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间质性肺炎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间质性肺炎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目录

名词解释

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炎性和纤维化疾病,病变主要侵犯肺间质和肺泡腔,包括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以及血管、淋巴管周围的组织,最终引起肺间质的纤维化,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的丧失。

流行病学

间质性肺炎目前没有完整的流行病学数据统计,但临床较为常见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每10万人群中,有74~88人患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在吸烟和暴露在金属粉末、有机粉尘、刺激性气体的人群中,患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疾病类型

根据病因的不同,主要分为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炎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炎

是一组致病因素明确的间质性肺炎,常见的类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过敏性肺炎

由短时间内或反复多次吸入有机粉尘或特定的化学物质引起。

药物所致间质性肺炎

由于药物治疗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及时停药后多数能阻止病情进展。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

是由于结缔组织病累及呼吸系统引起的免疫性肺损伤,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可表现为不同的影像和组织类型。

尘肺病

由于长期或反复吸入无机矿物质粉尘所致的一组肺脏弥漫的结节状或网格状炎症和纤维化疾病,多数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患病。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是一组病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常见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肺纤维化

是临床最常见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局限在肺脏,表现为进行性肺间质纤维化,其影像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成年发病,好发于老年人。

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慢性肺脏炎症和纤维化疾病,其肺脏病理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肺脏炎症和纤维化病变,时相均一。大多数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是继发性,少数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称为“特发性”。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

表现为巨噬细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泡炎,多见于重度吸烟者,发病平均年龄36~54岁,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表现为大量吞噬烟尘颗粒的巨噬细胞在肺泡腔内聚集,多见于重度吸烟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0~60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通常为亚急性起病,约1/3的患者病程早期有流感样症状,如低热、咽痛、乏力等,出现干咳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影像特征为多叶段肺实变和(或)磨玻璃影。以40~60岁多见。大多数机化性肺炎是继发性,少数病因不明的机化性肺炎,称为“隐源性”。

急性间质性肺炎

急性起病、病情快速进展,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大于50%,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

罕见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影和多发的囊腔影,特发性罕见,多数为继发性。

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

是以胸膜和肺弹力纤维增生为主要特征的间质性肺炎,呈双上肺分布,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病死率为40%。

未分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指经过多学科专家讨论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间质性肺炎,常常混有多种分型。

间质性肺炎大多由于病毒所致,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其中以腺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较多见,也较严重,常形成坏死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病程迁延易演变为慢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也能引起间质性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侵入后主要侵犯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周围组织,由于无破坏性病变故能完全恢复。

病因

间质性肺炎可以是病因不明,也可以由其他疾病继发。目前临床将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病因的,另一类是未知病因的,即“特发性”,每一类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型。

在已知病因中,常见病因包括:吸入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各种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各类结缔组织病以及药物或放疗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等。部分间质性肺炎的病因虽然还不清楚,但病情的进展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