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镇隆镇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0893人,户籍人口28574人。镇隆历来盛产优质荔枝“糯米糍”、“桂味”等,素有“荔枝之乡”的美称。惠盐、惠河、甬莞等高速公路从此经过,是惠州连接深莞的西大门。
地理位置
镇隆镇地处惠阳区西北部,北连陈江街道办事处,西接东莞,东与惠城区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北距惠州市区10公里,南至深圳48公里,东南往惠阳市区21公里。该镇交通便利,是惠州连接深莞的西大门,“门户型中心城区”,惠州市联系深莞的交通枢纽。惠深高速公路、惠莞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惠深一级公路与其他四条二级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开工建设的惠莞轻轨从相邻的沥林、陈江经过,将给镇隆带来巨大的辐射效应,拉动人流、物流、商贸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全镇总面积14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7万人,下辖1个居民委员会和13个村民委员会。镇隆历来盛产优质荔枝糯米糍、桂味等,素有"荔枝之乡"之称。是广东省沿海经济区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
基础设施
建国初期,镇隆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全镇仅有一条穿镇而过的黄泥公路方可通车,通车时程不足10公里,群众外出靠步行、肩挑;镇内无供电网络,家家户户只靠煤油灯照明。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镇隆镇历届党委、政府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铸塑村镇新形象为己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5亿元巨资进行建设,使村镇面貌焕然一新。惠深高速公路、惠淡主干道与村镇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讯发达,全镇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为8200台,电话用户达到4200户,比1949年增长520倍,比1978年增长387倍,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998年全镇邮电业务总量为1300万元,是1949年的9850倍和1978年的1350倍。能源供应充足,自1957年建成火力发电厂以来,先后建成500千瓦发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中。1998年全镇供电量达到4368万千瓦时,是1978年的28倍。供水方面,建成日供水10万吨自来水厂。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全镇城镇人口已由1949年的642人发展到4500人,圩镇面积从1949年0.18平方公里扩大到2.2平方公里。圩镇内新楼林立,井然有序,一个蓬勃生机的新城镇初步形成。[1]
经济
建国50年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镇隆镇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人缘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外引内联,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荔枝之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绩。199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7.3亿元,比1949年增长500倍,年均增长13.5%,比1978年增长68倍,年均增长23.4%;工农业总产值59422万元,比1949年增长188倍,年均增长11.3%,比1978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0.4%;财政收入1178万元,比1949年增长535倍,年均增长13.7%,比1978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17.9%;三大产业比例由建国初期的65:7.8:27.2优化为12.6:69.3:18.1;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新体系。
农业
“镇隆红葱”是惠州市近年发展起来的品牌。近年来,镇隆镇以高田、井龙、大光、塘角等村为中心,连片大面积种植红葱,常年种植大户近200户,全镇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是我镇继“镇隆荔枝” 后又一大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辐射带动平潭镇张新村及惠城区沥林镇塘吓村、陈江街道澄海村等周边地区超1万亩。每天有30多吨红葱由镇隆镇源源不断销往东莞、深圳及港澳地区,占镇隆及邻近周边地区红葱销售的八九成,初步形成了“镇隆红葱”效应,成为广东省继广州水沥、南海西
樵之后的全省最大红葱生产基地之一。
闻名遐迩的优质荔枝“糯米糍"、“桂味"等品种享有盛名,2003年,镇隆成功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品局注册了“镇隆”牌荔枝商标,2004年,镇隆被惠州市授予“荔枝之乡”荣誉称号。
镇隆种植荔枝的历史和现状
镇隆的荔枝种植业,据说至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而大规模的发展,是在80代末。1989商张振鹏第一个来镇隆承包山地大规模种植荔枝。之后,有不少外地人员也纷纷承包山地,在镇隆发展种果业。至今,镇隆已有规模大小的果场34个,种植面积有42000多亩,其中荔枝35000多亩,且90%以上为优良品种。在镇隆的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种有荔枝,形成了该镇独有的特色,也奠定了以后荔枝之乡的美名。
优越环境造就优良荔枝
镇隆荔枝种植业的发展,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等三大因素。天时是镇隆地处惠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镇全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平均气温21.8℃,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升,特别适宜荔枝的生长;地利是镇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山坡较多,山林面积占该镇总面积60%,而镇隆荔枝大多的种植在山坡上,在25坡度以下的山地便种植有1.4万亩,在日照和湿度上都占有了相当的优势,且土壤中含有多种适宜荔枝生长的矿物质,使其色美味甜,享誉各地;人和,一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二是镇隆人民凭借自身的勤劳与朴实,默默耕耘、不断注重产量与质量上的提高,终究造就了荔枝之乡的美誉。
镇隆荔枝的特色
镇隆荔枝色香味俱全,也因其品质好、档次高,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中又以其优质的“糯米滋”、“桂味”等而闻名海外。镇隆荔枝其色如丹霞,肉厚核小,甜而不腻,口感极好;味道鲜美,剥开荔枝壳时果汁不外溅,果肉干爽鲜白,深得各地客商青睐。故即使价格稍高,却仍是销路极好,在全国各地都有较大的市场。镇隆荔枝已成为荔枝中的名牌产品,是岭南佳果中的珍品,每年都被惠州市政府选送供中央领导品尝,并获得不少的赞誉。
协会+农户:造就荔枝产业化之路
早在1999年,镇隆镇与华南农业大学荔枝研究中心合作,把名优产品糯米糍、桂味做成保鲜品,空运到云南昆明世界博览会展出,来自世界各国的客商认识了“镇隆荔枝”;于此同时,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催生下,形成了镇隆镇荔枝生产协会,由镇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以荔枝专业户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利研机构为依托,科技人员、荔枝科植专业户、营销大户自愿参加的专业协会。协会充分发挥荔枝生产服务站的作用,大力倡导果农提高精品意识,全力打造优质镇隆荔枝。在协会倡导下,果农全面恢复优良纯正品种培育,实行有机肥种植,严格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杜绝化学激素、残留农药在荔枝中露脸。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使镇隆荔枝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要求,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有效的管理和生产下,极大地激发了该镇果农的种果积极性,使种果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商品化。极大地促进了镇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工业
在工业发展上,镇隆现有万兴、龙翔、万里三个大型工业园区,镇内落户企业达300多家。目前,镇隆镇正着手盘整、盘活工业园区土地,成功引进20家上规模的服装企业进驻龙翔工业区,力争在三年内把镇隆打造成服装产业基地。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镇隆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投入近8000万元完善道路、交通、路灯、绿化、排污、饮水等设施,使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镇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8年镇隆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亿元,工业总产值1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39亿元,财税收入7966万元,用电量2.2亿度,人平纯收入7305元。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6亿元,比增13.5%;工农业总产值25.23亿元,增长27.19%,工业增加值6.34亿元,比增14.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68亿元,增长42.6%;国、地税收入9197万元,比增15.5%;银行、信用社存款9.42亿元,比增23%,用电量25478万千瓦时,比增6.8%,人平纯收入8332元。[2]
历史文化资源
在人文资源上,镇内有建于1798年的“崇林世居”,是惠州地区目前最大(广东第二大)的客家围屋,适宜发展客家文化旅游。有惠阳早期农民运动中心“四大半围”、中共惠紫河博地委遗址——高田村黄氏宗祠、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高田岗头村杨氏宗祠,有中共早期党员罗俊、黄卓如的故居等,适宜发展红色旅游项目。
目前,镇隆镇正利用现有的资源、产业、交通、人文优势,着力擦亮“荔枝之乡”、“服装基地”、“
农家乐观光旅游”三大名片,逐步把镇隆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生态型经济强镇,努力争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崇林世居
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文建筑文化结晶,在镇隆得到了较完整的保存。崇林世居是惠阳最大的一座客家围屋,整个围屋是长方形三围屋,通面阔约128米,通进深约108米,总面积13972平方米,围屋大门上方“崇林世居”的匾下有楹联:“南阳绵世泽,东粤绍家声”。走进一层层的院落,仰头望一下围屋四周高大的角楼,可以想象这座有二百年历史围屋的主人的气派和当年的兴旺。
相关视频
最美惠阳-镇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