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茲特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阿兹台克)
前往: 導覽搜尋

阿茲特克,又譯阿茲台克、阿茲提克,是存在於14世紀至16世紀的墨西哥文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因阿茲特克人而得名。

阿茲特克人包括墨西哥谷地的多個民族,以操納瓦特爾語的族群為主。阿茲特克文明在政治上的基本單位是城邦,有些城邦組成政治聯盟或政治邦聯。其中,1427年建立的阿茲特克帝國最具影響力,帝國由墨西加城邦特諾奇蒂特蘭、阿科爾瓦城邦特斯科科以及特帕內克城邦特拉科潘組成,政治影響力深遠,領土範圍極盛時東抵墨西哥灣,西至太平洋,南達恰帕斯和危地馬拉。由於其強大的歷史影響力,「阿茲特克」在狹義上常特指阿茲特克帝國;但廣義來說,在殖民者入侵之前抑或是在西班牙殖民時代,中部美洲的所有納瓦人政體和族群都可劃作阿茲特克文明的一部分。

歷史沿革

阿茲特克人於約12世紀末由北方遷入墨西哥谷地,這裡人口稠密,後來成為阿茲特克城邦崛起的中心。墨西加人是阿茲特克人的主要分支,他們在特斯科科湖中的島礁建立起特諾奇蒂特蘭城邦,並定居於此。1427年,特諾奇蒂特蘭和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結盟,聯合擊退了曾支配谷地的特帕內克城邦阿斯卡波察爾科。

此三邦的聯盟在後世被稱為阿茲特克帝國,在隨後的百餘年內通過武力和貿易攻勢展開擴張,成長為中部美洲勢力範圍最龐大的城邦聯盟。儘管被稱為帝國,阿茲特克帝國事實上是一個以朝貢體系為基礎的「朝貢帝國」,依託於扶植傀儡君主、政治聯姻以及思想控制的方式間接控制其他城邦,強制其定期向宗主進貢,並不以軍事駐防的方式實行直接統治。

帝國藉此限制各邦同外部的貿易聯繫,使其屬邦越發依賴帝國中央。1519年,阿茲特克帝國的領土達到極盛,但一年後即迎來了歐洲人的歷史性的訪問。1520年,西班牙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一行抵達中部美洲。科爾特斯利用中部美洲城邦間的矛盾,和阿茲特克的敵對城邦結盟,在1521年攻陷特諾奇蒂特蘭,俘獲並處決特拉托阿尼夸烏特莫克,並在特諾奇蒂特蘭的廢墟之上建起了現代墨西哥城[1]科爾特斯以此為中心實現對中部美洲全境的征服和殖民,將之納入西班牙殖民帝國。

近現代研究

近現代對阿茲特克文明的大規模研究始於19世紀,隨着考古發掘和文獻研究工作的進行,阿茲特克文明的文化、藝術和宗教逐漸為世人所了解。除了考古工作發現的古建築和古物件外,既有的書面文獻也起到重要作用,包括原住民手抄本、西班牙征服者的紀實文學,以及16世紀和17世紀由西班牙牧師或是有讀寫能力的阿茲特克人編撰的文化和歷史文獻等。十二卷手抄本佛羅倫薩手抄本是其中較為著名的文獻,由方濟各會修士貝爾納迪諾·德薩阿貢結合一些阿茲特克人的描述寫成,完整全面地記錄了阿茲特克文明的文化、宗教、社會、經濟和歷史樣貌。

德國地理學家馮·洪堡在19世紀早期率先用「阿茲特克」一詞指代中部美洲納瓦人以貿易、習俗、宗教、語言或政治聯盟為紐帶聯繫起來的文明集合體,「阿茲特克」一詞就此被學界廣泛接受和使用。不過,阿茲特克的具體界定也仍是一直以來學術討論的主題之一。根據中部美洲歷史的斷代法共識,900年至1521年的後古典時期內,中部美洲的絕大部分族群都擁有大體類似的文化烙印。因此,大部分普遍認為象徵阿茲特克文明的文化元素並不是阿茲特克帝國的專屬,因此對「阿茲特克文明」概念更貼切的理解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中部美洲文化體系[2],其農業以玉米栽培為主,社會形成皮爾利貴族和馬塞瓦爾利平民的階級分野,崇拜以特斯卡特利波卡、特拉洛克和克察爾科亞特爾為主的神系,曆法系統由365天一周期的太陽歷內嵌260天一周期的神聖歷組成。與之相對應地,守護神祇維齊洛波奇特利、雙子金字塔和阿茲特克陶製品則是阿茲特克人獨有的文化符號。

現代墨西哥國家建立後,阿茲特克文化作為其國土上曾存在的重要文化而成為其現代國家認同的根基之一。特諾奇蒂特蘭建城傳說中雄鷹銜長蛇立於仙人掌之上的經典場面出現在墨西哥國旗和國徽上,為其重要的國家象徵之一。

視頻

阿茲特克 相關視頻

世界歷史之美洲古代文明:強大的阿茲特克帝國

參考文獻

  1. 墨西哥城建在古城廢墟之上 500年後古文明重見天日,新浪網,2007-11-02
  2. 美洲的古代文明,360個人圖書館,201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