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长江蹄盖蕨

长江蹄盖蕨(学名:Athyrium iseanum)为蹄盖蕨科蹄盖蕨属下的一个变种。

目录

形态特征

植物形态

根状茎短,直立,先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深褐色、披针形的鳞片;叶簇生。[1]

叶子形态

能育叶长25-70厘米;叶柄长10-25厘米,基部直径1-2.5毫米,黑褐色,向上淡绿禾秆色,光滑;叶片长圆形,长(10-)18-45厘米,中部宽(6-)11-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几不变狭,二回羽状,小羽片深羽裂;羽片10-20对,互生,斜展,有柄(长3-4毫米),基部一对略缩短,长2-5厘米,第二对羽片披针形,长6-10厘米,基部宽2-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对称,近截形,一回羽状,小羽片羽裂至二回羽状;小羽片10-14对,基部的对生,向上的互生,斜展,彼此略疏离,基部一对略大,卵状长圆形,长1-1.3厘米,基部宽4-5毫米,急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与羽轴并行,下侧楔形,边缘深羽裂几达主脉;裂片4-6对,长圆形,上侧的较下侧的大,基部上侧的最大,有少数短锯齿。叶脉下面较明显,在下部裂片上为羽状,侧脉2-3(-5)对,向上的二叉。叶干后草质,浅褐绿色,两面无毛;叶轴和羽轴下面禾秆色,交汇处密被短腺毛,上面连同主脉有贴伏的针状软刺。

孢子形态

孢子囊群长圆形、弯钩形、马蹄形或圆肾形,每裂片1枚,但基部上侧的2-3枚;囊群盖同形,黄褐色,膜质,全缘,宿存。孢子周壁表面无褶皱,有颗粒状纹饰。

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n=40, 80。

主要价值

  • 【药 名】:长江蹄盖蕨
  • 【拼 音】:CHANGJIANGTIGAIJUE
  • 【来 源】:为蹄盖蕨科植物长江蹄盖蕨的全草。
  • 【功 效】:1.清热解毒 2.凉血止血。
  • 【主 治】:用治疮毒,鼻衄、痢疾。
  • 【性味归经】:苦、凉。肝、肺、心、大肠四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 【别 名】:散柏枝、山柏、大寺柏枝(江西)
  •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及四川等省。
  • 【拉丁名】:长江蹄盖蕨 Athyrium iseanum Ros.
  • 【考 证】: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分布范围

分布于江苏(宜兴)、安徽、浙江(淳安、杭州、建德、堇县、临安、龙泉、庆元、松阳、遂昌、天台)、江西(安远、井冈山、黎川、庐山、萍乡、铅山、全南、石城、玉山)、福建(崇安、龙栖山、泰宁、武夷山)、台湾(新竹、嘉义、台东)、湖北(合丰)、湖南(桑植、张家界、芷江)、广东、广西(龙胜、九万山、武鸣)、四川(大相岭、峨眉山、古蔺、马边)、重庆(南川金佛山)、贵州(赤水、梵净山、雷公山、绥阳、桐梓、遵义)、云南(屏边、巧家、大关、永善、绥江、镇雄)和西藏(错那、南迦巴瓦)。生山谷林下阴湿处,海拔50-2800米。日本和韩国也有分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