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赞德高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阿赞德高原
阿赞德高原(AzandePlateau)位于中非,平均海拔700~1000米,
中非北部为乍得盆地的一部分,南部是刚果盆地的北缘,
东部有邦戈斯高原,中部为阿赞德高原。中非高原中部是一条东西向的脊状山地,
长800余公里,其间形成许多隘口,成为南北交通要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阿赞德高原
外文名称 ;AzandePlateau
位于 ;中非
平均海拔;;700~1000米
简介
阿赞德高原(Azande Plateau)位于非洲中部,刚果盆地、乍得盆地、尼罗河上游盆地之间,为三者分水岭 。
中非高原的东部 ,东西延伸300多千米。
中间被横向的乌班吉河支流博穆河切断,以北另称邦戈斯高原,起伏较大,有海拔1300米的邦戈斯山,
- 以西为低平条形脊状地 ,海拔仅550米 ,南北两侧被一系列河流割切,因而多隘口,
成为刚果盆地通往乍得湖流域的天然通道。地表破碎,结晶岩广泛出露,东北部高,平均海拔1000多米;西南部低 ,海拔600多米
气候特点
阿赞德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南部的刚果盆地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润,北部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
年平均气温26℃。5~10月大部分地区为雨季,11~4月为旱季,年降水量从1000毫米至1600毫米。
地理位置
阿赞德高原位于中非,平均海拔700~1000米,北部是苏丹共和国的科尔多凡高原,
动部是东非大裂谷,中非北部为乍得盆地的一部分,
南部是刚果盆地的北缘,东部有邦戈斯高原,东北边境的恩加亚山海拔1388米,
是中非全国最高点,西部有耶德高原,它是洛贡河和乌班吉河西段支流的源地。
民风民俗
在中部非洲的一些部族,人人都携带一个头顶罐子的小木偶,他们将此木偶奉为神灵。
据传,这些地方的居民原来常有头痛病,不知从何时起,他们的祖先制作了一个头顶罐子的小木偶,把头痛恶魔给镇住了。这一传统流传至今。
土著居民
中非民族,操尼日-刚果语系阿达马瓦-东部(Adamawa-Eastern)语支语言。
分布在苏丹、刚果(金夏沙)和中非共和国。居住区北部是热带草原,南部是热带雨林,大都适於农耕和打猎。
精於制作铁、泥、木制手工艺品。过去曾以食人著称。
长期以来分散居住,实行一夫多妻制。过去许多人(尤其是贵族)妻妾众多,以致青年难找配偶。
平民不愿与本氏族人结婚,而贵族则常娶亲属甚至与其同父异母的姐妹及亲生女儿结婚
。父系氏族多而分散。崇尚祭祖,神的概念模糊,但巫术魔法比祭祖更重要。
阿赞德人(Azande)亦作Asande或Zande,亦称尼安-尼安人(Niam-Niam)。
非洲中部的民族。又称尼扬尼扬人、桑德人和赞德人。
主要分布在扎伊尔东北部、苏丹西南部和中非东南部。属尼格罗人种。使用阿赞德语,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
大部分崇拜祖先,少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其原始住地一说在白尼罗河和科尔多凡地区;一说在乍得西部,后逐渐南
17世纪形成部落联盟。19世纪初发展成国家,名"赞德"。
1894和1899年,阿赞德人居住地区被英国、法国、比利时殖民者瓜分。
经过长期斗争,于1956和1960年同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分别获得各所在国的独立。
阿赞德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木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