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是一首唐代的著名诗词,作者杜甫。[1]

诗词正文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作品赏析

《唐书》:广德元年,适召还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鹤注】诗云“蜀使忽传亡”,当是永泰元年成都作。原注谓忠州所作,非。不应正月已卒,六月始闻也。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①。虚历金华省②,何殊地下郎③。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④。独步诗名在⑤,只令故旧伤。

此诗将生前死后,逐句配说。其归朝、历省,乃为常侍时事,若折槛、诗名,则概论生平才节也。上下界限,仍见分明。不相见,不得面别也。虚历二句,言生虽未展,死实不亡。唐史称适负气敢言,权贵侧目,当至德时,陈江东利害,继又抗疏陈西山三城戍,故云“致君丹槛折。”)

①庾信诗:“蜀使何时回。”②王洙曰:《后汉·班固传》:王凤荐班伯,召见宴暱,诵说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向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诏伯受焉。《汉宫阙记》:金华殿,在未央宫白虎殿右,秘府图书皆在焉,故王思远《逊侍中表》云:奏事金华之上,进议玉台之下。③王隐《晋书》:苏韶仕中牟令卒,韶伯父承第九子节,夜梦见韶,言颜回、卜商,今现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鬼之圣者项梁成,贤者吴季子。④丹槛,用朱云上书事。白云,用陶潜《停云》思友意。⑤曹植诗:“仲宣独步于汉南。”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3]“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4]

视频

中国故事·爱国篇(2)杜甫

诗圣之家——杜甫草堂

参考资料

  1.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