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叶马兜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叶马兜铃

中文学名:长叶马兜铃

拉丁学名:Aristolochia

championii Merr. et Chun

别 称:绊藤香(四川),

三筒管(广西)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马兜铃目

科:马兜铃科

亚 科:马兜铃亚科

族:马兜铃族

属:马兜铃属

亚 属:管花亚属

分布区域:分布于广东

广西贵州

四川云南

组:管花组

长叶马兜铃(cháng yè mǎ dōu líng),别名:竹叶薯、三筒管、绊藤香,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championii Merr. et Chun. 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木质藤木,长达10米; 块根纺锤形,直径3-5厘米,外皮灰黄色,粗糙;嫩枝密被黄褐色倒伏长柔毛,后毛渐脱落,茎初近直立,以后攀援,下部常具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叶革质,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种子卵形,背面稍平凸状,腹面凹入,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1月。 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 [1]

长叶马兜铃形态特征

植株:木质藤木,长达10米;块根纺锤形,直径3-5厘米,外皮灰黄色,粗糙;嫩枝密被黄褐色倒伏长柔毛,后毛渐脱落,茎初近直立,以后攀援,下部常具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

叶:叶革质,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5厘米, 长叶马兜铃 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全缘,上面除中脉和侧脉被长柔毛外,其余无毛,下面密被浅棕色倒伏长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每边6-15条,弯拱向上至边缘互相连接,网脉在下面凸起而明显;叶柄长1-2.5厘米,弯扭,被长柔毛。

花:花有腐肉臭味,单生或2-5朵排成总状花序,生于老茎;花梗柔弱,长3-4厘米,常向下弯垂,密被黄褐色倒伏状长柔毛,中部以下具小苞片;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密被长柔毛;

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下部长5-7厘米,直径1.5厘米,弯曲处至檐部稍狭而较短,外面黄绿色,被褐棕色长柔毛,有红棕色脉纹,内面被细绒毛;檐部盘状,圆形,直径4-6厘米,内面紫红色并有暗紫色的网纹,密布疣状突起;

边缘稍浅3裂,裂片不等大,下面一片常稍大;喉部近半圆形,直径约1.5厘米,黄色或暗紫色;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

子房圆柱形,长约1.5厘米,6棱,密被棕色长柔毛;合蕊柱粗厚,裂片顶端钝,边缘具乳头状突起并向下延伸。

果:蒴果椭圆状,长6-8厘米,直径约3厘米,灰黄色至暗褐色,成熟时6瓣开裂;种子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背面稍平凸状,腹面凹入,暗褐色。

花果期:花期6-7月,果期9-11月。 [2]

长叶马兜铃分布范围

分布于广东信宜)、广西来宾大苗山)、贵州罗甸独山)、四川重庆叙永)和云南屏边西双版纳)。

模式标本采自香港大帽山。 [3]

长叶马兜铃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900米山谷密林中,亦见于较稀疏干燥林下。 [4]

长叶马兜铃药用价值

块根药用,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以治疗喉痛、痢疾、胃肠炎等。

参考来源

  1. 长叶马兜铃, 植物智, 2020-01-18
  2. 长叶马兜铃的功效与作用_古中药养生网 2020年8月4日 1.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长叶马兜铃15g。水煎服。或配合抗菌素。 2.疮疖肿毒:长叶马兜铃15g。水煎洗敷患处;或鲜根捣汁涂敷患处。
  3. 长叶马兜铃的化学成分研究 - 百度学术 王欣 , 史国茹 , 刘彦飞 - 中国化学会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 2016 长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hampionii)是马兜铃科(Artistolochiaceae)马兜铃属(Aritolochia L.)植物,其药用部位为块根,具有镇痛,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喉痛,痢疾,胃...
  4. 长叶马兜铃 Aristolochia championii 长叶马兜铃(cháng yè mǎ dōu líng)PPBCCVHColDuocetCFHeFlorasEOLTPLIPNIBHLPOWOGBIFiDigBioBingBaiduAristolochia championii异名: Aristolochia longifo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