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阳光总在风雨后歌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阳光总在风雨后》陈佳明作词作曲,吴庆隆编曲,许美静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专辑《都是夜归人》中。这首歌成为中国女排的队歌,也因为女排队员的演唱而风靡一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阳光总在风雨后                  填 词         陈佳明
                 所属专辑         都是夜归人                  谱 曲         陈佳明
                 歌曲时长         5′5″                  编 曲         吴庆隆
                 发行时间         1997年                  音乐风格         流行
                 歌曲原唱         许美静                  歌曲语言         普通话


歌词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

        愿与你分担所有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

        要勇敢的抬头

        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

        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

        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

        在迷雾中让你看透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睛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

        愿与你分担所有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

        要勇敢的抬头

        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

        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

        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

        在迷雾中让你看透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睛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作者简介

陈佳明(Tan Kah Beng,性别:男。1964年9月27日-)是新加坡词曲创作人,“新加坡李宗盛”之称的金牌制作人,让他最引以为傲的是他的得意门徒许美静。两人合作从1994年许美静的第一张专辑《明知道》开始,此后,在许美静的每张专辑中陈佳明出现最多。而在音乐之外,两人的恋情也在近年几度闹得沸沸扬扬,只是至今都是让人唏嘘的悲剧情节。[1]


曾写过《太傻》、《城里的月光》、《蔓延》、《过火》等大量广为传唱的曲目。[2]


2000年,许美静在新加坡发表专辑《静电》后逐渐淡出歌坛,而本来就为人低调的陈佳明也很少有作品发表。陈佳明很好拿捏了许美静的声线气质,让许美静两三年内从一个无名新人成功坐上歌后位置。但也是因为他,许美静由夏花到秋叶,背负第三者的沉重感情负担,甚至传出的因爱而疯的消息,让人痛惜不已。一个可以把情歌写到极致动人的音乐才子,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淡化他人情道义上的缺失呢?


歌手简介

许美静,原名许美凤,1974年9月出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莆田,1992年,18岁的许美静参加了新加坡华裔小姐大赛。代表作:《城里的月光》《都是夜归人》《遗憾》《铁窗


许美静,是个平凡人家的平凡女孩。父亲在修车厂工作,母亲是五金公司的职员,父母对女儿的期望无非是愿她能够健康平安地度过这一生,并不喜欢她抛头露面。但许美静却不像大多数女孩那样循规蹈矩,而是有些叛逆,甚至喜欢与所谓的规矩作对、抗争。[3]


1992年,18岁的许美静参加了新加坡华裔小姐选美比赛。身材高挑,气质卓然的她,获得了友谊小姐和最上镜小姐名衔。这场比赛,是许美静生命中难能可贵的机遇,但又仿佛是她难以逃脱的劫数。许美静与陈佳明相遇在选美比赛当天。那年,陈佳明已经是新加坡颇有名气的音乐人。当时,他在后台走错了化妆间,便听到了许美静正哼唱着歌曲。陈佳明告诉许美静:“新加坡再也找不到像你这么美的声音。”[4]


1993年参加新加坡《寻找巨星》歌唱比赛获佳和唱片公司签约,据说,李宗盛也曾邀约许美静加入滚石,但许美静拒绝了,她从始至终都坚定地表示自己希望与陈佳明合作。


1994年,许美静推出首张个人专辑《明知道》,陈佳明作为制作人和企划人,在专辑文案里这样形容许美静:“与生俱来的神经质,教人疼爱怜惜。她的声音像一双手,轻轻抓住你的心,让人想哭。”啼声初试即引来包括李宗盛在内的港台两地王牌制作人的青睐,“乐坛大哥”李宗盛甚至力邀她加盟“滚石”,然而许美静为求与陈佳明合作共事,断然婉绝李宗盛而留在陈佳明任职之上华唱片公司。

许美静的笑容就象<阳光总在风雨后>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 蓝妍知己的博客


比许美静年长10岁的陈佳明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才子,带着一卷书生气,眼神温柔,善解人意,尤其深谙女人心,有人称他为新加坡的李宗盛。而天赋秉异的许美静总能用独特的嗓音,准确地表达出陈佳明想要的效果,时而温柔缱绻,时而孤傲冷清,像是在淡淡地讲述别人的故事,却声声动人、字字戳心、句句倾城。


1995年,趁着《明知道》大火之势,许美静推出了专辑《遗憾》,依然由陈佳明担任制作人。同名歌曲《遗憾》,以及《城里的月光》、《铁窗》等传唱至今的经典之作都出自这张专辑,王菲也曾在演唱会上翻唱《城里的月光》。似飘渺又不失沉稳,不求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却铭心刻骨。主旋律的萨克斯丝丝入扣,缓缓地引出一个温婉优雅的女子,细细叙说生活的繁琐,爱情的苦甜,以及淡淡的满足和幸福。


随后发行的专辑《都是夜归人》也是优质的上乘之作。在其他女歌手们都在拼高音或是拼甜美的时候,许美静依旧用自己孤寂的声调唱着都市女性心底的情绪。深情婉转、凄美惆怅,许美静该是有过怎样的经历或是天赋才能唱得这样不动声色却动情。要知道,录制《都市夜归人》、《城里的月光》时的许美静不过才二十一二岁,却能表达出这般繁华落尽后的沧桑、强烈爱过后的落寞。


1996年6月和12月接连两张专辑《遗撼》《都是夜归人》的出版,使得许美静真正跃上巨星之列,她的专辑《遗憾》内的《城里的月光》成为许美静温暖型歌曲的代表;《都是夜归人》也成为许美静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唱片。[5]


1997年许美静进军香港,以新歌+精选专辑《静听精彩十三首》披靡香港乐坛,破纪录地蝉联IFPI排行榜冠军三周不退。1997年发行的专辑《静听精彩13首》同样获得了广泛好评,甚至在明星云集的香港地区乐坛卖到了三白金。


但是属于许美静的黄金时期有些短暂,之后的《蔓延》、《好美静》等专辑以及发行于2000年的《静电》都没有使94-97年间的巅峰再现。《静电》之后,许美静渐渐隐退。后来人们偶尔谈起她,也大多谈论她的私生活,而非音乐。[6]


传闻中许美静和陈佳明的故事。易相爱,难相守。李宗盛曾说,好的制作人都需要对歌手倾注一定的情感。但对于爱情满怀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许美静来说,据说曾一度深陷于对陈佳明的感情里难以自拔。可是,陈佳明已有家室。这份情在传来传去中云山雾绕,一切最终没有一个结果。这对于许美静来说,是沉重而又残酷的打击。


2000年之后,歌手生涯的巅峰不在,刺骨的情伤难以痊愈,隐退的许美静也在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于是,她往返欧美旅行,展开新的恋情……但快乐勉强不来,新恋情也以再次受伤告终。再后来,有媒体报道,许美静患上了精神分裂,歌迷心疼,舆论哗然。好在许美静走了出来,说起往事,她心态平和、泰然:“能从精神分裂的世界走出来实在不可思议,我也不会去避讳这个,这是我的一个经历。很幸运自己还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遇到合适的机会,我还是会唱歌给大家听。”


最近几年,许美静偶尔参加电视节目,也曾在孙燕姿的演唱会上担任嘉宾,今年,她参加了上海南京的音乐节。在十月的音乐节演出上,稍显富态的许美静坐在台上,静静地唱起了《都市夜归人》、《城里的月光》这些老歌。


声音相比十几年前几乎没有变化,还是那把独一无二的嗓子,可以将温暖和凄冷这两极的感觉完美融合到一起。演唱间隙,她说她现在的生活态度很正面,并且感受到了生命的平安喜乐。最后她还说了一串感谢名单,包括了传言中爱恨纠缠的陈佳明。


媒体评价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原图链接国际在线

殷谦《殷谦杂文全集》:“许美静,这位擅唱悲情歌的女人,原来在生活中也是个苦命痴情女,她觉得活着并没有什么意义;有权势和学问、有金钱和名声,这些的意义也并不大;她认为只有这种人生活得有价值,就是当他想到他给予别人或别人给予他的真爱的时候便会掉下眼泪。她相信人性、怜悯和宽恕是人们身上最好的美德;相信亲密、豪爽、温情和眼泪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不同翻唱版

小女孩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特好听[7]

景甜刚出道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太好听了[8]

张杰[[谢娜李易峰张靓颖等明星,合唱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9]

中国女排集体演唱《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些女排老面孔你还记得吗[10]

《阳光总在风雨后》手语舞_标清_1 [11]

央视名嘴白燕升一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唱尽人生辛酸![12]

钢琴曲《阳光总在风雨后》[13]


视频

一首经典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送给所有努力奋斗的人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