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乌教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阿里乌教派(Arianism,或称亚流主义学派、阿里乌斯派、亚流主义),是基督教历史中一个被视为异端的派别。由曾任亚历山大主教的阿利乌(或译亚流)(公元250年—336年)领导的基督教派别。此派别根据《圣经》所载,认为耶稣次于天父和反对教会占有大量财富。在不同的大公会议中都斥之为异端。
基督教信仰普遍接受上帝是“三位一体”的教义[1],也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为同尊同荣的上帝[2]。
学派
当时两大互相敌对的神学派系分别是:“亚历山大城”派系和“安提阿城”派系。 属于安提阿派系的亚流,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城教会的长老,起先跟随在安提阿著名学者路迦诺门下学习。亚流派的人看重基督的人性,但却完全否认基督的神性。亚流认为圣子是受造物中的第一位,基督不是上帝也不是人,是上帝跟人中间的媒介。而亚历山大派则认为圣父、圣子及圣灵都是同一位神,在不同时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三种位格。
阿里乌教派于318年或320年公开发表主张,强调基督既不是真神,也不是真人,是天父与人之间的半神(Semi-god),为被造者中的首先及最高者。阿里乌坚持基督在各方面都与天父的本体和特性不同,基督也与人不同,基督没有人的灵魂、耶稣次于天父,是受造物、圣灵更次于圣子和反对教会占有大量财产。
主张
阿里乌教派的主张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例如,在《圣经·旧约》的箴言8:22记载:“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在《圣经·新约》的约翰福音14:28中,耶稣说:“因为父是比我大的。”。这些经文都是此派别理论的后盾。由于此理论与著名教父俄利根所提出的“永远生出”的概念有矛盾。而同时代的教父亚他那修的论调为“若以基督为受造者,就是否认相信他而得救并与神联 合。”“基督是从圣父的本质中而生出来的。”和“基督与父同质的。”因此,两派在神学的争论成为无止无休论战。
这样的争辩,前后共花费了六年的时间去讨论。亚流之后也跟随过在260年至271年当过安提阿主教的萨摩撒他人保罗的门生。萨摩撒他人保罗可以称的上是影响亚流思想很深的人,亚流是很关心“上帝合一”的,他认为只有圣父不是受造的,而圣子及道都是受造的。此外,因为亚流受到希腊化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上帝本身不能去创造物质的世界、神与人之间的距离实在是遥远到人无法与上帝有任何的互动及往来。亚流对圣子的看法是:他认为耶稣不是上帝也不是人,他认为耶稣拥有的只是一个人的“肉体”,但却没有人的“灵魂”在当中。而“道”,就是进入耶稣的里面来代替所欠缺的人的灵魂。
整体看来,亚流他坚持否认耶稣的神性,他相信的是神的儿子是神所创造的,不可能是自有的,因此,圣子是一个可以改变的受造者而不是神。而耶稣,是因为他有一些好的行为,所以圣父才赋予他神性。基本上,亚流认为基督与圣父并不是属于“同质”,且圣灵是属于更小一点的,因为他是由于道而生的。
争鸣
阿里乌教派的主张,导致当时的基督教会陷入剧烈争辩达百年之久,其主张与当时教会内另一派别相对。当时反对阿里乌教派主张的有著名教父亚他那修(Athanasius)。
亚他那修主张基督是与父同本体、同永恒、同等,圣子是永在,完全不是被造。著名教父俄利根提出圣子“与父同永”,以“永远生出”来解说父与子的关系。由于两派的神学上的严重分歧,此神学争论便发展至无休止的论战。
此神学争论被提到公元325年的基督教大公会议(即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中讨论,结果此派别被斥为异端。其后更被驱逐和逼害。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结束后,因会大公议中采用了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耶稣与天父的争论仍持续。
公元328年,亚他那修接任亚历山大主教。亚他那修主张“若以基督为受造者,就是否认相信他而得救并与神联合 ”、“基督是从圣父的本质中而生出来的”和“基督与父同质的”。另一方面,君士坦丁大帝结束了阿里乌的流放,并恢复其职。其后,亚他那修更被流放高卢。君士坦丁大帝在优西比乌的影响下,将《尼西亚信经》的捍卫者马尔塞鲁以散布异端的罪名撤职。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神学态度上的变更和其后的罗马皇帝支持,阿里乌教派的势力得以保存。
直到公元380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的召开,圣灵被接纳为三位一体的神格,而阿里乌教派再次被斥为异端。到此时,三位一体的神学思想基本上已确立。阿里乌教派从此大势已去,只在日耳曼人中存在。最后在历史上淡出。
带出的影响
亚流的主教亚历山大不认同亚流的看法,所以他召开会议想要对外宣称亚流派是异端,之后,在318年,君士坦丁大帝因为亚流和亚历山大之间的不睦而大大不悦,他特地写了信去责备他们双方,但这封信并没有带出任何解决之道,反而是造成后来在325年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原因。
视频
阿里乌教派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正确认识基督教教义,搜狐,2020-01-14
- ↑ 历史上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搜狐,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