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File:阜新旅游地图1.jpg|350px|缩略图|右|阜新旅游地图[http://www.qixingquan.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412/13/zgifaxrmwvm.jpg 原图链接][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28473-1.html 来自 骑行圈 的图片]]]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ᠹᠦᠰᠢᠨ ᠤᠮᠣᠩᠭᠣ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ᠵᠠᠰᠠᠬᠤᠰᠢᠶᠠᠨ)是辽宁省阜新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简称为“阜蒙县”,别称为“蒙古贞”。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ᠹᠦᠰᠢᠨ ᠤᠮᠣᠩᠭᠣ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ᠵᠠᠰᠠᠬᠤᠰᠢᠶᠠᠨ)是辽宁省阜新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简称为“阜蒙县”,别称为“蒙古贞”。
 
 东与彰武县、黑山县、新民接壤;西与北票毗邻;南与北镇、义县相连;北靠内蒙古库伦旗、奈曼旗。阜蒙县有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力根寺、三塔沟风景区、乌兰木图山风景区等著名景点。
 
 东与彰武县、黑山县、新民接壤;西与北票毗邻;南与北镇、义县相连;北靠内蒙古库伦旗、奈曼旗。阜蒙县有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力根寺、三塔沟风景区、乌兰木图山风景区等著名景点。
行 33: 行 34:
  
 
 乌兰木图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阜蒙县八家子乡,以乌兰木图山为主体。乌兰木图山是阜新境内第一高峰,属怒鲁尔虎山余脉。山形诡奇,怪石林立,一峰一态,一石一姿,将军峰昂首挺立,石椅子巧夺天工,悬空寺陡峭奇绝,山的上部以天然次生灌木林为主,山的腹地以人工油松林为主,盛产五味子、知母等中药材及松蘑、白蘑。
 
 乌兰木图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阜蒙县八家子乡,以乌兰木图山为主体。乌兰木图山是阜新境内第一高峰,属怒鲁尔虎山余脉。山形诡奇,怪石林立,一峰一态,一石一姿,将军峰昂首挺立,石椅子巧夺天工,悬空寺陡峭奇绝,山的上部以天然次生灌木林为主,山的腹地以人工油松林为主,盛产五味子、知母等中药材及松蘑、白蘑。
 +
 +
[[File:乌兰木图山风景区.jpg|330px|缩略图|右|乌兰木图山风景区[http://n.sinaimg.cn/sinacn10122/272/w640h432/20190709/4890-hzrevpz3008089.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7062839085_p1a4fa5f2d00100kjl2.html?from=travel#p=4 来自 新浪 的图片]]]
 +
查海遗址<ref>[http://www.sohu.com/a/303373706_100211261 为阜新打CALL丨《国宝档案》来阜新"寻宝"] ,搜狐网,2019-3-22</ref>:位于阜新阜蒙县沙拉乡查海村西五里,距阜新市区25公里,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部落遗址,据称该遗址年代超过8000年,因此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村”<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77922192&ver=2071&signature=fU77M1gbClqyCjdc2bnldYucTAlTMEZdrJXvENLJqTmEs96s65jP96bHzvY3TyMYkVZTkECxhb5CmAQ5s5XVhcCvXXiK-LtW5ojhMNjgpx7XgPKqB0*kMwXIN4VYHg4s&new=1 惊喜!阜新查海遗址又发现一个“宝贝”], 阜新微报,2019-04-21</ref>!
 +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於 2020年1月2日 (四) 07:49 的修訂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蒙古語:ᠹᠦᠰᠢᠨ ᠤᠮᠣᠩᠭᠣ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ᠵᠠᠰᠠᠬᠤᠰᠢᠶᠠᠨ)是遼寧省阜新市下轄的一個自治縣。簡稱為「阜蒙縣」,別稱為「蒙古貞」。 東與彰武縣、黑山縣、新民接壤;西與北票毗鄰;南與北鎮、義縣相連;北靠內蒙古庫倫旗、奈曼旗。阜蒙縣有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寶力根寺、三塔溝風景區、烏蘭木圖山風景區等著名景點。

地形地貌

阜蒙縣北部有努魯爾虎山脈,南部有醫巫閭山脈,兩山脈北部末端在縣大巴鎮、招束溝鄉交匯,構成了縣與遼河平原的一個天然區界巒嶺連綿聳峙,搭起了低山丘陵之骨架,相對高度顯著。縣境內地勢西北低山、丘陵,東部平窪.,南部低山、北部丘陵,中部低丘、平原。地形特點是:以低山丘陵為主,南部、西部突出。有海拔高500米以上山頭235個、600米以上山峰11座。境內最高點位於西北烏蘭木頭山海拔831.4米,最低點為十家子鎮南甸子村45.8米。縣境大地構造處於陰山東西向複雜構造帶中段,東端與大興安嶺—太行山新華夏構造隆起帶的交接部位。屬華北地台邊緣,中朝准地台邊緣的內蒙古地軸和燕山台褶皺帶一部分。縣域地貌成因形態大體分為三類:構造地形、剝蝕地形和堆積地形。

氣候水文

阜蒙縣氣候屬北溫帶半乾旱季風大陸性氣候區。多年平均日照數為2865.5小時,太陽總輻射量138.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氣溫7.2℃,阜蒙縣大於或等於10℃活動積溫3.298.3℃,有效積溫土,607.3℃,無霜期150天左右。阜蒙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00mm左右,5~9月份降水量425mm,占全年的85%。雨熱同季,四季分明。

阜蒙縣境內河流多。有細河、伊馬圖河、二道河、務歡池河、八道河等二十條主要河流,分別匯入大凌河、繞陽河、柳河三個水系。水資源總量4.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9億立方米,地下水1.9億立方米。

土壤分布

阜蒙縣共有5個土類,12個亞類,38個土屬,46個土種。其中,褐色森林土有662萬多畝,分布在縣境中部、北部、西部;次為棕色森林土,有107萬多畝,分布於比較溫暖和濕潤的大板、國華、富榮鎮、新民、臥鳳溝等鄉所處的醫巫閭山及其他大山上部;再次為草甸土,有93萬多畝,分布於繞陽河和伊嗎圖河流經本縣境內的下游地區。此外,在較大河流兩岸,分別有條帶狀的風沙土和小塊水稻土分布。在平原低洼處,還有一些輕度的鹽鹼土分布。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阜蒙縣現有耕地面積土7.7萬公頃(土地部門的調查數為22.87萬公頃)。其中:坡耕地有8萬公頃,占耕地45.2%。阜蒙縣林地面積土8.7萬公頃,草場面積11.3萬公頃,「四荒」面積有13.3萬頃,其中可開發利用面積有7.3萬公頃,已開發利用面積有1.5萬公頃。

植物資源:阜蒙縣地處華北植物區與內蒙古植物區交錯地帶。植物種類有110科、456個屬、929種。阜蒙縣森林覆蓋率27.59%。林木蓄積量395萬立方米,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高粱、穀子、大豆、小雜糧、花生、薯類等;樹種主要有松、柏、楊、柳、榆、柞、杏、棗、梨等174種。

礦產資源:阜蒙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黃金、鐵、硅石、石灰石、瑪瑙石、麥飯石、膨潤土等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截至2013年,已探明礦藏達29種190多處。

旅遊景點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我國荒漠化向外擴展的前沿,是遼西保存較好,森林生態類型最完整、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天然林區,被稱為遼西的「綠色明珠」,是蒙古高原到遼河平原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境內自然條件複雜多樣,動植物種類繁多,是遼西地區重要的物種基因庫。

寶力根寺特色旅遊風景區:位於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鎮衙門村。寶力根寺是蒙語,漢譯為白泉寺,因「三泉聖井」噴發白霧而得名。寶力根寺始建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相傳普安寺四世活佛受達賴喇嘛指派,長途跋涉來到海棠山,因過度勞累而染病,便到此地休養,每天用聖澗泉水洗漱、飲用,疾患竟不治而愈。於是,活佛便在此修建寺廟,作為避暑休假的行宮。寶力根寺風景區內,現有數尊刻於巨石上的佛像,有宗喀巴、釋迦牟尼、度母、關公、無量壽佛等藏傳佛教人物。

三塔溝自然風景區:為國家2A級景區,位於遼寧阜新蒙古自治縣大板鎮境內,距阜新縣25公里。這裡是海棠山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景區面積為19.1平方公里。三塔溝自然風景區規劃為松濤、奇石、三塔、青龍山四大景區。風景區以山青、林密、水秀、石奇為主要特色。

烏蘭木圖山風景區:位於遼寧省阜蒙縣八家子鄉,以烏蘭木圖山為主體。烏蘭木圖山是阜新境內第一高峰,屬怒魯爾虎山余脈。山形詭奇,怪石林立,一峰一態,一石一姿,將軍峰昂首挺立,石椅子巧奪天工,懸空寺陡峭奇絕,山的上部以天然次生灌木林為主,山的腹地以人工油松林為主,盛產五味子、知母等中藥材及松蘑、白蘑。

烏蘭木圖山風景區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 的圖片

查海遺址[1]:位於阜新阜蒙縣沙拉鄉查海村西五里,距阜新市區25公里,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原始部落遺址,據稱該遺址年代超過8000年,因此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村」[2]


交通運輸

京瀋、廣奈、沈阜紅公路貫通阜蒙縣東西南北,縣城距錦州港110公里,有錦阜高速公路相連,鐵阜、阜朝高速與國道101線橫貫東西,省級公路溝奈線縱貫南北,並有沈阜公路相連。大鄭、新義鐵路越境而過,擁有阜新火車站。截止2005年末,阜蒙縣公路通車裡程達1542.31公里,公路密度達22.18公里/萬人,已實現「鄉鄉通油路。

特色美食

喇嘛糕:是阜新境內蒙古族的一種傳統糕點。它選用精製麵粉、白沙糖、雞蛋為主要原料,以瓜籽兒仁、青紅絲、桂花為輔助原料,放入烤爐烤制而成。其特點是:潔白如雪、味道香甜、口感鬆軟,富有彈性。

視頻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相關視頻

《魅力蒙古貞》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宣傳片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春節晚會片段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夜景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年味足,別具一格的過年風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