸此寺,赐金赐额,令喇嘛刘劳藏重修,命名西来寺。后有地方绅士成龙、客民阎海等捐资,共修楼宇十楹。上有弥勒佛并藏经,下有宝贝佛像并存国师真容,南陪殿有护国仁王佛像一堂,北陪殿有护国尊天护法一堂。大殿有如来佛像,过殿山门有韦驮、天王像。神态各异,雍容大观。
张掖森林公园简介:张掖森林公园,位于张掖市东郊9公里处,甘新公路、兰新铁路从旁而过,交通十方便。这里地貌独特,地势开阔,林茂水秀,花繁草盛,是古丝绸道上文化名城"金张掖"的又一新型风景游览热点。张掖森林公园地处河西走廊绿洲平原中部,
自然地理环境
北面有远景龙首山当户,在北部田园村舍环围,南面远景祁连茫茫,中景沙丘连绵,而南面九龙江沙枣林郁郁葱葱,园内沙滩、阳光、森林、湖水等紧靠市区,自成天地、环境优雅、意境深邃、是理想的园林佳地。张掖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133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090公顷,林木136种,计91万株,果树124个品种,计2.3万株,花卉270种5万株。张掖森林公园分为湖光水色、中心景区、儿童游乐园、牧野缩影、沙滩湖影,试示范展览五大景区。湖光水色位于主入口主干道东侧,由游览码头、临水榭、曲桥、拱桥等景点组成,借远景山色龙首山,中景田园野趣,近景湖光水色,视线宽阔,色彩明朗,使远山近水、田野风光融为一体。中心景区是全园心脏,集各类活动为一体,以主体建筑群为划分空间,以花坛、花镜、假山、喷泉、雕塑等丰富层次,以百花园、葡萄园、图书馆、展览馆、庭院、廊榭等景点组成。儿童游乐园,位于沙枣园内,这里河枣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林荫树丛随处可以憩息,是理想的儿童游乐场所。牧野缩影区树木园两侧,以树木园浩瀚的森林为背景,以绿色草坪意寓牧野怀趣,游人跨马奔驰,犹如置身茫茫草原,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趣旋风光,成为牧区生活的缩影而吸引市区游人。张掖大佛寺简介:大佛寺,始称"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像,故称"卧佛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赐宝觉寺。康熙十七年(1678年)改称宏仁寺。该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历时五载,至西夏贞观三年(11103年)竣工,历经明、清两朝扩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据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时,有位叫嵬咩的国师,一日静坐,听到附近有丝竹声音,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地建起了这座座东面西的佛殿。大佛寺内建有牌楼式山门和四大天王殿、关祠殿、过殿、陪殿、厢房、卧佛正殿。正殿南为感应寺,北为金塔殿,后为藏金阁和土塔。大佛寺正殿为两层楼,重檐歇山顶,高33米,平面长方形,面宽9间,进深7间,占地总面积1770平方米。殿顶用青筒瓦笨覆盖,殿周围绕廊。殿内塑释迦牟尼涅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
视频
夜晚拍摄的甘肃张掖镇远楼,绕着拍了一圈,太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