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勺之战与曹刿论战的故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勺之战与曹刿论战的故事,春秋战国故事。[1]

故事内容 

原图链接长勺之战
原图链接曹刿论战


公元前684年,这一年在当时的鲁国是鲁庄公十年,在齐国则是齐桓公二年。这年春天,已经坐稳国君位子的齐桓公不顾管仲的劝谏,兴师讨伐鲁国。明面上的理由是:当年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与公子纠争夺王位,鲁国曾出兵支持公子纠,为此事齐桓公怀恨在心,要秋后算账,报复旧怨。没说出口的打算则是想趁机侵占邻国,扩张地盘。面对来犯的齐军,鲁庄公不甘示弱,调兵遣将,准备迎战。


齐鲁即将开战的消息很快传遍朝野,鲁国百姓对此反应不一:有的人惊慌不安,有的人漠不关心,有的人则心忧国事。曹刿便是一位民间的有识之士,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求见庄公,陈说自己对于该场战事的见解。


然而曹刿的义举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还没出发,就有同乡劝他说:“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吃肉的官老爷去盘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又何必掺和进去呢?”


曹刿虽然出身寒微,却并未因此有丝毫自卑,他傲然答道:“那些吃肉的达官贵人脑满肠肥,目光短浅,看得不远,想得不深。要是把国事全都交托给这帮人,我们的国家一定会遭殃的。”


于是,曹刿不理众人的闲话,按原定计划进宫去见鲁庄公。一见庄公,曹刿劈头便问道:“您凭什么去和齐国打这一仗?”


曹刿这一问其实是想知道鲁庄公在治国上有何惠民的德政。因为按照曹刿一贯的军事思想,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兵力、军备、战略战术固然重要,但首要条件是统治者必须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支持。


能够接见既无官职又无名望的曹刿,鲁庄公已算有些雅量。这时他并没有怪罪曹刿的莽撞,想了想便回答说:“衣服、食物这些人们赖以安身活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多余的分给别人。”


“这只是小恩小惠,没有遍及广大群众,”曹刿摇摇头,“人民不会因此就顺从您的。”


“祭祀时使用了多少牛羊玉帛,我从来都是如实向神灵禀明,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取信于神。”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就此降福护佑您的。”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做不到明察秋毫,我也一定按照实情判决。”


“嗯,这是对人民尽职的表现。凭这一条可以打一仗了。”曹刿终于认可了庄公的答案,点头道,“什么时候出战,请让我跟您一起去。”


很快,鲁军集结完毕,开赴前线。鲁庄公应曹刿所求带了他一起出征,而且还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辆战车。


走到长勺这个地方,鲁军迎头撞上了已经侵入鲁国境内的齐国军队。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双方刚刚摆开阵势,鲁庄公便要击鼓命令部队进攻。一旁的曹刿赶紧拉住他说:“还没到时候。敌军势大,我们不能和他们对攻,应该先稳固防守,再伺机反击。”


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而对面的齐军主帅仗着兵强马壮,根本没把鲁军放在眼里,率先发起进攻。没想到鲁军坚守阵地,十分顽强,齐军接连击鼓冲锋了多次,都被打了回去。www.gs5000.cn


“敌疲我打,”看到敌军疲态尽显,曹刿对鲁庄公说,“可以进攻了。”


鲁庄公正等着他这句话呢,立刻跳起来大叫道:“击鼓!弟兄们往前冲啊!”


齐军猝不及防,被冲乱了阵脚,大败而逃。鲁庄公大喜过望,马上又要下令追击,曹刿又劝住他说:“先别忙,等我观察观察。”


说完,曹刿便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向远方眺望,然后才满意地对庄公说:“穷寇可追矣。”


于是,鲁军一路穷追猛打,一口气把齐军赶出了鲁国的国土。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还想知道获胜的原因,就去请教曹刿。


“打仗,靠的就是一股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第三次击鼓时这股气就衰弱、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选在这个时机出击,当然就能打赢了。”曹刿侃侃而谈,“但齐国毕竟是大国,其势难测,我怕他们留有伏兵,是诈败引我们去追,所以留意观察了一会儿。后来我看到齐军的车辙痕迹混乱,又远远望到他们的军旗都倒下了,才断定他们是真的败了,可以放心追击。”


就这样,鲁国以弱胜强,取得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胜利。虽然这场战争的规模不大,但曹刿论战所陈述的战略原则却成为后世兵家的用兵方略。在这个故事里,曹刿是光彩耀人的主角,而配角鲁庄公的表现也还过得去。当然,鲁庄公算不上英明神武的贤君,但在败家子弱智君主满地都是的那个年代,他也算是基本合格的国君了。


同时,这场败仗也是齐桓公争霸史上少有的挫折。此后,他总结失败教训,采纳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调整完善了争霸战略方针,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