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阳痿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其病因有禀赋不足、劳伤久病,或七情失调、过食肥甘、湿热内侵等。基本病理变化为肝肾心脾受损,经络空虚,或经络失畅,导致宗筋失养而成。临床辨证,应辨病情之虚实。病损之脏腑,虚实之夹杂。实证当疏利;虚证当补益。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西医学中各种功能及器质性疾病照成的阳痿,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医学名阳痿 发病部位宗筋 相关西医疾病性功能障碍 其他名称阴痿、宗筋弛纵、筋痿 多发群体男性疾病 分类内科—肾系病证 传染性无

名词解释

阳痿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但对发热、过度劳累、情绪反常等因素造成的一时性阴茎勃起障碍,不能视为病态。

历史沿革

1.阳痿病证首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称阳痿为“阴痿”,《素问·痿论》中又称“宗筋弛纵” 和“筋痿”。认为虚劳与邪热是引起阳痿的主要原因。《灵枢·经筋》指出: “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 2.隋唐宋时代的医家对阳痿的发生,多认为由劳伤、肾虚所致。如《诸病源候论·虚劳阳痿候》认为:“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萎弱也。” 因此,在治疗上亦以温肾壮阳为主。 3 .明代对阳痿成因的认识更加深入,提出郁火、湿热、情志所伤亦可致阳痿。如《明医杂著·卷三》所言:“男子阳痿不起,古方多云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固有之矣。然亦有郁火甚而致痿者。”再如《景岳全书·阳痿》认为:“亦有湿热炽盛,以至宗筋弛纵。” 4.清代《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中又称:“有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

阳痿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西医学中各种功能及器质性疾病照成的阳痿,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

1. 禀赋不足,劳伤久病 先天不足或恣情纵欲,房事过度,或手淫、早婚,均可造成精气虚损,命门火衰而致阳事不举。此外久病劳伤,损及脾胃,气血化源不足,可致宗筋失养而成阳痿。 2. 七情失调 情志不遂,思欲过度,忧思郁怒,则肝失疏泄。宗筋所聚无能,而成阳痿。或思虑过多,损伤心脾,气血不足,宗筋失养;或大惊卒恐,伤于心肾,气机逆乱,气血不达宗筋,不能作强,则阳事不举。 3. 饮食失节 过食醇酒厚味,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热,湿热下注肝肾,经络阻滞,气血不荣宗筋,而成阳痿。 4. 外邪侵袭 久居湿地或湿热外侵,蕴结肝经,下注宗筋,或寒湿伤阳,阳为阴遏,发为阳痿。

病机

基本病机为肝、肾、心、脾受损,气血阴阳亏虚,阴络失荣;或肝郁湿阻,经络失畅导致宗筋不用。病位在宗筋,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肾、心、脾。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且多虚实相兼。[2]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成年男子性交时,阴茎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但须除外阴茎发育不良引起的性交不能。 2.常有神疲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夜寐不安,精神苦闷,胆怯多疑,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 3.本病常有房劳过度,手淫频繁,久病体弱,或有消渴、惊悸、郁证等病史。 病证鉴别 阳痿与早泄:阳痿是指欲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而早泄是同房时,阴茎能勃起,但因过早射精,射精后阴茎痿软的病证。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别,但在病因病机上有相同之处。若早泄日久不愈,可进一步导致阳痿,故阳痿病情重于早泄。 相关检查 阳痿在西医学上有精神性与器质性之别,除常规检查尿常规、前列腺液、血脂外,还可做夜间阴茎勃起实验以鉴别精神性与器质性疾病。如属后者应检查血糖、睾酮、促性腺激素等,检查有无内分泌疾病。还需作多普勒超声、阴茎动脉测压等,以确定有无阴茎血流障碍。排除上述病证后,酌情可查肌电图、脑电图以了解是否属神经性疾患。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因本病有虚有实,亦有虚实夹杂者,故首先当辨虚实。标实者需区别气滞、湿热;本虚者应辨气血阴阳虚损之差别,病变脏器之不同;虚实夹杂者,先别虚损之脏器,后辨夹杂之病邪。 治疗原则 实证者,肝郁宜疏通,湿热应清利;虚证者,命门火衰宜温补,结合养精,心脾血虚当调养气血,佐以温补开郁;虚实夹杂者需标本兼顾。 证治分类 1.命门火衰 症状: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倦怠,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壮阳。 方药:赞育丸加减。 常用药:巴戟天、肉桂、仙灵脾、韭菜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当归。 2.心脾亏虚 症状:阳痿不举,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枣仁 远志、仙灵脾、补骨脂、九香虫、阳起石、木香、香附。 3.肝郁不舒 症状:阳事不起,或起而不坚,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脘闷不适,食少便溏,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当归、白芍、生地黄、枸杞、白术、茯苓 甘草。 4.惊恐伤肾 症状:阳痿不振,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夜多噩梦,常有被 惊吓史,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益肾宁神。 方药:启阳娱心丹加减。 常用药:人参、菟丝子、当归、白芍、远志、茯苓、龙齿、石菖蒲、柴胡、香附、郁金。 5.湿热下注 症状:阴茎痿软,阴囊潮湿,瘙痒腥臭,睾丸坠胀作痛,小便赤涩灼痛,胁胀腹闷,肢体困倦,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丹皮、山栀、黄芩、木通、车前子、泽泻、土茯苓、柴胡、香附、当归、生地黄、牛膝。

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 1. 命门火衰 主穴:关元、中极、太溪、次髎、肾俞、命门、三阴交。 操作:针用补法。中极穴针尖向下斜刺,力求针感向前阴传导。次髎以65°角朝向耻骨联合深刺,力求针感向前阴传导。关元、肾俞、命门加灸。 2. 心脾亏虚 主穴:关元、中极、次髎、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心俞、章门、神门。 操作:针用补法。中极穴针尖向下斜刺,力求针感向前阴传导。次髎以65°角朝向耻骨联合深刺,力求针感向前阴传导。脾俞、足三里加灸。 3. 肝郁不舒 主穴:中极、太冲、次髎、肝俞、阳陵泉、期门。 操作:针用泻法。中极穴针尖向下斜刺,力求针感向前阴传导。次髎以65°角朝向耻骨联合深刺,力求针感向前阴传导。 4. 湿热下注 主穴:中极、曲骨、次髎、三阴交、膀胱俞、阴陵泉。 操作:针用泻法。中极穴针尖向下斜刺,力求针感向前阴传导。次髎以65°角朝向耻骨联合深刺,力求针感向前阴传导。 5. 惊恐伤肾 主穴:中极、百会、次髎、肾俞、神门、三阴交、气海、心俞。 操作: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中极穴针尖向下斜刺,力求针感向前阴传导。次髎以65°角朝向耻骨联合深刺,力求针感向前阴传导。

转归预后

本病之预后,视不同病机与病情轻重不同而异,大多预后良好。恣情纵欲或思虑过度而致命门火衰,气血亏损者,适当治疗与调养,精血自能恢复。对肝郁、惊恐、湿热而致气机不畅,气机逆乱,经络阻遏者,当各种病理因素去除后,病情亦可向愈。但对先天不足,天癸缺失,或久病痰瘀闭阻经络者,则预后大多不良。

预防调护

1.控制性欲,切忌恣情纵欲,房事过频,手淫过度,以防精气虚损,命门火衰,导致阳痿。宜清心寡欲,摒除杂念,怡情养心。 2.不应过食醇酒肥甘,避免湿热内生,壅塞经络,造成阳痿。 3 .极治疗易造成阳痿的原发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等。 4 .情绪低落,焦虑惊恐是阳痿的重要诱因。精神抑郁是阳痿患者难以治愈的主要因素。调畅情志,怡悦心情,防止精神紧张是预防及调护阳痿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分类格式

  1. [健康之路阳痿跟哪些器官联系最密切?,央视网 2016年03月29日 ]
  2. [健康之路哪味中药材可缓解阳痿?,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