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子營鎮白廟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子營鎮白廟村位於長子營鎮西南1公里處,西側為鄭二營村,東側為白廟村集市,每逢陰曆5、10開集,南側與北蒲州營村相連接,北側為上長子營村。全村共214戶,共約740人,其中黨員23人,村民代表32人,2018年人均收入25436元,村集體收入14萬元。村域面積共約1700畝,村莊占地面積205畝,農業設施大棚420餘個,主要種植為葉類蔬菜。[1]

中文名:白廟村

行政區類別:村

所屬地區:北京大興區長子營鎮下轄村

電話區號:010

郵政區碼:102615

村名來歷

明永樂年間,自山西洪洞縣移民至此成村,因姓得名稱白廟,沿用至今。

村莊建設

白廟村基本完成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村內有一文化大院,方便村民進行文化娛樂項目等,白廟村正在準備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白廟村共有三隻文化隊伍,包括秧歌隊、廣場舞隊及音樂會,其中音樂會為國家非物質遺產,為本村特色。

非物質文化遺產

白廟村音樂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使用的樂器主要是笙、管、笛、鑼、鈸、鐃、鑔、鼓8種。一般有9到11名演奏者,演奏時分為前後兩排依次坐定。前場由小鑔開場,鼓、鑼等打擊樂器演奏,後場由笙、管、橫笛等樂器演奏,前後兩場交替進行,依次循環,直至曲目演奏結束。

白廟村音樂會的歷史要追溯到400多年前。白廟村的音樂屬於古佛樂,這種音樂是傳統佛事活動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禮佛、誦經、烘托莊嚴肅穆的氣氛。明朝末年,潭柘寺的兩位老和尚將300多首古佛樂傳到了白廟村。

周邊公交

871路、966路、快速公交3線、快速公交3線區間

交通

七家鎮白廟村社區地處昌平區西南部,位於昌平區和朝陽區交界處。距首都機場23公里。

歷史由來

白廟村,位於咸陽城區東北15公里的渭北黃土台原上,是渭城區韓家灣鄉轄下的一個普通村莊。明、清時期,該村官路口壽峰寺的白色牆面為過往車輛提供了一個顯目的標誌,壽峰寺習稱白廟。村以廟名,遂定名為白廟村。

白廟村南面不遠處是埋葬着西漢第二個皇帝——漢惠帝劉盈的安陵大冢。村周圍有漢安陵邑城垣遺址。附近的漢代文化堆積層及建築材料、生活用品等遺物,時有發現。因此,白廟村作為西漢安陵邑的故地,已屬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這塊地方漢代以前的歷史演變及其與中國古代司馬氏、班氏兩大史學世家的關係等歷史文化淵源,還有待挖掘和展現。本文就此談一些個人看法,以供識者參考。

咸陽第一城

秦漢以前,白廟村所在的安陵故城是什麼地方?成書於唐初的《括地誌》里有答案:「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陽東二十一里①,周之程邑也。」然而周之程邑,並非此地建置的源頭。羅長源的《路史》說:「程。商封吳回後,今咸陽故安陵城,周程邑也。」鄭樵的《通志》也說:「程氏,伯爵,風姓,重黎之後也。重為火正,裔孫封於程」。(關於吳回、重黎,下文有解)。由此可見,程是商代咸陽市區境內的一個小封國,這個封國怎樣演變為周之程邑,需要作進一步考察。

商代後期,居住在關中西部的周族勢力逐步強大起來。該部族的首領由于堅持推行其祖先后稷、公劉等創始的種植技術,促進農業生產而使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與此同時,在政治上以「仁政」對抗殷商王朝的「暴政」,對周圍的部族,採取德威並重的措施,促其歸順,從而使統治區的範圍不斷擴大。當時,處於周國東部的程國,因「損祿增爵,群臣貌匱,比而戾民②」而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周族的首領季歷於公元前1124年(商武乙二十四年)率師伐程,占領了程地。之後,又於公元前1108年(商文丁五年),在這裡營造程邑,創建了見諸記載的咸陽境內渭水北岸的第一座城邑③。

程邑的建造,暴露了季歷東進的意圖,對殷商王朝構成了很大的威脅。這塊地方北距涇、南控渭、東部為涇渭之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進可順流而下,直搗黃河以東;退可賴三面臨水,以為屏障。程邑建造後不久,季歷便被商王文丁殺掉。季歷死後,其子孫在西周建國前仍居於程邑,「維周王宅程」(《逸周書·大匡》)。季歷的兒子周文王,從程地出發,消滅了渭河南部灃河流域的侯爵大國崇國,把周國的國都,由關中西部的周原遷到了關中中部的豐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除了在灃河東岸營造鎬京之外,程邑仍然是他的居邑和攻打商王朝的根據地。《呂氏春秋·審應覽,具備》 記載:「不得其具,賢雖過湯武,則勞而無功矣。湯嘗約於亳,武王嘗窮於畢裎(程)矣。」證明武王伐紂的準備工作,是在畢程④這個地方進行的。西周建國後,這裡是程伯的封地。西周末,程伯的後代同周平王一起遷到洛陽。程國故地,經過戰亂,同豐、鎬二京一道被夷為平地,成了「彼黍離離,彼稷之苗」的田野。

周王朝東遷之後,關中西部靠養殖業起家的秦族勃然興起,他們在依照原先周族的路線,沿渭河東進的同時,獲得了種植業的生產技術,使種植業和養殖業都得到了發展。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在程國故地,建造了都城咸陽。孝公的後代,一方面不斷東征,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另一方面陸續將都城由渭北向渭南擴展,意欲把都城的中心逐步由渭北轉置渭南。延至秦始皇,第一個目標已經實現,第二個目標卻是在秦亡後,由西漢王朝實現的。

通過以上記述,可以將程邑的歷史地位,概括為以下三點:第一,咸陽的建城時間,不應由公元前350年的秦國都城算起,而應由公元前1108年商代的程邑算起,迄今已有3110多年的歷史。第二,程地是中國周、秦兩個朝代實現大統一的出發點。如果說周代實行的是諸侯分封制度的大統一的話,那麼,秦代實行的則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大統一。兩次統一,在中國歷史上,都起到了推進社會進步的劃時代作用。第三,咸陽的城市建設,漢代以前,經歷了兩次由渭北向渭南的擴展過程,同樣也經歷了兩次徹底的毀滅,是中國歷史上諸多王朝「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一面鏡子。

視頻

鄉村振興 美麗先行 走進大興長子營鎮趙縣營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