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阿育王

增加 14,40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姓名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阿育王</h4>|類型 = 君主|圖片 = [[File:阿育王.jpg|200px|center|]]|圖片簡介 = [https://i1.kknews.cc/SIG=35v82io/1ns80006o67607n1sq30.jpg 原圖連結] [https://kknews.cc/history/vmln8r4.html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本名 = 阿輸柯·孔雀 (梵語: |外文 = अशोक मौर्य ,IAST:A |羅馬拼音 = A śoka Maurya ,約西元前304年-前232年),常被簡 |英文名 = |暱 為阿育王(अशोक,Aśoka,音譯 = ,意譯無憂,故又稱無憂 、无忧 |其他藝名 =|國籍 = |民族 = 印度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頻頭娑羅王之子。他是一位佛 |籍貫 =|出生日期 = 公元前303年 |出生地點 = |逝世日期 = 公元前232年 |逝世地點 = | 徒,也帶來佛教的繁榮,後世稱為佛 育程度 = |宗 護法。信仰 =}}
'''阿輸柯·孔雀'''({{Lang-sa|'''अशोक मौर्य'''}},[[IAST]]:{{Lang|la|''Aśoka Maurya''}},约{{bd|西元前304年||前232年}}常被簡稱為'''阿育王'''({{lang|sa|'''अशोक'''}},{{Lang|la|''Aś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频头娑罗|频头娑罗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也帶來佛教的繁榮<ref>[http://www.indiacn.com/national/history/11799.html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阿育王]</ref>,后世稱为[[佛教]][[護法神|护法]]<ref>{{cite web|url=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67019 |title=博客來 史上最大佛教護法──阿育王傳 |publisher=Books.com.tw |date=2007-05-20 |accessdate=2014-04-27}}</ref>。 阿育王是 [[ 印度 ]] 偉大的國王之一。在100次的戰爭之後,阿育王在西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間統治了 [[ 印度次大陸 ]] 大部份的土地 <ref>Thapur (1973), p. 51.</ref> 。王朝的版 擴張到現在的 [[ 阿富汗 ]] 及今天的 [[ 孟加拉 ]] ,也可能達到 [[ 伊朗 ]] 的東部,東邊則到印度的 [[ 姆邦 ]] ,南方則到 [[ 喀拉拉邦 ]] [[ 安得拉邦 ]] 的北部。王國的首都是 [[ 塔克西拉 ]] [[ 鄔闍衍那 ]] [[ 巴連弗邑 ]]。==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阿育王像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阿育王像、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全国被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内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孔雀王朝还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是该王朝的创始人旃陀罗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是一位印度军事领袖,他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后的岁月里,征服了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在印度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主要的帝国。 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印度全境得到统一。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 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宗教,政治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生平=====家世===阿育王的祖父,乃孔雀王朝的開國君主[[旃陀羅笈多·孔雀|月護王]], 其打敗了[[亞歷山大]]的軍隊,並獲得了其後繼者[[塞琉古帝國]]之承認,奠定其國[[孔雀王朝]]之大國地位。 === 即位之初 ===根据[[佛教]]文獻记载,前273年频头娑罗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与其兄[[苏深摩]]争夺王位取胜,并把王族政敌全部杀死,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不久阿育王笃信[[佛教]](有人说是受佛教徒的异母弟影响;也有说是受[[沙门]]的影响)。在约前261年[[羯陵伽战争|征服羯陵伽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ref>{{cite web|url=http://wap.tyread.com/goChapterContent.action?bookId=10000043546115&chapterId=2 |title=阿育王 |publisher=Wap.tyread.com |date= |accessdate=2014-04-27}}</ref>。 根據小摩崖法敕,阿育王在接觸佛教後,曾經有兩三年的時候不太積極,之後與僧團深入相處,約於即位後第七年[[皈依]]佛教。根據阿育王刻文中的十四章法敕記載,阿育王在即位第8年,征服[[羯陵伽国]],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在即位第9年開始虔誠信仰佛教,想要以和平方式擴張勢力。 但似乎阿育王之後亦沒完全改變暴力與專制,北傳記載他曾將數以萬計的[[分那婆陀那國]]的拜偶像外道屠殺,導致誤殺了自己敬重的佛教長老<ref>《[[阿育王經]]》卷第三:复有一国名分那婆陀那(翻正增长)。彼国一切信受外道。复有一人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有一佛弟子见此事白阿育王。王时闻已语驶将来。阿育王所领。於虚空中半由旬上。一切夜叉悉系属王。地下一由旬一切诸龙悉系属王。是时夜叉闻王语已。於一念顷即将外道弟子并画像来。时阿育王见已生大瞋心。於分那婆陀那国一切外道悉皆杀之。於一日中杀十万八千外道。复有一外道弟子。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时阿育王复闻是事。即敕余人令取此人及其亲属。置一屋中以火焚之。时王复敕。若有人能得一尼揵首者。我当与其金钱一枚。是時長老毘多輸柯入養牛處一日停住。毘多輸柯病來多日頭鬚髮爪悉皆長利。衣服弊惡無有光色。時養牛女竊生是念。今此尼揵來入我舍。便語其夫。汝應殺此尼揵取頭與阿育王。必當得金。其夫聞已即便拔刀往毘多輸柯所欲斬其頭。時此長老即自思惟。見其業至無得脫處。即便受死。</ref>。據南傳記載阿育王曾因佛教僧侶不與外道一起和合說戒,而屠殺了都城內的佛教僧侶<ref>漢譯《[[善見律毘婆沙]]》卷二:「阿育王知已,遣一大臣,來入阿育僧伽藍,白眾僧:「教滅鬥爭和合說戒」。大臣受王敕已入寺,以王命白眾僧,都無應對者。臣便還更諮傍臣,王有敕令,眾僧滅爭而不順從。卿意云何?傍臣答言:「我見大王往伏諸國,有不順從王即斬殺,此法亦應如此。」傍臣語已,使臣往至寺中,白上座言:「王有敕令,眾僧和合說戒,而不順從。」上座答言:「諸善比丘!不與外道比丘共布薩,非不順從。」於是臣從上座次第斬殺,次及王弟帝須而止。……帝須比丘便前遮護,臣不得殺。臣即置刀,往白王言:我受王敕,令諸比丘和合說戒,而不順從,我已依罪次第斬殺。」</ref>,阿育王後悔之後,再没有迫害各宗教的具體記載,對佛教、[[婆羅門教]]和[[耆那教]]都予以慷慨捐助<ref name="shijiezongjiao">{{cite book | language =zh-tw | author=陳國典 | coauthors = | title=世界宗教大觀 | url= | date= | location= | publisher=showwe technology limited | id= | isbn=9789866732201 | pages= }}</ref>。所以後來的人都認為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稱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 宣扬佛教 ===阿育王为了推广佛教,并为了要求人们遵守理法,在国内建立了许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谕,称为“法敕”<ref name="香光莊嚴雜誌社2009">{{cite book|author=香光莊嚴雜誌社|title=無聲之歌: 2008印度朝聖專輯|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nNGZAgAAQBAJ&pg=PA127|date=20 March 2009|publisher=香光莊嚴雜誌社|pages=127–|id=GGKEY:3BTQFK604LX}}</ref>。法敕多为一些[[道德]]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为人诚实等,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在敕令中阿育王通常自称为“天亲仁颜大王”。 阿育王作为佛教徒大力宣扬佛法<ref>{{cite web|author=作者:&nbsp;大陸學員 |url=http://big5.zhengjian.org/node/65173 |title=佛家故事:阿育王 |publisher=Big5.zhengjian.org |date= |accessdate=2014-04-27}}</ref>。他禁止无益的杀生,为平民建立[[医院]],为旅客建立休息的场所,对贫民施舍,并且亲自朝拜[[佛陀]]的圣迹,建立了许多佛塔。据传说,阿育王在位期间 ,共建造八万四千座佛塔。在他即位第17年,在[[华氏城]]由[[帝須]]長老举行[[第三次結集|第三次佛教结集]],使佛教成为了印度全国性的[[宗教]]。他还向周边国家派出许多传教团,使佛教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尤其是派人去[[锡兰]]的传教<ref>{{cite web|url=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597/597_16.html|title=斯里蘭卡 佛教一瞥|publisher=Hkbuddhist.org|date=|accessdate=2014-04-27|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15060306/http://www.hkbuddhist.org/magazine/597/597_16.html|archivedate=2014-03-15}}</ref>,使[[斯里兰卡]]至今都是[[南传佛教]]的中心。依據語言學家季羨林的考據,阿育王對外所傳播的佛教,只限於[[上座部]]派別。依據[[北傳佛教]]的記載,阿育王後期轉而信奉[[大眾部]]<ref>{{cite web|url=http://studysutra.org/sf_others/WaterMirror1/emperor13.htm |title=佛教大护法──阿育王 |publisher=Studysutra.org |date= |accessdate=2014-04-27}}</ref>。 === 治国方针 ===阿育王的後期治国方针是基于佛教的精神,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他的这种政策并不是[[空想主义]]的,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对于羯陵伽国的征战虽然对其惨状深有感触,但是仍然将其土地编入了帝国的版图。他虽然禁止杀生祭祀,但是没有废除[[死刑]]和酷刑。在屠殺分那婆陀那外道後,他的宗教政策變為寬容。 他虽然是上座部佛教徒,但後期容许其他宗教的存在,[[婆罗门教]]、[[耆那教]]都得以共存。他的这种宗教政策,也成为了以后印度君主的传统<ref>{{cite web |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13/c6914.htm |title=古印度的偉大帝王(一) ─ 阿育王 |publisher=Epochtimes.com |date=2000-11-21 |accessdate=2014-04-27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27202622/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13/c6914.htm |archivedate=2014-04-27 }}</ref>。 === 晚年 ===佛教傳說,阿育王曾問[[優波毱多]]誰是最大施主,[[優波毱多]]說是布施了真金百億的[[須達多]],阿育王晚年病重,計算一生所布施為九十六億,要把[[國庫]]財產布施出來湊齊百億<ref>《[[阿育王傳]]》:阿恕伽王於佛法中已得信心。問優波毱多言。佛在世時誰最大施。答言有長者名須達多最為大施。問言以幾許施。答言以真金百億。阿恕伽王言。彼長者尚能布施爾所珍寶。況我今者王閻浮提豈可不能。於是便以己身及拘那羅群臣大地盡用布施。而起八萬四千寶塔及聲聞塔。灌菩提樹。合集計校都得九十六億兩金。於是阿恕伽王遇病。知己必亡涕泣不樂。羅提毱提於阿恕伽王昔施土時在傍隨喜。今得作最大輔相。見王不樂合掌而言。……王答言曰。……我今本望滿百億金施。今方得施九十六億。四億不滿用為懊惱。羅提毱提言庫藏甚多可施使足。於是王便以金銀珍寶與雞頭摩寺。</ref>,因而被所立太子軟禁,每天供給少量食物<ref>《[[阿育王傳]]》:王立駒那羅子貳摩提以為太子。邪見惡臣語太子言。阿恕伽王命臨欲終。散諸庫藏悉與欲盡。汝當為王。夫為王者以庫藏珍寶以為力用。今應遮截莫使費盡。於是貳摩提共諸臣等。因王疾患一切所有斷絕不與。唯聽以一金盤銀盤為王送食。王得此盤即用施與雞頭摩寺。於是乃至瓦盤瓦器為王送食。最後與王半菴羅摩勒果。……說是偈已即喚傍臣授菴摩勒與而勅之曰。汝持此果向雞頭摩寺施彼眾僧可白上座言。阿恕伽王最後所施。唯於此半菴摩勒果而得自在。一切所有悉皆喪失。……王聞此語即起合掌遍觀四方而作是言。唯除庫藏今以四海一切大地悉施佛僧。并諸前後所作功德。不求轉輪聖王釋梵尊位人天之樂。正欲願我將來生處心得自在速成聖果。便作詔書以齒印印付與輔相羅提毱提。於是氣絕遂便命終。</ref>。他病死後,孔雀王朝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乱,并在四十多年后就灭亡了。 === 王位继承 === 阿育王原本指定他的儿子[[鸠那罗]]为王储,但鸠那罗不久即被刺瞎。于是王位便由鸠那罗的侄子[[达沙拉沙]]继承,鸠那罗的儿子[[三钵罗底]]被指定继承达沙拉沙。 ==经典视频==<center>神秘的古印度阿育王{{#iDisplay:r0334sfrhjr|600|480|qq|center}}</center> == 家庭 ==根據古籍記載,阿育王被認為有5位妻子,她們分別是:*Devi,阿育王的第一任妻子**[[摩哂陀]](Mahendra)**僧迦密達(Sanghamitra)*Karuvaki,羯陵伽人,唯一一位在阿育王的墓碑中被記載的妻子。**帝瓦拉(Tivala)*善无续(Asandhimitra),阿育王的首席王后**Charumati,善無續的養女,實為阿育王與情婦的女兒。*Padmavati**鸠那罗(Kunala),出生數月即喪母,由善無續扶育成人。*帝舍罗叉(Tishyaraksha),原為善無續的女僕。传统上被认为是反面人物,因為她先是誘拐阿育王的兒子鸠那罗,後又由愛生恨地弄瞎了他 。 == 阿育王建立的建築 ==在Ven.Weligama Sri Sumangala在監督下,英國恢復了阿育王的建築。* [[印度]][[中央邦]]博帕爾的[[桑吉]]* 印度[[鹿野苑]]的{{link-en|達美克佛塔|Dhamek Stupa}}* 印度[[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 印度[[比哈尔邦]]的{{link-en|婆罗巴岩|Barabar Caves}}* 印度比哈尔邦的[[那爛陀寺]]大學* [[巴基斯坦]][[塔克西拉]]的[[塔克西拉]]大學* 巴基斯坦塔克西拉的{{link-en|Bhir Mound|Bhir Mound}}* 印度的{{link-en|帕魯德|Bharhut}}[[窣堵坡]]* 印度中央邦的Deorkothar窣堵坡* 巴基斯坦[[斯瓦特縣]]的Butkara stupa<!--* [[Sannati]] Stupa, [[Karnataka]], India: The only known sculptural depiction of Ashoka* [[Mir Rukun]] Stupa [[Nawabshah]], [[Pakistan]]--> == 參見 ==*[[阿育王傳]]*[[阿育王詔書]]*[[阿育王柱]]*[[羯陵伽戰爭]]*[[摩揭陀]]*[[孔雀王朝]]*[[佛教]] == 參考文獻 =={{reflist|2}}[[Category:印度佛教徒]][[Category:佛教人物]][[Category:其他國家軍政人物]]
1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