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世界文學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世界文學》,蘇聯當代文學評論文集。格·米·弗里德連傑爾著。1979年出版。中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出版,山東大學外文系俄蘇文學研究室集體翻譯。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由《在思想鬥爭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學觀點》、《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加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20世紀德語長篇小說》等7篇文章組成。從俄國和世界現實主義文學的歷史背景出發,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社會批判內容及其哲學、美學和道德觀點。本書用「小說一悲劇」這一術語來說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特徵,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偉大的辯證主義藝術家。他的主人公首先是「思想的殉難者」,他們一切都要「從思想上解決問題」,都力求理解「世界問題」和「世界矛盾」的辯證法。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觀的悲劇是,當他訴諸宗教、基督的愛與仁慈,以作為改造世界的最可靠辦法時,卻痛苦地意識到宗教理想不能戰勝社會的邪惡。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無法否定的重要的現實主義者。他一方面有力地揭露個人主義,另一方面又是盡力地謳歌人性的詩人。正是由於其創作的這一特點,使其文學遺產一直處于思想鬥爭的中心,世界上各種哲學、文學、美學流派競相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學思想形成於不同時期對於各種使他激動不安的問題的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推崇古代藝術家藝術形式的完美,但他寧可損害嚴整的藝術美與和諧,也要掌握其時代生活中的「混亂」現象,即寧可犧牲其所嚮往的「拉斐爾式」的和諧,也要「倫勃朗式」的陰鬱的明暗對比。書中批判了西方學者不顧事實,力圖把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成是荒誕哲學(其變種為尼采派、弗洛伊德、存在主義等等)的先驅,並把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象為抽象、動聽的人道精神的宣揚者的作法。
作者介紹
格·米·弗里德連傑爾 ( Георг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Фридлендер,1915— ),蘇聯當代文學理論家。1937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文學系。1955年進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工作。曾領導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出版工作,現為蘇聯文學評論刊物《俄羅斯文學》編輯。主要著作尚有專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現實主義》、《萊辛》、《俄羅斯現實主義的詩學》等,論文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時代》、《俄羅斯抒情詩的結構》及其他評論俄羅斯文學、美學和詩學方面的文章。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世界文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