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隨意窩

基本資料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類別    教堂

公告日期  1998年3月25日

建成年代  大正元年(1912年)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始建於1912年,是一座位在北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堂,該教堂現隸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投教會。北投教堂也是臺北附近僅存的古老教堂之一,民國87年(公元1998年)3月10日,長老教會北投教堂由臺北市政會議正式通過為古蹟,並於同年3月25日公告。[1]

教會概況

  • 教堂原本建於「嘎嘮別」(今新北市八里鄉淡水河畔的挖仔尾),後來遷建於「番仔厝」(今北投區豐年里),馬偕過世之後,將其30多年來傳教的基業交棒給同樣出身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傳教士吳威廉 (William Gauld,1861-1923),大正1年(公元1912年)由教友陳近(生卒年不詳)先生捐獻土地,將北投教會遷建於現址。
  • 教堂由吳威廉所設計建造,以紅磚與木屋架構建起,風格配置上接近英國鄉村的小教堂。
  • 北投教會設教歷史悠久,也成為長老教會往附近傳教的起始據點,後來陸續往鄰近地區開設錫安、清江、新北投等教會。

建築設計

  • 北投教堂屬於吳威廉牧師中期階段所設計的建築,比起其他時期作品,北投教堂顯得十分簡單。
  • 可能的因素一為當時的信徒為當地平埔族人,因為文化不同,採取較簡單親和的風格以融入其中;再則可能經費受限。北投教會座東朝西,正門面對中央南路,雖以今日標準看來街道狹小,但在百年前是北投的主要幹道。
  • 教會的平面為寬6.5公尺、深16.5公尺的長方形。大門入口突出1個寬3公尺,深2公尺的遮雨庇。
  • 入口上方的山牆,紅磚砌出弧形與三角形的組合式天際線。在每2個扶壁之間設有窗子,窗上的牆面有紅磚砌成的三角楣,設計簡單卻點出了西洋古典的風格。
  • 教堂兩側為磚牆,可能因為明治42年(公元1909年)發生了震央於臺北、造成122人死亡的大地震,使吳威廉牧師於外牆上每隔3.5公尺就設計有突出支撐(稱為「扶壁」)結構,用來加強牆體,提高抗震性。
  • 教堂外觀用水泥粉刷的橫帶與牆面上的紅磚形成紅白相間的外型,就像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鄉間民居。自街上望去,北投教會沒有十分明顯,像是平凡的街屋。這樣巧妙的設計,縮短與民眾的距離,讓教會不會遙不可及,充分展現親和力。
  • 由於吳威廉牧師所設計的作品現大部分多已改建,北投教堂是目前尚存的代表作之一,也承載了教會與平埔族的互動,是臺灣近代宗教發展上的珍貴紀錄,也是北投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
  • 基地呈典型西方教堂之長條型,建物邊緣飾有紅磚裝飾,窗戶相當小巧並設有三角型上簷。[2][3]

歷史概況

  • 1912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友陳近提供教堂現址土地,並由傳教士吳威廉(William Gauld)負責設計建造。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教堂曾被當局徵作倉庫使用;同期,該教堂也曾是台灣神學院教授兼牧教會。
  • 1946年,林再添牧師受聘為北投長老教會第一任獨立堂會牧師,成為教堂首位正式主持者。
  • 1962年左右,教堂開始附設幼稚園
  • 1963年,林再添過世,改由康知禮牧師主持該教會。
  • 2012年,北投長老教會合一並歷經屋舍整修,由建築特色許慧聆牧師主持至今[4][2][5][6]

視頻

[北投區]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 (景點)

參考文獻

  1.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台北市北投區公所,108-08-30
  2. 2.0 2.1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陳請古蹟記事. archive.is. 2012-12-22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2). 
  3.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 archive.is. 2017-03-09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4. 北投教會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www.pct.org.tw. [2017-03-09]. 
  5. 北投教堂陳請古蹟記事. archive.is. 2017-03-09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6.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archive.is. 2017-03-09 [2017-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