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长恨歌

增加 3,513 位元組, 2 年前
杨玉环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big>白居易</big> '''|-| [[File: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 写当朝皇帝, 白居易 为何竟然没事,原来诗中有个技巧.jpg|280px|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223/f91c4180c0784f1bb12cb34d4c68b34c.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62245701_120410623 来自搜狐网 一首 图片]]]|-|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align= light|'''《 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年) 恨歌》''' 写当朝皇帝 白居易 为何竟然没事,<br>原来 脍炙人口的名篇。有个技巧|}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8.html 「白居易」诗词全集(2741首)],诗词名句网</ref>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年),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该诗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 文字 ]] 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常读常新。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 [[ 艺术 ]] 化的,是现实中人复杂真实的再现。
==作品原文==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File:《长恨歌》 (剧照)第 1 幅.jpg|220px|缩略图|右|《长恨歌》剧照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0/17/c2/14464763_14464763_1350436763079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37824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File:《长恨歌》剧照 第 2 幅.jpg|280px|缩略图|右|《长恨歌》剧照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0/17/c2/14464693_14464693_1350436542045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37824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File:《长恨歌》剧照 第 11 幅.jpg|280px|缩略图|右|《长恨歌》剧照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0/17/c2/14464693_14464693_1350436557119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37824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File:《长恨歌》剧照 第 17 幅.jpg|280px|缩略图|右|《长恨歌》剧照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0/17/c2/14464741_14464741_1350436658074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37824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白话译文==
[[File:《长恨歌》 第 23 幅.jpg|260px|缩略图|右|《长恨歌》 剧照[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0/17/c2/14464763_14464763_1350436750328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37824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唐明皇 <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people/201507/10330.html 唐明皇是谁 称呼从何而来?],历史上的今天,2015-7-30</ref> 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车队走走停停,从延秋门西出长安才百余里。
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死杨玉环。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 [[ 杨玉环 ]]
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60">
 
File:《长恨歌》剧照 第 24 幅.jpg|《长恨歌》剧照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0/17/c2/14464763_14464763_1350436752498_mthumb.jpg 原图链結][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37824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File:《长恨歌》剧照 第 26 幅.jpg|《长恨歌》剧照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0/17/c2/14464763_14464763_1350436756078_mthumb.jpg 原图链結][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37824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File:《长恨歌》剧照 第 32 幅.jpg|《长恨歌》剧照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0/17/c2/14464763_14464763_1350436756078_mthumb.jpg 原图链結][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37824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gallery>
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
[[ 峨眉山 ]] 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
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
叛乱平息后,君王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萋萋 [[ 马嵬坡 ]] 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
君臣相顾,泪湿衣衫,东望京都心伤悲,信马由缰归朝堂。
回来一看,池苑依旧,太液池边 [[ 芙蓉 ]] 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
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
 
[[File:《长恨歌》剧照 第 35 幅.jpg|300px|缩略图|右|《长恨歌》剧照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10/17/c2/14464763_14464763_1350436756078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37824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戏子头已雪白,宫女红颜尽褪。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
 
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
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 [[ 杨贵妃 ]]
道士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小玉叫侍女双成去通报。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 白居易 ]] 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 [[ 陈鸿 ]] [[ 王质夫 ]] [[ 马嵬驿 ]] 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 [[ 李隆基 ]] 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文章赏析==
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 [[ 艺术 ]] 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开篇即借“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这一部分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基础,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诗人被贬江州以后,“独善”与“兼济”的地位才发生了转化,他的精神生活与仕宦生涯逐渐转轨,终于以“独善”消释了“兼济”,在精神自救的过程中,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著。
 
===诗歌风格===
 
这篇诗是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祖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与叙事诗密切结合的典范之一。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但发展下去,诗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象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更普遍的意义,使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都对之产生了高度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
 
在创作中,作者打破了他写讽喻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情、景、理的完美结合结构,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语言方面,音节和谐,句式骈散结合,并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及其作用,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相关人物==
===李隆基===
[[ 唐玄宗李隆基 ]] (685年9月8日 -762 ~762 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 [[ 洛阳 ]] ,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 [[ 皇帝 ]] [[ 唐睿宗 ]] 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ref>[http://tv.cctv.com/2014/12/31/VIDE1420017241048215.shtml 唐玄宗自诩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cctv央视节目网,2010-1-7</ref>
生于神都洛阳,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 [[ 李旦 ]] 禅位于 [[ 李隆基 ]] ,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 [[ 李林甫 ]] [[ 杨国忠 ]] 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 [[ 安史之乱 ]] ,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年 公元756年),号太真。她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ref>[http://www.qulishi.com/news/201701/159383.html 中国四大美女之“羞花”杨玉环由来],趣历史,2017-1-19 </ref>
[[ 杜甫 ]] 有《 [[ 哀江头 ]] 》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 [[ 清平调 ]] 》则说她"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196020.html 清平调词三首],诗词名句网 </ref>”
==作者简介==
[[ 白居易 ]] (772 ~846 ),唐代诗人, [[ 河南 ]] 新郑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 [[ 太原 ]] (今属 [[ 山西 ]] )人,六世祖北齐五兵尚书白建迁居韩城,曾祖又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ref>[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71227091111819.html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语文备课大师,2019-11-30</ref> 。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 [[ 刘禹锡 ]] 并称“刘白”。有《 [[ 白氏长庆集 ]] 》。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视频== ===<center> 长恨歌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诗歌朗诵〈 长恨歌 〉 </center> <center>{{#iDisplay:a05191wzq7s|560|390|qq}}</center> <center> 王铮亮深情献唱《长恨歌》 </center> <center>{{#iDisplay:m0613rqtbvl|560|390|qq}}</center> <center> 百家讲坛_长恨歌 蒙曼 全41讲 </center> <center>{{#iDisplay:t0837dfj5ny|560|390|qq}}</center> <center> 品读 《长恨歌》唐 白居易 </center>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center>{{#iDisplay:s019093x88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40 830 中國文學 集]]
1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