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间隔重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是一种利用心理学间隔效应,通过不断复习所学内容并逐步增加两次复习间的时间间隔来提升效率的学习技巧。

间隔重复适用于诸多学习情境,特别是学习者需要牢固记忆大量知识的情形,比如外语词汇的学习,尤其是在目标语言的基础词汇数量很大的时候[1]

研究和应用

间隔重复可以用于改善学习的观点最初是由塞西尔·阿莱克·梅斯(Cecil Alec Mace)教授于1932年在学习心理学(Learning Psychology)一书中提出的:“也许最重要的发现是那些有关于学习时间分布的结果......对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应该反复多次,并且逐渐增加时间间隔,比如一天,两天,四天,八天等等。”

1939年,H.F.Spitzer在爱荷华州对3600名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实验,验证了间隔重复方法的效果。这一早期工作一直未引起关注,直到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Melton,Landauer以及Bjork再次研究了间隔时间对于复习效果的影响。大概在同一时间,罗皮姆斯勒语言课程(Pimsleur Language Programs)率先决定将间隔重复理论应用于语言学习。1973年,瑟巴斯坦·莱特纳(Sebastian Leitner)发明了他的“莱特纳系统”(Leitner System)[2]——一种基于抽认卡(Flash Card)的全功能间隔重复学习系统。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基于间隔重复方法的软件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通过软件的自动发放和统计,学习者可以通过间隔重复的方法辨认数以千计的抽认卡。 为了使用户达到目标水平(例如,在任何给定时间点正确辨认90%的卡片),软件会调整重复的时间间隔。难以辨认的词汇经常出现,并且简单词汇出现频率较低,其词汇难度由软件根据用户的辨认正确率确定。

视频

间隔重复 相关视频

间隔式学习-记忆曲线
通过间隔复习,提升学习效果 #大志聊职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