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根廷探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根廷探戈

 

 

 

阿根廷探戈发源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区。大批源于非洲、北美甚至欧洲的移民滞留在港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外来社会群体。他们大多社会地位低下,生活不稳定,在酒吧里靠唱歌、跳舞来消磨时光。阿根廷探戈实际上是这种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其舞蹈是在米隆加、哈巴涅拉、坎东贝等拉美、非洲等多种民间舞蹈基础上演绎而成的。

适合人群

阿根廷探戈舞也不像国标舞中的探戈,阿根廷探戈是两个舞伴的身体拥抱并行,

几乎贴在一起(就是因为这个贴身动作,在探戈被引进巴黎时曾引起轩然大波),只有真正用身体语言交流的 才是探戈 而不是做练习动作。阿根廷人对于探戈的态度,有些类似中国人对京剧的看法——年纪大的人喜之不尽,而年轻人却敬而远之。

特点

阿根廷的探戈舞演员已经不止一次地把那飘逸、洒脱、典雅、含蓄的舞蹈和以独特切分音为鲜明特征、节奏明快的音乐带给我们,激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一提起探戈,人们也自然会想到在国内看到的国际标准舞的探戈,那种节奏感极强的舞步,与其他音乐不同的旋律。而国际探戈是从阿根廷融跳、唱及乐曲为一体的探戈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国际中的探戈已经规范化,而阿根廷的探戈则更加活泼、欢快,花样迭出。阿根廷是探戈的故乡。阿根廷人酷爱探戈。许多人都会跳探戈,平时到处都能听到探戈舞曲。阿根廷人把探戈看作是自己国宝,是民族的骄傲。阿根廷政府宣布探戈是阿根廷民族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外国人来说,探戈只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舞步,而对阿根廷人来说,它已是与生活密不可分。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

艺术形式

探戈可唱可跳可演奏,它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歌唱和诗歌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由于它是拉普拉塔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更确切地说,探戈应该是乌拉圭的蒙得维地亚人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人共同创造的艺术形式,是他们共同的文化财富。但因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港口城市,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口及在欧洲的影响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因此探戈后来在蒙特维特亚就逐渐衰落了。 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年曾是大量移民流入的门户,所以探戈的音乐、舞蹈、诗歌、唱词等都受到过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影响。

音乐方面

探戈最主要受到的是早在1850年左右西班牙水手们带来的安达卢西亚“探吉约”歌舞的影响。其次,是非洲黑人音乐的影响,探戈音乐中使用大量节奏明快的切分音就是这一影响的表现。再就是高乔人“米隆加”音乐的影响,吉他作为演奏探戈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就是这一影响的标志。到了1920年前后,大量意大利、西班牙等移民的涌入使探戈音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早期欢快的四二拍逐渐变成了适于表达忧伤情感、节奏较慢的四四拍。

影响最深远同时最具代表性的4位阿根廷探戈音乐家迪萨利(Di Sarli), 阿瑞守(d'Arienzo),拖伊洛(troilo)和普雷社(Pugliese);4位的家族都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他们的乐团都是在舞场上为阿根廷探戈舞者提供现场伴奏音乐。另外一位音乐家阿斯特-陂亚索加(Ástor Piazzolla) 把阿根廷音乐从舞池提升到大众演奏厅;他的编曲把传统的阿根廷探戈音乐做了更适合流行音乐的演绎,让舞曲更流畅的融入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之中。.

内容方面

探戈音乐和即兴编出的唱词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完全是欢快、开朗、风趣、诙谐的。随着大批意大利和西班牙移民的到来,它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移民们担着开垦、致富的目的而来,最后只能定居下来,无法返回故土同亲人团聚,这就使探戈增添了表达移民思念故乡和怀念亲人的忧郁、伤感、凄凉的内容。此后,由于歌词作者大多是移民的后裔,因此无论是歌词内容还是在歌词中使用的大量外来俚语,都反映着外来文化的影响。[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