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埠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陆埠镇是浙江省余姚市辖镇。位于市境南部,四明山北麓,姚江南岸,距市区20公里,旧名兰溪市,1992年5月撤陆埠镇、沿江乡、兰山乡一镇二乡建制,定名陆埠镇,2003年5月撤洪山乡建制再并入,是余姚市第一个建制镇和市中心镇。2003年扩镇后镇境域总面积118.8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6万,外来人口2.5万,辖有20个村和2个居委会。
目录
地理环境
陆埠历为四明山东南部与平原交汇门户,浙江东贸易要地,宋、元已形成街市,明代聚成集镇,至清已是“三里邮亭路,烟留午时尘”街市,旧街道经过整修,平坦整齐,城镇建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陆埠大街、老街、两边百货、食品、旅馆、饭店等商业大楼鳞次栉比,大街道南有姚南最大农贸市场。钟山烈士陵园占地30亩,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宗羲墓道位于化安山下龙山东南麓,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袁马、杜徐浙东区党委驻地,草茅庵等均为抗日、解放战争期间重要根据地。耕地面积36743亩,山林面积114998亩。余姚市陆埠镇面积118.69平方千米,人口4.95万人。
地理位置
陆埠镇地处四明山北麓,姚江南岸,东与河姆渡遗址隔江相望,与大隐镇、河姆渡镇接壤,西至城区梨洲街道为界,南与鹿亭乡和宁波海曙区相接,北濒姚江与丈亭镇相望。
交通运输
陆埠东杭甬高速公路、谭家岭路及与329国道相接的甬梁公路横贯全镇,东距宁波机场和北仑港码头40公里,西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8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
行政区划
陆埠镇辖:上街、下街2个居委会;官路沿、沿江、沿溪、五马、郭姆、江南、南雷、兰溪、干溪、兰山、石门、袁马、杜徐岙、洪山(宋岙村、黄土岭、华盖山、磨石坑、庙下张五个自然村)、余鲍陈、蒋岙、翁岙、石笋、孔岙、裘岙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钟山东路。
历史沿革
陆埠旧称蓝溪,按志书载:“蓝溪,自发源于江际,夹岸藤萝,色深可染,因以名之。”蓝溪历史悠久,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生活、劳动于此,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古代文明。唐虞远古时代,蓝溪境地属扬州之域。夏、商、周时期仍为扬州之属地。该时这里属荒蛮之域,断发纹身,刀耕火种,与中原无往来。春秋时期,现陆埠镇境域属越国辖地,后因越国与吴国互相怨伐,多年攻战,蓝溪境域于吴胜时则属吴,于越胜时则属越。春秋时代,至公元前473年,越国终于灭亡吴国,报会稽之耻,致贡于周,以尊周室,称霸诸侯,号令中国。并于此时置句章城。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诸侯毕贺。战国时,句践六世孙无疆兴师伐楚,楚威王兴兵抵御,大败越师,破散越国,尽取吴越故地。蓝溪境域由此属楚。
秦灭六国,行郡县制,秦始皇三十七年始建余姚县、句章县,属会稽郡。现陆埠境域以蓝溪为界,溪东属句章县,溪西属余姚县。自此以后,现陆埠境域一直为余姚、句章(句章后分属郸县、慈溪县)两县所辖。后历两汉、三国、西晋不变。唯在东汉时,城山城曾兼会稽郡东部都尉的治所。至东晋隆安四年(400),由于孙恩起义军攻破城山城,句章县治遂由城山迁至小溪(今鄞江桥)。南北朝时,刘宋元嘉二十七年(450),有颖阳刺史李信避兖州兵乱徙居蓝溪,被敕封为“蓝溪王”。隋平陈,并余姚、鄞、鄮三县入句章县,蓝溪境域属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621)废句章县,复置余姚县,并置姚州、勤州,蓝溪属姚州。武德七年废姚州,八年废鄞县,改鄞州为县,蓝溪境分属余姚县、鄮县。余姚、鄮县同属越州都督府。唐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越州隶江南道。蓝溪境地域所归属的余姚、鄮县仍隶属越州都督府。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 ,因采访使齐浣所奏,以鄮县改置明州,析县地分置慈溪、奉化、翁山、鄮县四县,蓝溪之东划属慈溪县石台乡,隶明州;蓝溪之西属余姚县通德乡,属越州。越、明两州均属江南东道。
唐天宝元年(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 ,复改为明州,余姚县仍属越州,明、越两州隶浙江东道,蓝溪历为所属。五代时,蓝溪之东所属之慈溪县隶吴越国明州望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 ,吴越国归宋,慈溪县隶两浙路明州奉国军,蓝溪之东仍属慈溪县石台乡;蓝溪之西属余姚县通德乡。南宋绍熙五年(1194)十一月,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县属庆元府,现陆埠境域蓝溪之东仍属慈溪县石台乡。石台乡管望江里、孝顺里、句余村、光德村两里两村,隶属慈溪县。元延年间,石台乡管十四都、十五都、十六都、十七都、十八都、十九都,共六都,陆埠蓝溪之东为十八都、十九都。元至正年间,石台乡辖九十八社。
自宋元之交时起,由于蓝溪集市贸易兴旺,遂称之为蓝溪市,成为历来之习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即吴元年,朱元璋招降方国珍,改庆元府为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改明州府为宁波府,隶浙江布政使司,蓝溪市所属不变。由此时始,陆姓氏族聚居于蓝溪市,沿溪设肆,商贸兴盛。为市集便利,陆氏于蓝溪两岸修筑堤塘埠头,以便商舟停泊,称之为陆家埠。埠在今大树下西侧河边,埠之下游称洋溪,埠之上游称蓝溪。并由此遂将蓝溪市改称为陆家埠市,简称之为“陆埠”。
明代,陆家埠市蓝溪之东属宁波府慈溪县石台乡太平里十八都、十九都;蓝溪之西仍属余姚县东南隅通德里不变。明大启年间,慈溪县石台乡设十四都至十九都,共六都四十二图,蓝溪之东是十九都;蓝溪之西仍属余姚县东南隅通德里。入清,以绍兴府、宁波府、台州府三府建宁绍台道台,陆家埠市境地分属的余姚县所属绍兴府和慈溪县所属宁波府辖属于宁绍台道。至雍正年间,慈溪县石台乡设六都二十九图,陆埠蓝溪之东仍为十八都、十九都,至清末不变。民国元年(1912)废府制,余姚县、慈溪县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三年,于原宁绍台道境置会稽道,十六年废道制,仍旧。民国十九年,陆家埠市蓝溪之西属余姚县第一区通德里。通德里所属有:陆埠镇(陆家埠市 花鹤 洋溪)、姜家乡(东汇 南雷 西汇 竹桥)、剡湖乡(剡湖 游水 石公 姚袁)、新墅乡(古鹤 周张 高桥 李岙)、雁渡乡(中堡 湾渡 张楼 周陈)。民国二十一年后,余姚县、慈溪县隶属浙江省行政督察区,陆埠境域属焉。余姚县分八区、五十五乡、十二镇,陆埠蓝溪之西分属余姚县城区梨洲乡、陆岙乡;慈溪县分四区、四十二乡镇,陆埠区管辖陆埠镇、郭姆乡、大隐镇、车厩镇、南山乡、石岩乡。
民国三十五年,撤区并乡,蓝溪之东为陆埠镇、慈南乡。明年,慈南乡更名为南山乡。陆埠镇不变。蓝溪之西归属余姚县部分不变。在民国期间,余鲍陈、汪家、南岙等属慈溪县石台乡十五都内二图;杜徐岙、罗张、石窝山、袁马、解家、上下陈等属石台乡十七都内一图;翁家岙、裘岙、宋岙、石笋、华盖山徐、孔岙、蒋岙、庙下张、望石坑、黄土岭等属石台乡十七都内二图;洋行街南、陆家埠市、东章、沙路、黄旗岙、西岙、戴家岭、梅岭、石门、外周、冈沿山、下郑等属石台乡十八都一图;干溪、桑园、官路沿王等属石台乡十八都二图;支溪岙、里外冈山、卢家、官路沿王、陈袁、乌丹等属石台乡十八都三图;官路沿徐、东山沿吕等属石台乡十九都一图;浦下张、徐家庄、管家、姚家、九四房李、黄浦桥李、余家、郑家、西江畈、竹桥头等属石台乡十九都二图;俨七房李、后池头、蓝墅汇、西陈、五马山下、羊行街北、三房赵、四一房赵、马弄、华家桥、余计傅等属石台乡十九都三图;李家塔、杨家塔、朝东屋、樟树下等属石台乡十九都四图;李家、祠堂跟王、四凤王等属石台乡十九都五图。
民国三十七年,曾一度将四明山地区划建四明县,陆埠干溪以南、南山乡全部划归四明县,但有名无实,随即废止不行。
1949年5月23日和24日,余姚县城和慈溪县城先后解放,调整行政区划,废除保甲制,建立区、乡、镇、行政村。陆埠境地属余姚部份分属城南区陆岙乡、梨洲乡;慈溪县属宁波专员公署,将丈亭区江中、江屿两乡划入陆埠区,从陆埠镇析置郭姆乡,从南山乡析置东山乡,属慈溪县。 1950年6月,陆埠区管辖有:陆埠镇、南山乡、蓝山乡、车厩乡、沿江乡、河姆乡、石岩乡、大隐乡、岐阳乡、蓝水乡、洪山乡、雷山乡。
1954年10月,对余姚、慈溪两县境地作调整,姚北的植棉区划给慈溪县,姚东之水稻区划归余姚县,陆埠蓝溪之东地区、大隐乡、岐阳乡、石岩乡、河姆乡遂于这一年隶属余姚县,归陆埠区管辖。是时,陆埠区管辖有:陆埠镇、歧阳、兰水、车厩、沿江、兰山、南山、洪山、雷山、石岩、河姆、大隐等十一乡。1956 年 2 月,全县撤区并乡,将大隐、石岩、岐阳、河姆四乡合并为大隐乡。陆埠区析置为陆埠镇、兰山乡、洪山乡、沿江乡。1957年12月,洪山、兰山两乡分为南山、兰山、洪山三个乡。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推行政社合一,原陆埠区改称陆埠人民公社,下辖:陆埠、沿江、车厩、洪山、兰山、南山、大隐六乡一镇管理区。将原岐阳乡、石岩乡的旭光、山前、星光、接胜、五星、高胜、岐山、明乐、王一、联盟、岐阳等十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即村)划归鄞县。 1961 年 4 月恢复区建制,缩小公社规模,改管理区为公社,复称陆埠区,下辖:陆埠、大隐、车厩、沿江、郭姆、兰山、南山、洪山八个公社。 1981年,陆埠公社改称为镇。 1983年9月政社分设,下属各公社复称为乡,陆埠镇所属有:陆埠镇、沿江乡、蓝山乡、南山乡、洪山乡、车厩乡、大隐乡。 1985年7月,余姚撤县设市,陆埠区辖属余姚市。1986年7月,建置陆埠镇。1987年余姚市改设九区、五十六乡、十五镇,陆埠区辖有:陆埠、大隐两个镇,沿江、兰山、南山、车厩、洪山五个乡。[1]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掉区公所,由陆埠镇、沿江乡、兰山乡三个乡镇合并组成陆埠镇。2003年秋,将洪山乡并入陆埠镇,即形成现陆埠镇境域范围,是余姚市的重要集镇。
生态旅游
宋岙村,这村落似乎有那么一点名不符实,因为如今村上没有一户姓宋的人氏居住着。整个村落在山岙中不成直线,形似半个弧度状。三个自然小村,镶嵌在西南高东北低的一条不算太宽的山岙中,大小分布自下而上,呈宝塔状。村落首尾相距约千余米,起伏不平的山间小路傍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娄百来块良田。依山而建的民房掩映在周围的竹木树丛之间,错落有致。那充满了诗意与禅意的秀竹给山村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令人有误入桃源之感。
经济发展
2000年以来,陆埠镇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形成以水暖器材、电动工具、气摩配件三大块状经济为龙头,塑料、轻纺、建材、电子等多种产业同步发展格局,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商标。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陆埠“商贸活镇”潜力日渐发挥,占地750余亩的江南水暖城,经过近10年的不断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已被列为浙江省百强市场和宁波市重点商品市场;五星级“阳明温泉度假山庄”的竣工;郭巨海鲜大酒店(已倒闭)、新江夏超市等有影响力的连锁店、超市先后落户;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以石门为主的乡村“农家乐”旅游业蓬勃兴起。农业上,初步形成种草养畜、水生种养、花卉果木、名茶竹笋四大特色产业。陆埠豆酥糖、雪茶玉笋、四明十二雷、化安山双瀑、竹园山鸡、红顶牌白鹅等山货特产名扬天下。
2008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10.1亿元,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92亿元,实现农业产值1.81亿元,三产收入16.3亿元,财政收入196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812元。
社会事业
陆埠镇的科教、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得到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浙江省体育先进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宁波是生态镇等称号,2008年还获得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金奖。
名胜古迹
撞钟山
钟山,全称撞钟山,位于陆埠镇之南,与兰溪流水相映,海拔五十四米,青山碧水,景色优美秀丽。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县西南六十里,两山相峙,西如钟,东如杵,俯临蓝溪,溪水经此,声如宏钟。”故名撞钟山。潴为澄潭,谭多密鲇鱼。山形陡绝,扼三十六岙之冲,人来往必由此,旧有岭在山腰,蹊径纡折。”
石门山
黄宗羲《四明山志》:“石门山,石壁对峙,若门束流,于下可容一人而过之。门外有崩湍数十道,为水帘,门内有龙潭”。“有石门寺,元柳贯云:石门山者,宋之禅伯进虎子所栖隐是也“。今村后离八米之二巨石,仍左右屹立,村名殆出于此。旧时山民利用水碓加工柏木、樟树、竹根生产棒香、香木粉称盛;今设有木粉。
红色主题公园
由陆埠镇离退休老同志发起,自1997年年春至2006年先后投入资金人民币260余万元,大部分资金由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及部门捐助,分四期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与钟山亭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由抗日时期浙东区党委书记、解放后曾任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亲笔所题,还修筑了登山百步石阶。二期工程2001年开始,根据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倡议,新建了“新浙东报纪念碑亭”,根据宁波日报社的倡议,修建了“四明简讯纪念碑亭”。同时,还修建了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公园门口的石碑坊及钟楼、凉亭等,还安装了水电设施,平整了路面、扩大了绿化场地。三期工程在宁波新四军研究会的倡议指导下,于对面的东山上兴建了反映原慈南地区(陆埠区)革命斗争史迹“血与火的年代”、“血的记忆”陈列馆各一座,建造汉白玉石雕塑朱洪山烈士全身立像、诸克烈士胸像及烈士群雕像各一座,陆埠地区烈士英名石碑二座,架建连通东西两山之间桥梁一座,建纪念亭五座,茅草“公馆”一个。四期工程增建了“洋菜厂惨案陈列室”一座,以惨案事件塑造群雕1组,挂图13幅,建“丹心亭”1座。全部工程于2006年11月竣工,共占地面积近五十亩,现有建筑面积约五千余平方米,并将此处定名为“陆埠钟山红色主题公园”,园名由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原省委书记薛驹同志题写。同年,被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纪念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地。[2]
历史事件
在革命战争年代,撞钟山麓曾发生过悲壮的洋菜厂事件。1943年4月30日,日伪军一百余人,分两路偷袭驻洋菜厂的陆埠联乡自卫队,其中一股日伪军曾抢占钟山制高点,架起机枪,扫射自卫队驻地洋菜厂,致自卫队员被当场打死1人,打伤1人,14人被捕,后被日军用铅丝一个个穿过手掌,用船押至姚城,活埋于玉皇山。洋菜厂的19间房子全部被烧。在撞钟山之西麓埋葬着在狮子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我三区队队长王志祥(又名王履本)烈士。
相关视频
陆埠镇兰山村《我的家乡兰山》