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狼烟墩(龚广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闲话狼烟墩》是中国当代作家龚广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闲话狼烟墩
南阳许坊村北,张楼村南,明朝建有烽火台,也叫狼烟墩,解放初期消失,今只留遗迹。
癸卯春暖花开,怀猎奇之心,兼哄孙之娱,驱车许坊,一探烽火台之究竟。按图索骥,找了许久,一头雾水,许坊二字始终未见。不得已,将车停在孔明大道与京宛大道十字口东的停车位上,拔通提供线索的钓者王翁电话。五分钟后,他从钓鱼台小区信步走来,笑曰:“你停车的南边就是许坊老街,农运会时已拆迁殆尽,北边就是许坊烽火台旧址,现被京宛大道所占用”。
我愕然!环顾四周,大道之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两旁植被,繁花似锦,绿树成荫,还有鳞次栉比一排排高楼大厦。古老的烽火台,千年的许坊街,早已成为传说。
许坊烽火台,南阳人知道者很少,外地人了解者不多,自己亦是闻所未闻。在王翁的引导下,我来到西侧淯秀游园,与几位当地闲坐的老人聊起了许坊街上烽火台。
几位老人讲:古代白河碧波浩渺,河床宽阔,许坊街汉代还是白河河道。当年的白河西岸,就在今天的邕河西岸附近,大屯东向北至沙岗店,老河堤遗迹时隐时现。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同窗好友严子陵,隐居垂钓白河岸边的轶事,唐代诗人李白游南阳,写下《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的故事,就发生在今天的邕河岸边。沧海桑田,白河河床不断东移,之后,就有了许坊街这片平坦开阔之地。
要说烽火台,必说许坊街,那是千年的事情了。当年,许坊街是南阳北上京都,南下荆襄,世称夏路的交通要道,当地人叫它官马大道。北面不远就是南阳古代白河著名的瓜里津渡口,一年四季,人们南来北往,络绎不绝。总会在此落脚休息,逐渐形成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滨河街市,灯红酒绿,热闹繁华,成为南阳城北一处军事要地。
明朝初年,新生的南阳府政权不稳固,不断受到元朝残余势力骚扰,为了及时准确掌控敌军军情,南阳府在许坊街上,修建了一座烽火台(狼烟墩)。
烽火台最早源于西周时期,汉代称烽火台为烽堠、亭燧,唐宋称为烽台。以后,那些名称演变成烽火台。明朝朱元璋不喜欢烽火、狼烟之词,烽火台称为烟墩或墩台。因此,许坊当地老人讲,那座烽火台的名子叫法很多,有叫“狼烟洞”的,“狼烟台”的,“烽火台”的,还有叫狼烟墩的。
许坊狼烟墩继承了古老烽火台建筑模式,呈椭园状,高达十数米,底部周长数十米。三个堠堆相连,石条砌基,采用沙土等材料混合夯筑,夯厚大约二十公分,逐层收缩加高而成。台顶筑有一米高城垛防风瞭望墙,台周有墙,墙外有塘,塘深莫测。
明朝狼烟墩比前朝历代烽火台高厚,顶台开阔,上配信炮、弓驽、火箭、滚石、垒木、薪柴、火钻、蒿艾、狼粪、储水瓮、干粮等备战物资。
狼烟墩上设墩长两人,墩卒若干,战争时期,增派官兵驻守。平时,墩台之上,必须两卒坚守瞭望。其余兵卒,备薪备燃。
平台之上,竖混铁旗杆,青天白日,旌旗猎猎;日落暮黑,悬灯闪耀,皆示平安无事。白天若有敌情,立即点燃柴草,外加狼粪,浓黑的烟雾直冲云霄,几十里之外,也能看到狼烟滚滚。夜晚发现敌情,只点燃大量柴草,配以硫磺、硝石助燃,烈火升腾,照亮半穹。狼烟墩的紧急军情会迅速传至南阳军事机关,军事首脑将按军情调兵遣将应对。
明朝对狼烟有法令之规:发现敌人一至二百,一堆狼烟烽火,外加大炮一鸣;敌人五百,二烽二炮;敌人一千,三烽三炮;敌人五千,四烽四炮;敌人逾万,五烽五炮。传报准确克敌者,记奇功,违者军法治罪。
小学时代,读过童话“狼来了”。故事中放羊的熊孩子结局让人无可奈何,扼腕叹息。历史上惊人相似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结果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再劫难逃,西周灭亡。这足以证明烽火台的重要意义。
古代烽火台是与战争成败联系在一起的,烽火起,狼烟滚,鼓角鸣,便标志着战争的来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想象万里长城烽火连天的岁月,前赴后继的将士,车辚辚,马萧萧,舍生忘死,血浸战袍,长剑饱饮匈奴血,壮士饥餐胡虏肉。南朝吴均有“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诗人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经典诗文。这些诗句,无疑都是战争年代残酷生活的真实写照。
许坊烽火台,雄居南阳古城东北,扼守白河东西两岸,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南与老庄烽火台遥相呼应,北与博望烽火台烟火相望。相传,明朝末年,李自成九攻南阳,清朝同治年间,南阳知府傅寿彤大战太平军和捻军,许坊狼烟墩狼烟滚滚,烽火熊熊,及时传递军情,为南阳府守军备战迎敌做出了重要贡献。
烽烟战火,金戈铁马,南阳许坊狼烟墩上,烽火台下,无数坚强勇猛的烽卒战死!倒下!雄起!屹立!生作豪杰,死为鬼雄。几度烽火,几度干戈,几度风流,几度杀伐。纵使六百年已过,狼烟墩遗址下还有烽卒血染的白沙。“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狼烟墩狼烟烽火的鼓角,谱写了古南阳不朽前行的乐章。
清末,随着电话、电报现代通迅的传入,古老的烽火情报传递退出了历史舞台。狼烟墩衰老了,狼烟墩颓废了。民国未年,狼烟墩在风雨飘摇中坍塌了。几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说,他们是在狼烟墩废墟上玩着长大的。解放初期,狼烟墩还有两米多高,三个相连的墩底清晰可辨,墩北的水井清澈甘甜,墩南的沙坑鱼翔蛙鸣。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南阳城修建第一条白河跨河公路大桥,工地需要大量石子,那时的蒲山石还未正式开发。而狼烟墩旧址沙坑坑里坑外的石子取之不尽,用之下竭。石子清一色鸽子蛋大小,正好符合建桥使用,南阳地区公路段派人常驻许坊,大量收购。
许坊人以狼烟墩为中心,不断拓展挖掘取石,既满足了白河大桥建设需要,又增加了集体个人收入。事后,狼烟墩旧址在造田运动中平为耕地。
到二0一二年,南阳市举办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城市框架扩大到许坊周边,一夜之间,原始的众多村庄拆迁它用。现代化的城市新址,代替了古老的农村旧貌,六百余年许坊狼烟墩旧址,在人们视线中彻底销声匿迹了。
遗憾,古老的许坊街!遗憾,古老的狼烟墩![1]
作者简介
龚广涛,南阳市卧龙区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当过工人,做过教师,宛城区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