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五味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白山五味子 |
|
俗稱 :山花椒、秤砣子、 產地名稱 :吉林省 品質特點 :果肉柔軟,肉厚, |
長白山五味子是吉林省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五味子,俗稱山花椒、秤砣子、藥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古醫書稱它荎蕏、玄及、會及,最早列於神農本草經上品,中藥功效在於滋補強壯,藥用價值高。早在兩千多年前,王宮貴族和中藥名師已普遍採用這種強身妙品。在日本和中國藥典中,五味子是熱門的專論題材。
醫食同源、飲食有節。中國古代醫學源於飲食,「藥以祛之,食以隨之。」節日美食大多為順應天時的節令食品,對人體陰陽平衡的調節有一定的作用。如端午時節[1],天氣炎熱,蚊蟲較多,毒氣上升,吃粽子可以補中益氣,但食用過多會引起消化不良。喝雄黃酒可以消毒防蟲,但過量飲用則會中毒[2]。
特產簡介
五味子,因其果實有甘、酸、辛、苦、咸五種滋味而得名,有南北之分。李時珍謂 「 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 」 北五味子別名山花椒,為木蘭科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性耐寒,喜涼爽陰濕、土壤為腐殖質的環境。長白山區年平均氣溫二至六攝氏度,年降水量 700-900 毫米,土壤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為北五味子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因此北五味子是長白山區的著名特產。
長白山五味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吉林省長白縣、靖宇縣、撫松縣、臨江市、白山市江源區、白山市八道江區、集安市、通化縣、輝南縣、梅河口市、柳河縣,通化市東昌區、二道江區,樺甸市、蛟河市、永吉縣、舒蘭市、磐石市、汪清縣、安圖縣、敦化市、和龍市、琿春市、延吉市、龍井市及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池北區、池西區、池南區28個市區縣現轄行政區域。
感官特徵
中國約有五味子屬植物19種,長白山區只有長白山五味子1種,是長白山五味子的集中主產地。
長白山五味子呈球狀顆粒,直徑5—8毫米,表面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性。果肉柔軟,肉厚。內含種子2粒。種子腎形,長4—5毫米,寬3—4毫米,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脆硬,種仁黃白色,富油性。果肉氣微,味酸甘;種子破碎後有清香氣,味辛、微苦。
理化特性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相關要求,五味子的雜質≤1%,五味子醇甲含量≥0.4%。農業部參茸檢測中心對長白山區和遼寧本溪栽培五味子的實際檢測結果表明:5個縣市產的樣品中的五味子醇甲含量均符合《藥典》標準。五味子甲素的含量沒有明顯差別,而長白山主產區4個市縣產的長白山五味子中的五味子乙素、Ca、Fe含量和千粒重等均普遍高於遼寧本溪產的五味子。
五味子主要活性成分有: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等。據文獻報道:五味子乙素的抗自由基作用最強。我們所測試的4個市縣產長白山五味子樣品中所含的五味子乙素含量均高於遼寧本溪。
參考文獻
-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搜狐,2023-06-22
- ↑ 中國飲食文化知識小百科,搜狐,20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